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公共卫生安全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议题,也是影响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的公共安全议题。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南北发展鸿沟继续拉大,一些国家和地区医疗条件有限、公共卫生体系薄弱、常见病诊疗水平低、传染病多发,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疾甚至失去生命的现象令人担忧,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和救援。中国援外医疗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增助力”,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担当。

近日,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的11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指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援外医疗作为我国援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深刻阐述了我国开展医疗卫生援外事业的重要意义,向正在和曾经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医务人员致以诚挚的慰问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援外医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援外医疗队员的关心关爱,必将激励大家不畏艰辛、救死扶伤,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为促进各国人民健康福祉、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援外医疗为促进各国人民健康福祉“添动力”。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60年来,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目前,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6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

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防控黄热病、鼠疫、寨卡等疫情,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积极行动,为受援国当地群众治疗各种疾病,帮助其提升诊疗和公共卫生管理水平,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比如,在几内亚,当地新生儿和儿童脑积水发病率比较高,我国医疗队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安全性,成功完成了多例脑积水手术,最小的患儿出生仅两周,受到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

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卫生安全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议题,也是影响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的公共安全议题。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仍在持续,南北发展鸿沟继续拉大,一些国家和地区医疗条件有限、公共卫生体系薄弱、常见病诊疗水平低、传染病多发,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疾甚至失去生命的现象令人担忧,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和救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国际合作交流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大倡议,为新时代医疗援外工作明确了行动指南。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向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物资、技术、人力支持,既派遣医疗队、援建医院诊所、赠送物资,也培养当地医务人员,选拔优秀人才来华进修学习,助力受援国和地区构建起自己的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体系。

生命健康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超越国界和种族、人人应该平等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一条条跨洋的航迹、一批批急需的物资、一个个援外的医疗专家组,勾勒出中国毫无保留、不求回报援助的清晰轮廓;一次次经验分享、技术交流,冲破语言隔阂、克服文化差异,联结起各国民众命运与共的心灵纽带。中国援外医疗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增助力”,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担当。

面向未来,广大援外医疗工作者要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努力克服困难、救死扶伤,坚持传递情谊、增进交流,大力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继续以仁心仁术造福各国人民,以优异成绩更好讲述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