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帶貨成爲常態,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部分帶貨明星如賈乃亮、張柏芝等已然成長爲頭部帶貨達人。

直播電商這塊掘金地,從一開始就有着包容所有人的氣度,從根本上來說,它只有一個指標——能把貨賣出去就行。最多再加上另一點,可以把貨交給誰,也就是誰更可能把貨賣出去,這是商家考量的問題。

明星帶貨,消費者買不買賬?

早期的“潘嘎之交”,“張晨光的猛男落淚”等明星帶貨翻車事件暴露了當時一個顯著的問題,相比於原生態成長的網絡達人,明星下場帶貨屬於跨界行爲,用戶可以接受網絡達人帶貨,卻不代表接受明星帶貨,消費者不買賬並不意外。

但明星並沒有就此退去,品牌和MCN機構們都看得到明星帶貨的巨大潛力。明星的自帶流量假如得以釋放,帶貨的成功從表面上看是板上釘釘的事,同時,明星的生命週期因爲更穩定的內容產出也比網紅達人更長。對於明星來說,帶貨展示出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對他們的吸引也不可謂不大。

幾方的意願一致,有了合作的可能,距離成功的第一步也就只剩下消費者的接受度了。

明星帶貨在起步之初是個新鮮事,新鮮這個詞似乎很有商業機會,但明星和網紅達人在過去似乎還存在着一條鄙視鏈,當明星也下場帶貨,在早期被網民視作一種“無底線撈錢”的行爲。加之明星帶貨出現的一些產品質量問題,這個新鮮事並沒有創造自己的商業價值。

但隨着越來越多的明星下場帶貨,亦或還有明星和網紅生態的逐漸接近甚至融合,明星帶貨也被逐漸接受。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明星創造商業價值的傳統方式例如接廣告和當下的帶貨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不過,當帶貨停留在初期的時候,畫風和線下的大市場裏賣家大聲吆喝的情景基本相同。故而初期的帶貨自帶一種大賣場的氣息。

然而當帶貨的模式逐漸成熟,大賣場的氣息逐漸退去,直播帶貨的直播間場景和主播帶貨的方式都在探索中擺脫同質化,逐漸走向個性化。個性化的誕生,讓主播實現了分流,這些帶貨達人開始有了自己的特點、風格,原本模糊的帶貨達人內涵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帶貨達人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也爲明星帶貨開啓了大門。

總算,明星帶貨的第一關通過了。

自帶流量,但能不能變現?

儘管明星自帶流量,具有帶貨的潛力。然而明星帶貨終屬跨界,有機遇也有風險。對於MCN機構和品牌來說,如何選取明星合作是個不小的難題,即使在現有的生態,明星帶貨翻車也並不少見,搞不好也會血本無歸。對於明星本人來說,跨界帶貨也不僅僅是能不能把貨賣出出去的問題,翻車造成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對於明星帶貨來說,自帶的流量只代表潛力,這股潛力能不能釋放,卻是個未知數。

已經走過了初期試水階段的明星帶貨,現在最核心的目標是找到合適的路徑以實現流量的變現,初期那種明星帶貨必然或者有很大可能成功的認知已經成了過去式。

作爲跨界者的明星,在實現流量變現之前,必須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確保不管是作爲以帶貨爲主的帶貨達人還是作爲以演戲爲主的明星,兩者風格人設保持一致,退一步說,至少不脫鉤,不違和。

先有作爲本職的明星身份,再有跨界的帶貨達人身份,後者的風格人設不與前者脫鉤,是確保前者的流量能夠轉化到後者身上的關鍵,許多明星帶貨翻車事件就是在這點上出了問題。

同時,帶貨渡過了自己的野蠻生長期,風格化、個性化的內容已經成了帶貨的硬核需要,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內容不再能取得成功。換句話說,帶貨已經成了門有技術含量的活,明星不管是轉型還是把帶貨作爲副業,學習帶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成爲必然。

明星帶貨中的懷舊經濟與“追風經濟”

明星的流量不只是粉絲本身,還包含着粉絲的回憶,這些回憶建立在影視劇、音樂等作品上。

在懷舊經濟流行的當下,明星帶貨也有了新的優勢。

去年618期間,楊子黃聖依合作直播,兩人將直播間搬到戶外,穿上戲服重現《天仙配》,當年看過這部影視劇的觀衆恐怕要刷屏一波“爺青回”了。

對於那些有大家耳熟能詳影視或者音樂等作品的明星來說,偶爾重現一次經典場景不失爲一個流量密碼,對於消費者來說,也能一定程度滿足情感需求。

然而,明星帶貨不僅有懷舊經濟,還有“追風經濟”,這表現爲追熱點。

最近的例子是《狂飆》大火帶來的經濟效應。其中不僅包括《孫子兵法》、《狂飆》等書籍的熱賣,順便還讓現實中同名的強盛集團火了一把。

從這點來看,當一部熱門影視劇大火的同時,劇中明星這時候直播帶貨具有更多的流量,甚至如果劇中明星帶貨影視劇帶火的產品,那估計會是另一番景象。

在直播營銷中明星和網紅達人融合發展的趨勢下,明星帶貨已經步入正軌。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氪流量”(ID:krliuliang),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