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找工作的旺季,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初出校門的大學生羣體。2月6日,四川省公安廳公佈了一起近期破獲的涉大學生就業創業相關犯罪的典型案例。

胡某某夥同17人,專門針對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生和有培訓需求的應聘人員,在求職平臺上大肆發佈虛假高薪招聘信息,通過一系列套路陷阱,詐騙400餘名求職大學生,涉案金額達131萬元……

發佈虛假高薪引魚上鉤

自去年2月以來,胡某某成立四川某科技有限公司,夥同楊某、何某某、馬某等17人在成都某寫字樓內,在多個招聘APP上發佈虛假高薪招聘信息,等待不明真相的求職者上鉤。

等求職者應聘上相應的崗位後,該團伙謊稱入職需要消防證書或培訓機構開具的學習證明。

由於這些求職者根本不符合消防證書報名條件,該團伙進一步誘導他們到指定的網站報考消防證書學習課程,並從中牟取暴利。最後,再以各種理由不錄用。

據介紹,該案被騙受害人400餘人,多爲在校大學生、畢業三年以內的大學生,涉案金額131萬元。目前,該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並對涉案財物依法扣押,現案件已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作案手法不斷翻新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逐漸增大,風險點逐步增多。”四川省公安廳經濟偵查總隊偵查三處陳增莉介紹,一些不法分子不斷翻新作案手法,以“高收入、高回報、免費培訓”爲誘鉺,有的騙取“服裝費”“體檢費”“中介費”;有的誘騙大學生“高息網貸”支付上述費用;有的以創業項目爲名,引誘、強迫大學生參與傳銷、刷單、洗錢等非法活動,設下各種創業就業陷阱。

爲保護大學生就業創業合法權益,去年11月,四川省公安廳部署全省公安機關開展集中打擊專項行動,重點打擊以就業、創業、招聘、培訓、介紹工作爲幌子,對大學生羣體實施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組織領導傳銷活動、詐騙、合同詐騙、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涉大學生就業創業陷阱相關犯罪。

根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省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招工類詐騙、合同詐騙、組織領導傳銷活動、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等相關犯罪案件17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05人,涉案金額7045萬元。

警方緊急提醒:“六防三要”

四川公安結合發生在大學生身邊的常見多發易發案例,梳理總結出“六防三要”防範法,呼籲大學生在求職面試、就業創業、職業生涯中多注意避免踩坑。

“六防”

一防招聘詐騙類陷阱。以高收入、高回報等進行包裝,引誘應聘者成爲“免費”勞動力,再無故解聘;或以招聘爲名,要求應聘者提供個人信息,藉機對本人及其家人、親友實施詐騙;或以招聘需要資格證書爲由,誘騙繳費參加線上培訓,即使成功取得證書也不會被錄用。

二防培訓貸、傳銷類陷阱。以只需要參加付費培訓、測試等爲由,誘惑、脅迫應聘者貸款;或以招聘、創業項目爲名,誘導、強迫應聘者參與傳銷等非法活動。

三防黑中介類陷阱。中介機構與不法企業串通,以報名費、介紹費、體檢費、押金等爲名,嚮應聘者收取費用,再以各種理由不予退費。

四防非法試用類陷阱。無故延長試用期;或在簽訂聘用合同時只簽訂試用期合同,在試用期內不繳納社保只發放低廉的實習費用,試用期離職時要求本人承擔違約責任等。

五防虛假承諾類陷阱。誘導應聘者參加升學培訓、就業集訓營等,再以各種理由拒不退費;或以“幫忙找工作”等爲名,騙取應聘者所謂“好處費”“打點費”後,以各種理由推諉甚至失聯跑路。

六防刷單炒信、跑分類陷阱。以不參加工作、邊玩手機邊掙錢、月入過萬爲噱頭,誘騙應聘者參與刷單炒信、跑分等非法活動;或者誘騙應聘者在刷單炒信、跑分時繳納保證金,而後以各種理由拒不退款甚至關閉平臺隱匿。

“三要”

一要提高防範意識。陷阱無處不在,意識不到危險就是最大的危險,大學生們應時刻保持警惕,三思而後行。

二要避免頭腦發熱。不要被高薪洗腦,天上不會掉餡餅,思考自己的能力能否配上那麼高的薪酬。

三要增強法律意識。大學生在踏入行業之前,應當先多方探查此行爲是否違法,如果發現違法行爲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圖片由四川省公安廳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