本文轉自:大衆日報

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進一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營造安康和諧、昂揚向上的節日氛圍,東平縣梯門鎮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元宵”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同元宵、共喜樂,把圓滿化在舌尖,納入心田,爲轄區羣衆送上一場場文化盛宴。

火紅的燈籠掛起來,開心的鑼鼓敲起來。在西蘆泉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正上演一場熱鬧非凡的“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藝”起鬧元宵文化惠民演出活動。

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幾十名錶演者身着節日盛裝,爲大家帶來戲曲、鑼鼓、秧歌等民俗表演和激情澎湃的現代歌舞展演,他們載歌載舞,唱出新時代的農民範兒,舞出新徵程的鏗鏘步伐,以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喜迎元宵佳節。衆多羣衆沿街駐足觀看,將演出現場圍得水泄不通,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表演者的精彩瞬間,用不斷的掌聲、喝彩聲表示對節目的喜愛。開心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濃濃的節日氛圍佈滿整個廣場。

“每逢元宵節我們村裏都會舉行文化惠民演出,讓咱們羣衆在歡樂中體驗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豐盛的節日民俗文化大餐。爲了讓在外的羣衆也能同時觀看我們的節目,我們還進行了網絡直播,讓遊子們透過手機,聽聽鄉音、看看家鄉。”西蘆泉村黨支部書記谷志華說道,“去年以來,全鎮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我們村也積極響應建起了大棚。一會兒節目結束後,我們打算到我們大棚去直播,讓大家都看看咱家裏的變化。月是故鄉明,菜是家裏香。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遊子歸家,在家鄉大展身手,建設美好的家園。”

“開展這類活動,既能宣傳推介梯門的好山好水,還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去關注傳統民俗文化,這是一代代傳承人多年的堅守與熱情,更是中國民俗文化傳承發展的底氣。”梯門鎮文化站站長趙敏說。

喜慶的鑼鼓、歡快的舞蹈,營造出熱烈喜慶、平安和諧、昂揚向上的節日氛圍,提高了羣衆的精神“獲得感”“幸福感”,豐富了春節期間羣衆文化生活,受到了羣衆的熱烈歡迎。

大紅燈籠福帶飄,謎面彩紙隨風搖。一串串洋溢着喜慶、歡樂的紅燈籠掛滿了陳樓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長廊,近百條燈謎隨風搖擺,吸引了衆多羣衆駐足觀看。

“屋子方方,有門沒窗,屋外熱烘,屋裏冰霜……”在“福兔鬧元宵 喜樂猜燈謎”元宵節猜燈謎活動現場,有人剛唸完,就有人迫不及待地答道“是冰箱”。這百餘條燈謎涵蓋了動植物知識及生活百科知識等各個方面,謎題貼近生活,生動有趣,既有娛樂性,又具知識性。村民們體驗着燈謎帶來的樂趣,有的默默沉思,有的互相探討,不時傳出一陣陣開心的笑聲。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互相提示和討論,現場氣氛濃郁歡樂。

陳樓村村民隗丹丹說:“今天的猜燈謎活動特別有趣,涵蓋字謎、俗語、動物等內容,不僅可以啓迪思維、陶冶情操、開發智力、增長知識,還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真的很有意思!”

猜不完的燈謎、道不完的團圓,此次活動不僅具有傳統特色,還有着濃烈的節日氣氛,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豐富了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村民們瞭解元宵節猜燈謎的習俗,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昨日立春一過,今逢元宵佳節。爲了讓敬老院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梯門鎮組織開展元宵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們精心準備,營造溫馨的節日氛圍,盡最大努力讓在院的老人感受到喜慶團圓,共同歡度元宵佳節。

中午聚餐時間,食堂里人聲鼎沸——“馬姐,我這元宵馬上就出鍋了,記得囑咐大爺大娘們喫的時候注意着點兒,別燙着!”“老賈,我的菜完工!裝盤咯!”“張大爺,您的血壓血糖最近控制得不錯,要多堅持,這不是立春了,以後可以適當活動活動啦!”大廚正在烹飪精美大餐,志願者則負責裝盤上餐、及時加菜,確保老人們在喫得好、喫得飽,開開心心話團圓。

“冬至我們有熱騰騰的餃子,端午節喫到了香甜可口的糉子,到元宵節,我們又喫上了軟軟糯糯的元宵,感謝大家的關愛和照料!”飯桌前,李大娘端着熱氣騰騰的元宵,開心的話伴着爽朗的笑聲傳來。“今天的元宵啊,真是甜在嘴裏,暖在心裏。”老人們喫得開心、聊得開心,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75歲的張大爺端着熱氣騰騰的元宵笑着說:“這個元宵節過得真熱鬧啊!有你們陪我聊天,這元宵喫在嘴裏,更是暖在心裏!謝謝你們,我太開心了!”

“在咱們的傳統節日,我們習慣組織老人們聚聚餐,一起喫飯聊天,說說過往的事情,講講他們記憶中的節日。”敬老院院長李強說,“今天,志願者們來到敬老院,‘紅馬甲’又給喜慶的節日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此次“爲老”志願服務活動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更是倡樹孝老愛親的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暖心舉措。

下一步,梯門鎮將繼續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以志願服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真誠愛心倡導文明實踐,將點滴愛心凝聚成磅礴力量,用實際行動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通過挖掘民間民俗文化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持續深化“五爲”志願服務,聚點滴微光成星海之瀚;通過精準定位羣衆需求,實現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精準化、品牌化、常態化、機制化,確保文明實踐“走下去”,服務羣衆“實起來”。(大衆報業•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儒峯 通訊員 劉珂嘉 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