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北京推進“兩業融合”,不僅基礎好,而且相關行業對融合發展的內驅力也非常強。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近日,由北京市發改委與11個部門共同制定的《關於北京市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佈。通過兩業融合,北京將支持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優質項目,引導市場主體賦能增效、轉型升級。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是助推現代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當前全球產業變革的大勢所趨。此次北京推進“兩業融合”的實施意見,爲兩業融合發展提供了系統性指引和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對於提升產業融合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將發揮“催化劑”作用。

衆所周知,在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上,北京始終走在前列。這也意味着,北京推進“兩業融合”,不僅基礎好,而且相關行業對融合發展的內驅力也非常強。如此次《意見》提出要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服務業融合,加快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的創新應用。

而北京在人工智能領域,無論是政策、人才,還是技術、市場主體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把這種優勢“移植”到製造業、服務業中去,不僅可以提升製造業、服務業的效率,還可以爲兩業的融合搭建橋樑、提供紐帶,甚至催生“化學反應”,培育出智能經濟新業態。

這方面的例子實際還有很多。如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方興未艾,北京也在積極發力。而新能源汽車相對傳統汽車製造,還新增了一系列的軟件需求。後者,也是北京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突出比較優勢之一。那麼,推動汽車製造與軟件服務業的進一步融合,既有利於車企從製造型企業向製造服務型企業轉型,也可幫助軟件服務業搭上先進製造業的快車,避免一些領域“脫實向虛”的風險,最終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事實上,這次《意見》中提出集中發力的八個重點領域,包括醫藥製造與健康服務融合、高端裝備與服務業融合等,都精準結合了北京製造業、服務業發展的比較優勢。一言以蔽之,一個是連續數年佔北京GDP比重超過8成的現代服務業,一個是正在邁向“高精尖”的先進製造業,兩者融合發展的機會、場景和現實需求都非常多,因地制宜地推進“強強融合”,必將爲北京加快構建更具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實現高質量發展開闢新動能。

“兩業融合”發展,市場主體本身有着很強的動力。但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爲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積極的外部環境,有利於激發更多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像製造企業探索現代服務業,資金投入是一個硬門檻。這次《意見》就專門提出加強金融支持,將兩業融合發展作爲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的重點支持領域,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支持。此外,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共性技術研發服務等方面,也都有相應的支持措施。這些都有利於爲產業融合發展打消堵點和難點。

從另一角度看,“兩業融合”是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爲此構建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也可看作是在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北京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內在要求。這在全國範圍內,也具有引領、示範價值。

經濟學界將服務業比重上升,表面上經濟結構得以優化,但實際上全要素生產率並未同步提升的現象稱爲“鮑莫爾病”。推進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實際上就是要將“兩業”的效率和專業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從而更好促進整體產業效能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生產效率的提高。以此次《意見》的出臺爲契機,北京無疑在這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