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週刊 

廣生堂主業造血能力有限,擬募巨資投資的新冠藥研發項目也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1月29日,先聲藥業和君實生物的新冠口服藥獲附條件批准上市,截至目前,國內已有3款國產新冠藥獲批,廣生堂(300436.SZ)研發的新冠藥已進入臨牀Ⅱ/Ⅲ期,近日公司發佈定增預案擬使用募集資金進行包括新冠藥在內的三款創新藥的研發,本次定增存在高估募資規模的可能。

廣生堂核心產品爲抗乙肝病毒藥物,但集採之下核心產品收入持續降低,即便不斷拓展產品線,公司收入增長也非常緩慢,主業增長存在較大壓力。目前在研產品中,進展靠前的即爲新冠口服藥,但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高估募資規模?

1月6日,廣生堂發佈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48億元,遠超歷史募資規模:2015年,廣生堂IPO募集資金淨額爲2.59億元,2020年定增募集資金淨額爲5億元,合計7.58億元。2022年三季度末,廣生堂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爲9.85億元,本次定增成功後公司股東權益將翻番。

預案顯示,公司擬募集的9.48億元中,7.48億元用作創新藥研發項目的臨牀試驗費用(項目總投資8.21億元),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創新藥研發項目包括GST-HG171、GST-HG141、GST-HG121共三種創新藥的臨牀研究。其中,GST-HG171是新冠口服小分子創新藥,已進入Ⅱ/Ⅲ期關鍵性註冊臨牀試驗;GST-HG141、GST-HG121爲針對乙肝治療的創新藥,目前分別進入臨牀Ⅱ期、臨牀I期。

預案並未給出三種創新藥所需臨牀試驗費的具體分配情況。2017-2021年,廣生堂研發投入分別爲7533萬元、1.14億元、7005萬元、5914萬元、6616萬元,五年累計3.85億元,顯著低於本次定增擬使用的7.48億元。事實上,廣生堂還有其他多款創新藥在研,這說明三種創新藥近五年研發投入甚至要低於上述的3.85億元。

另外,根據公司2020年定向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廣生堂計劃將部分補流資金投入包括上述創新藥GST-HG141、GST-HG121在內的臨牀I期和II期的研發當中。據公司預計,2020-2022年,GST-HG121臨牀前至臨牀II期的研發費用預算三年合計爲1420萬元,GST-HG141三年合計爲4457萬元。

據統計,2020年中國醫藥研發各階段費用佔比情況爲:藥物研發佔比5%、藥學研究10%、藥物評價15%、臨牀I期5%、Ⅱ期15%、Ⅲ期50%。由上述數據可大致估算出GST-HG141、GST-HG121所需研發投入金額,可見公司此次募資規模似乎過高。

新冠口服藥研發目前關注度較高,各佈局企業的研發工作均在緊鑼密鼓推進,以搶佔先機。繼首個國產新冠藥阿茲夫定上市後,2023年1月29日,先聲藥業的新冠口服小分子藥先諾欣和君實生物的VV116均獲附條件批准上市,截至目前國內已有包括輝瑞的Paxlovid、默沙東的Molnupiravir在內的5款新冠藥獲批。

廣生堂研發的新冠口服藥已進入臨牀Ⅱ/Ⅲ期,與輝瑞的Paxlovid同屬3CL蛋白酶技術路線。據統計,目前美國市場上90%口服新冠藥處方爲Paxlovid,因此其他在研3CL新冠藥也受到市場關注,但是該技術路線仍面臨激烈競爭。

目前,先聲藥業的先諾欣已獲批上市,衆生藥業的RAY1216片處於臨牀Ⅲ期,前沿生物的霧化FB2001與廣生堂同處臨牀Ⅱ/Ⅲ期。此外,石藥集團的SYH2055、齊魯製藥的QLS1128、艾森藥業的STI-1558、歌禮制藥的ASC11均進入臨牀I期。除3CL靶點外,其他機制/靶點在研藥物也有不少,例如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AR拮抗劑)處於臨牀Ⅲ期,科興製藥的SHEN26(RdRp靶點)進入臨牀Ⅱ期,歌禮制藥的ASC10(RdRp靶點)、石藥集團的SYHX1901片(JAK/TYK2抑制劑)在臨牀I期。

廣生堂定增擬募集巨資,但公司實控人卻在不斷減持。自2021年12月7日披露減持計劃至2022年6月9日,公司實控人李國平合計減持公司股份305萬股,佔總股本的1.92%,套現總金額1.02億元。

