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式解封后的第一個春天,全國上下都期盼着經濟再次 回暖。 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要衝刺。各省政府也在開年通過全方位多舉措的戰略部署去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開始“放大招”。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儘管形式各樣,但是各省份開年部署的工作重點都不謀而合地主要聚焦在擴大內需、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實體經濟投入、鼓勵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 

除了做好統籌規劃,開年各省更是明確提出加快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作者|王薇

編輯| 六耳 

來源| 創頭條 

新春伊始,全國上下都期盼着經濟再次回暖。各地政府紛紛展開調研、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新年攻堅,力爭奪得開門紅。

從南到北,由西到東,恢復經濟發展成爲重中之重。衆多省份召開“新春第一會”,發佈當地“一號文件”,走訪調研企業。

儘管形式各樣,但是各省工作重點不謀而合地聚焦在擴大內需、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實體經濟投入、鼓勵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 

-1-

持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爲中國經濟的“主旋律”,從近期地方兩會等相關信息來看,加快數字轉型仍舊是2023年各地政府的重點部署內容之一。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數字中國建設提出新的戰略部署,把數字化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

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爲基礎的數字經濟,代表着經濟發展的方向。搶抓數字化變革新機遇,依託各地資源發展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成爲各地落實數字經濟發展新目標。

各省政策指向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方面,做好統籌規劃,加強產業協同,打造數字產業集羣;另一方面,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爲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設立專項基金、進行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 

其中,北京強調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系統推進新一代數字集羣專網、邊緣計算體系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數據中心優化提升和算力中心統籌佈局……

此外,北京還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擴區建設,積極佈局互聯網3.0等新賽道,打造更具優勢的數字產業集羣。

“魔都”上海設定的目標則是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未來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培育一批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示範標杆。

福建提出佈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打造大數據、物聯網、衛星應用等千億產業集羣,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以上。

一些經濟發達的省份提出樹立數字經濟標杆,引領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方向。還有一些省份則加快當地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推動當地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數字賦能。 

例如,重慶市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提升中科曙光、華爲等計算中心支撐能力,高標準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山西省則建設冶金、裝備、化工等領域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

除了做好統籌規劃,開年各省更是明確提出加快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比如,吉林省圍繞“芯、光、星、車、網”五大領域,持續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專精特新”企業和龍頭企業,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

江蘇省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計劃,做強做優“數智雲網鏈”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出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爭創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0家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30家以上,搶佔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節點。

此外,廣東、安徽、浙江、黑龍江等多地也提出給予“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強大的政策支持,力求讓“小塊頭”釋放出大能量。

數字經濟爲實體經濟提供新的科學技術知識和生產組織形式,實體經濟爲數字經濟提供應用市場和大數據來源。各省因地制宜,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目標,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並驅前行。

-2-

以擴大內需爲主

堅持投資和消費“並駕齊驅”

1月28日,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圍繞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開門紅”到海淀區調研。

他強調,緊抓投資生產消費三個環節,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力爭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開門紅”;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加大促消費活動,推動煙火氣迴歸。不斷擴大優質消費供給,挖掘文化消費潛力。

此外,他還強調要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有序推進項目開工、復工,組織好工人返崗,加強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優化投資結構,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由於受到三年全球疫情衝擊,加上外部環境動盪不安,出口勢必受到影響,消費和投資的“雙輪驅動”,成爲各省的選擇。 

過去幾年,餐飲、旅遊等服務行業受疫情影響元氣大傷。今年,各行各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如何讓老百姓“敢花錢”成爲當務之急。

上海市率先出臺了促消費的具體舉措。比如,根據《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上海將對個人消費者今年6月底前置換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財政補貼;市區聯動發放文旅、體育、餐飲、零售等專項消費券。

除了通過發放消費券促進消費之外,政府對市場主體進行獎勵激發其市場活力也是舉措之一。 

遼寧省開年“1號文件”《遼寧省進一步穩經濟若干政策舉措》中提出加大對縣域商業和重點商貿流通市場主體支持力度……

從開年各省擴大消費的舉措來看,主要還是集中在新能源汽車、住房、養老、文旅、餐飲等領域。

除了促消費措施之外,增加投資也是擴大內需的關鍵一環。

北京市深入推進“3個100”市重點工程,開工建設京東方北京6代線等一批重大項目,保持重要領域投資快速增長勢頭。堅持資金要素跟着項目走、服務保障圍繞項目轉,以優質示範項目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而優化營商環境則是調動民營企業積極性和吸引外資的前提,也是各省提升競爭力的內在需求。 

在“一改兩爲”(改作風爲民辦實事爲企優環境)的號召下,安徽經濟持續向好。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安徽省生產總值首次邁入4.5萬億大關,首次挺進全國前十。

1月28日,安徽省以電視電話會的形式召開“新春第一會”,大會爲受表彰的企業代表披紅戴花,樹典型並且立導向。

安徽省還要聚焦重點領域,建立健全領導幹部聯繫重大項目制度和全省招大引強“賽馬”激勵機制。

上海在春節後便召開“2023年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提出要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上海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

除了上海,河北也召開了“全省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座談會”,吉林則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項目建設”會議。

消費是基礎、投資是關鍵,各省堅持把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爲提振信心、穩預期穩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

-3-

破解“卡脖子”難題

在科技創新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過去中國經濟增長靠增量,如今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

梳理發現,廣東、江蘇、天津、北京、浙江、陝西、山東等省份在開年召開的大會以及發佈的相關文件都錨定了“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詞。

而加強科技創新則是各地政府在強調經濟高質量發展時必然提到的問題。加大科技自主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才能突破瓶頸,解決真正的核心問題,迎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期。 

中關村作爲北京市引領科技創新的一塊金字招牌,自然受到政府重點關注。1月29日,北京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圍繞科技創新工作到海淀區調研,並與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代表座談交流。

北京市提出凝聚高科技人才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新徵程上一馬當先、走在前列。

重點發展鞏固高精尖產業,包括集成電路系列研發產業、聚焦新型抗體、細胞和基因治療等前沿領域、信息科技產業、衛星互聯網、氫能等新興領域、新能源汽車優質項目。

此外,北交所也受到了北京市的重點關注。北京提出支持北交所擴大交易規模,服務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促進綠色金融發展…… 

除了北京之外,“高質量發展”“創新”等詞也在各地新的一年規劃中頻頻出現。

例如,浙江省的“新春第一會”的關鍵詞就是“創新”。1月28日,浙江省委召開全省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大會。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在會上強調,要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作爲“華中重鎮”湖北省省會的武漢市召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會,將發力重點聚焦在“科技創新”,全面吹響了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號角。

抓牛就要抓“牛鼻子”,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年之際在於春,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像衝刺,看來各地等這一刻很久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創頭條”(ID:ctoutiao),作者:王薇,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