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發現隔壁鄰居家的“臘肉”有些不對勁,看起來像是野生動物。面對已經被熏製完成的動物軀體,民警們也犯了難。該如何確定這些熏製品是不是野生動物、屬不屬於國家保護動物?這些,都是量刑定罪的關鍵因素。就在民警們不知如何是好時,四川、重慶兩地聯合通過司法鑑定,對熏製品進行了DNA檢測,爲司法量刑提供了科學依據。

“我們村有人在燻野生動物,你們快來看看。”重慶市巫溪縣某公安局派出所接到市民舉報,稱村民方某某家中疑似藏有多隻野生動物,且均已製成煙燻製品。民警當即前往現場並全部繳獲,作爲案件確定的實物證據。

隨後,爲了確定這些煙燻製品動物物種、保護級別、物種價值等情況,該縣公安局將上述涉案動物煙燻製品委託四川楠山環境損害司法鑑定中心進行DNA鑑定。

經鑑定,在方某某家中發現的野生動物爲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斑羚3只,參考生態價值共3萬元。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小麂3只、豹貓1只、花面狸(俗稱果子狸)1只,參考生態價值分別爲1.12萬元、1000元、1000元。

“委託方提交的送檢材料共計14件,均爲獵殺動物後去毛的不同部位的煙燻製品,個別爲動物軀殼煙燻整體。”據介紹,鑑定人員對送檢的動物製品待檢材料提取DNA試劑盒樣品,進行檢測和分子生物學比對,鑑定送檢材料的動物物種。隨後,通過檢索相關名錄,確定鑑定樣本的保護級別,並參考過往案例確定了鑑定對象的生態價值。

國家野生保護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本案針對嫌疑人獵殺動物除去皮毛,分解肢體並製成煙燻製品,動物形態已經完全破壞,不能進行形態鑑定的情況下,探索採用科學恰當的方法對物種、個體數量提供了技術方法和技術路線的示例,爲司法量刑提供了科學依據,從而有效遏制並嚴厲打擊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勢頭。”

據瞭解,近年來,川渝環境損害司法鑑定區域合作創全國之先,兩地正逐步成爲環境損害司法鑑定發展具有比較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的熱土。截至目前,川渝共有13家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機構,鑑定範圍涵蓋除近岸海洋與海岸帶環境損害鑑定外的6個大類43個類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