實控人減持或許與主業經營不佳有關。2015年上市以來,廣生堂IPO及定增累計募集資金淨額爲7.58億元,與2022年三季度末歸母權益9.85億元相比差額僅2.27億元;而在上市前的2014年年末,公司歸母權益爲1.57億元。比較之下可知,廣生堂上市多年,但並未有多少利潤留存在公司體系內。

主業壓力大

2019-2021年,廣生堂營收分別爲4.15億元、3.68億元、3.7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074萬元、1482萬元、-3489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爲2.97億元,淨利潤爲-7149萬元。據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2全年營收爲3.8億-4億元,淨利潤爲虧損1.05億-1.45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研發費用增長較快是近兩年廣生堂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爲5321萬元、4747萬元、6899萬元,據業績預告,2022全年研發費用約2億元。然而實際上,主業前景有限、銷售推廣費用過高才是廣生堂盈利不佳的最主要原因。

廣生堂目前已上市銷售產品均爲仿製藥,包括核苷(酸)類抗乙肝病毒用藥丙酚替諾福韋、替諾福韋、恩替卡韋、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以及心血管藥物利伐沙班片、匹伐他汀鈣片等。

近幾年來,公司雖然不斷擴張產品線,但由於受到集採政策的影響,藥品價格有所下降,公司核心產品抗乙肝病毒藥物產品銷售收入持續下降。2019-2021年,公司抗乙肝病毒藥物銷售收入分別爲2.58億元、2.05億元、1.6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2.04%、20.57%、17.98%;相應地,公司營業總收入幾乎沒什麼增長,2019-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分別同比變化3.1%、-11.18%、0.53%、9.74%,相比上市當年即2015年的營收3.09億元,公司2021年營收僅增長19.91%,年增長率僅爲3.07%。

收入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公司銷售費用卻很高,吞噬了公司利潤。2019-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爲2.11億元、1.45億元、1.7億元、1.32億元,佔營收比例爲50.94%、39.27%、45.83%、44.39%,顯著高於同行:同期華東醫藥的銷售費用佔比分別爲16.36%、17.73%、15.69%、16.17%,京新藥業爲36.77%、29.62%、22.81%、24.26%,華潤雙鶴爲39.76%、35.62%、30.81%、26.23%。

1月6日,廣生堂發佈公告,對研發資本化政策進行了會計估計變更:對於化藥一類和二類產品,公司原資本化政策爲“進入Ⅲ期臨牀至取得生產批件之間的費用資本化”,變更後爲“正常申報的在進入Ⅲ期臨牀至取得生產批件之間的費用資本化,Ⅱ/Ⅲ期臨牀聯合申報的以達成實質性Ⅱ期臨牀研究目的後至取得生產批件之間的費用資本化”。顯然公司上述變更是針對新冠藥GST-HG171這一在研項目,該項目也是近日才進入臨牀Ⅱ/Ⅲ期的。這一變更無疑將增加公司利潤。

此外,公司此前的募投項目截至目前並未給公司帶來什麼利潤,這是因爲部分募投項目並不直接產生收益,另外的項目尚未建設完畢。

2015年,廣生堂IPO募集資金淨額爲2.59億元,其中1765萬元用於核苷類抗乙肝病毒產品GMP生產技術改造項目,6620萬元用於研發實驗中心建設項目,5508萬元用於中小試製劑車間建設項目,7990萬元用於全國營銷網絡建設項目,這些項目不直接給公司帶來效益。

2020年,廣生堂定增募集資金淨額爲5億元,其中2.4億元用於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項目主要產品包括丙酚替諾福韋、索磷布韋、西地那非等;1.14億元用於江蘇中興製劑車間建設項目,主要產品包括水飛薊賓葡甲胺片、參芪健胃顆粒等。

上述產品主要爲仿製藥,集採下利潤空間縮減。索磷布韋爲公司寄予厚望的在研品種,不過該產品也面臨激烈競爭。據米內網數據庫,目前,山東世博金都藥業有限公司、凱因科技、正大天晴、吉林四環製藥有限公司的索磷布韋片審批通過批准生產,此外還有東陽光藥的索磷布韋片在審評審批中。

據2022年半年報,廣生堂目前在研創新藥中,新型c-Met靶向藥物GST-HG161正處於臨牀Ib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纖維化治療新藥GST-HG151處於臨牀I期,臨牀治癒乙肝創新藥GST-HG131處於臨牀Ia期,此外還有上述擬募投的三種創新藥GST-HG171、GST-HG141、GST-HG121分別處於臨牀Ⅱ/Ⅲ期、臨牀Ⅱ期、臨牀I期。可見,短期內有望爲廣生堂貢獻收入的創新藥爲新冠藥GST-HG171,卻面臨激烈競爭。

截至發稿,廣生堂未就文中問題做出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