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近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大增51.7萬人,遠超19萬人的市場預期;與此同時,美國1月失業率低至3.4%,創1969年5月以來的新低。真有這麼好?它是否預示着美國經濟健康強勁?富國銀行兩位經濟學家發佈報告提出質疑,他們寫道:或許是季節性調整因素誇大了總體就業增長,因爲年末節後的裁員比以往更少,從而提振了就業人數。他們認爲: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會對1月這份井噴式的就業報告半信半疑。

此外,彭博的兩位經濟學家同樣對數據提出質疑,他們認爲:1月份就業報告顯示出的超強就業增長,不僅遠超彭博在調查中給出的最高水平,而且看上去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好得有些不真實。並認爲,美聯儲在制定政策時可能不會過於重視這份報告。

經濟學家的質疑或許不無道理:其一,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經常出現一些“戲劇性”的變化,比如2019年2月,在前值增長30.4萬人、預期增長18.1萬人的情況下,當月非農就業增長僅爲2萬人;2013年12月,在市場預期增長20萬人的情況下,實際增長僅爲7.4萬人。其二,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統計不管多少人退出勞動力市場,無視真實的勞動參與率如何;其三,統計不區分臨時工還是全職工。實際上,2023年1月之前的10個月內,美國全職勞動者累計減少超過10萬人,但兼職勞動者增加了149.2萬人,而這些臨時性就業,也被統計到了非農就業數據當中。

從去年美聯儲加息開始,美國高科技公司幾乎無一例外地大量裁員的消息就讓人目不暇接,後來是以高盛爲首的一批金融公司也開始裁員,儘管力度遠不及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情況,但爲什麼一面是大裁員,一面又是就業大幅增長?難道是用人結構的變換?也就是說,一般性服務業用人大量增長,從而對沖了科技和金融公司的裁員?現在看,恐怕和臨時用工大增相關。

當然希望美國經濟能夠真實向好,這對全球經濟增長都是好事。但這些年美國的經濟數據越來越難讀,霧裏看花的感覺越來越強烈。這就是問題。過去數十年,美國經濟數據一般都被認爲“最值得信賴”,造假的質疑從來不會落到美國統計數據的頭上。但現在該如何看待?鑑於美國爲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惜失信於世界,有什麼理由對美國經濟數據依然堅信不疑?至少,看清美國經濟真相,我們需要多問幾個爲什麼。

按道理說,如果美國就業數據好、經濟好,確實爲美聯儲加息進一步打開空間,美元指數應當走高,黃金應當走低。但市場所表達的事實是:黃金價格不跌反漲。這是否意味着國際投資者“用腳”質疑美國經濟數據的真實性?當地時間2月1日,美聯儲宣佈加息25個基點之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美聯儲還將繼續加息以壓低通脹,但聯邦基金利率“肯定有可能”保持在5%以下。什麼意思?既要壓住通脹,又擔心過分擠壓經濟,這個“平衡木”必須把握。美國經濟要是真好到數據表達的那樣,那鮑威爾還用如此擔憂“平衡木”問題?

責編:姚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