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爲何鋒整理行裝,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俞靖攝

中新網南寧2月7日電 題:廣西小站鐵警:一人一鐵騎 水陸兩棲護航春運路

作者 楊陳 符振華 王昌昱

近日清晨7點半,何鋒着裝完畢,走出警務區大門,準備給自己的鐵騎摩托車擦洗一番。這是農曆新春後,何鋒第一次與“老夥伴”搭檔上崗。

圖爲何鋒擦拭“老夥伴”鐵騎摩托車。俞靖 攝

“95後”的何鋒是南寧鐵路公安局北海公安處橫州站派出所的線路民警,自2018年入職後,一個人、一輛鐵騎,與山間小路和江面渡船爲伴,開啓了他的水陸兩棲護航路。

圖爲何鋒排查鐵騎故障。俞靖 攝

“你別看它歲數和我差不多,但在線路上工作沒了它可能一半的工作都做不了,上線路、過河流,別管什麼豪車,都沒我這個好用。”何鋒指着這輛坐墊已有些破損脫皮的“老夥伴”鐵騎摩托車說,“它的脾氣也只有我最瞭解。”說着,何鋒猛踩了幾下腳蹬,啓動兩分鐘“熱車”程序。

8點,一切準備就緒,何鋒駕駛着鐵騎出發。當天,何鋒首先來到距離警務區約40公里的新福鎮飛龍渡口。

圖爲巡線時,何鋒檢查鐵路隔離欄網。俞靖 攝

這裏位於西部陸海新通道貨運主幹線黎欽鐵路沿線。從前,沿線村民爲圖方便,往往違法從管段內飛龍鬱江特大鐵路橋通行,隨着黎欽線全線提速,違法上道行走行爲的危險性也愈發凸顯,爲了保證沿線居民的人身安全和鐵路運輸安全暢通,渡口、渡船都成了何鋒開展法制宣傳的有利時機。

圖爲何鋒(前)與輔警梁才寶(後)一起巡邏。俞靖 攝

穿過涵洞,路過甘蔗地,轉過蜿蜒盤山小道,在初春的寒風中騎行了一個多小時後,何鋒與輔警梁才寶剛一抵達飛龍渡口,還沒來得及把凍僵的雙手搓熱,便抓緊時間與候船居民熱聊起來。

“同學,你們平時會到鐵路附近玩耍嗎?如果有朋友邀請你們過去,必須要拒絕並及時勸阻。”“伯伯,您家裏養牛嗎?如果養了記得牽好,不要讓牛進到鐵路線上。”“阿姨,您看看這個宣傳單,回去記得叮囑孩子注意鐵路安全……”

渡船靠岸後,何鋒先是幫着居民把貨物搬上船,再將鐵騎開上船停靠好,緊接着又召集船上的居民聚在一起,開始了新一輪的宣講。

圖爲何鋒走村入戶開展安全宣講。俞靖 攝

類似這樣的宣講,何鋒每天都要說上幾百遍,“剛工作時我也有社交恐懼症,而且當地人講方言,我也聽不懂,開展工作很困難。”他告訴記者,爲了儘快融入,他就硬着頭皮先到校園“試水”宣講,見慣了“大場面”,再走村入戶與居民溝通便從容很多。“方言方面就靠多聊多問,來這工作5年,雖然現在還是不會說,但是本地話基本能聽懂,與當地老人溝通都沒問題。”

下船後,何鋒繼續騎上鐵騎,到線路周圍開展隱患排查工作。由於警務區管轄的線路治安管控和隱患排查路線長達40多公里,爲了輕裝上陣,除了常年陪伴左右的鐵騎,何鋒的工作標配僅有一個保溫瓶和一個裝有鐵路安全宣傳單的環保袋。“我幾乎每天手機運動步數都在12000步以上,東西帶多了不方便。”由於從線路往返警務區路程較遠,爲了節省時間,何鋒的午飯常常是上午在街邊買的包子,或是自備的一些乾糧。

“以前村裏久不久就會發生鐵路安全事故,這些年多虧了何鋒他們宣傳到位,加強排查,事故率降低了很多。”梁才寶從事輔警3年,見證了鐵路民警風裏來雨裏去護航鐵路安全的艱辛。“最怕的還是遇到天氣不好和突發事件,之前何鋒的鐵騎就掉過一次‘鏈子’。”

圖爲航拍飛龍渡口的渡船。俞靖 攝

就在記者隨訪當天,何鋒在驅車前往線路巡邏的途中,鐵騎車胎被扎漏氣,幸得周邊村民及時趕來幫忙補胎,才化解了難題。

但環境的艱苦在何鋒看來,都不算什麼。“最難的還是適應寂寞。”警務區常年僅有兩名民警職守,且工作和居住地均遠離鎮上,當同齡人還在享受都市熱鬧生活的時候,工餘時間何鋒僅能靠追劇和與親朋好友打視頻電話排遣孤獨。

圖爲何峯對過往的中歐班列開展貨運治安隱患排查。俞靖 攝

高中曾學習畫畫的何鋒說自己是“機緣巧合”成了一名鐵路警察,“儘管事先從沒想過會到這裏駐站,面對這些孤獨的環境,但看着周邊的鐵路治安環境一天天變好,村民們對我工作也愈發支持,我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讓何鋒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的一天,他接到指揮中心調度,在鐵路線上救下一名想要輕生的孕婦。“當時列車馬上就要來了,孕婦情緒比較激動,我們一直勸說未果,就在列車距離孕婦20米時,我們上前一把把她拉了下來。後來孕婦平安生產,家屬也爲我們送來了錦旗。”

圖爲航拍何鋒與輔警梁才寶一起在飛龍鬱江特大鐵路橋上巡邏。俞靖 攝

警務區榮譽室裏掛着的多面錦旗,記錄着駐站民警的榮譽和艱辛。何鋒告訴記者,正是有了民衆的肯定和支持,更堅定了他工作的動力。(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