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劉佳 北京報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百歲貸”之後,“連心貸”再次衝上熱搜。

2月22日,有消息稱,某國有大行對雄安地區購房者推出 “連心貸”產品。因該產品涉及到未婚男女朋友共同貸款,一時間議論聲漸起。

《華夏時報》記者隨即致電該行雄縣支行進行求證,在被問及是否有“連心貸”業務時,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沒有接到內部通知有這項業務。”

“連心貸”能走多遠?

單從字面上看,“連心”比喻關係異常密切。加上“貸”字,即爲心意相通的兩個人可以一起貸款。

《華夏時報》記者在致電該行官網客服電話時,工作人員表示,在總行系統裏面有相關信息登記。與此同時,該工作人員爲記者解釋到,“連心貸”是爲明確婚前財產歸屬和增強還款能力,未婚男女朋友作爲共有權人,由雙方或者一方申請的住房貸款。

“這是屬於住房聯名貸款的一種,還有一種是‘接力貸’。這兩種類型的業務都存在,但是申請‘連心貸’業務比較少。”客服工作人員表示。

對於該項業務是否今日剛上線,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不是今日推出的。”

記者又再次聯繫官方在線客服人員求證,工作人員也表示該行一直有“連心貸”業務。

隨即工作人員爲記者詳細介紹了該行“聯名貸”申請要求。其中提到借款人爲具有完全民事行爲能力的自然人,年齡不小於18週歲、且不超過60週歲。

在申請“接力貸”業務時,需要所購住房應歸屬一方所有或雙方共有,雙方應作爲共同借款人申請貸款;而申請“連心貸”業務的,則需要房屋買賣合同中登載的買受人應爲男女雙方,所購住房應歸屬雙方共有,既可由男女雙方作爲共同借款人申請貸款,也可由一方單獨申請貸款。

不過該工作人員強調,一方單獨申請“連心貸”的,另一方應作爲連帶責任保證人,在貸款存續期間承擔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之所以“連心貸”衝上熱搜,是因爲該業務是將未婚男女朋友作爲房貸的共同借款人。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未婚男女朋友關係和夫妻關係顯著不同。夫妻關係是受法律保護的,有專門的法律法規約束和保護。而男女朋友不是法律上的關係,也無法出具關係證明。如果實際操作,銀行很可能是讓當事人自己提供承諾書或保證。

“此舉是購房按揭貸款的一種小創新,主要是針對未婚的男女朋友羣體,由尚未成爲夫妻的男女朋友作爲共同還款人。這種做法無疑是爲了推動購房消費,進一步刺激樓市交易。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確實可能會增強購房者的貸款額度、減少貸款方面的違約風險。” 但是王玉臣也提醒到,這種做法利弊皆有,作爲購房人還是要慎重選擇。

銀行房貸業務的“焦慮”

自去年四季度“金融16條”出臺後,金融部門針對供需兩端持續發力。

隨着支持房企融資的“三支箭”接連射出,超預期放開了房地產各類融資通道。就在2月20日,證監會宣佈啓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以滿足不動產領域合理融資需求。

同時在需求端上,在首套房貸利率下限動態調整機制建立之後,目前已有超30城首套房貸利率進入“3”時代。

“目前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市場信心逐步恢復,各地也出臺更多的寬鬆政策,在有效化解房企風險的同時,來促進土地市場的回暖。不過整體看,房地產行業仍處於企穩復甦階段,部分銀行積極發力相關業務,反映出目前銀行存在房貸業務‘焦慮’。” 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該說法也得到在銀行工作的員工認可。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以北京爲例,現在很多客戶都提前還貸,有意向的購房者減少,貸款的人也減少,沒有人買房銀行房貸就放不出去,所以銀行現在主要往消費類貸款業務上轉移。

爲了推陳出新,近年來已有不少另類的銀行貸款產品引起過較大爭議。此前有“結婚貸”、“三胎貸”,現在有“百歲貸”、“連心貸”。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認爲,“接力貸”、“連心貸”本質上是將子女、父母或其他符合要求的自然人作爲“共同借款人”,這在銀行貸款(包括房貸)中是比較常見的,只是當前各種“貸”字讓公衆誤解甚至反感。

“貸款是銀行提供的一項金融服務,個人是有選擇權的。客戶可以選擇貸款或者不貸款,也可以選擇在哪家銀行貸款,貸款的期限也是根據客戶的償還能力來商定的。”董希淼坦言。

需要注意的是,董希淼提醒,“共同借款人”與保證人不一樣,只需要按相應的份額承擔還款責任,在實務中一般不上徵信。如果是“共同還款人”,實務中一般視爲共同承擔債務,對共同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即每一個債務人都要對債務承擔全部清償責任。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當前一些地方創設貸款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很容易發酵成熱點問題,反而使得既有的正規信貸政策受到衝擊。

“很重要的原因是,部分房貸產品突破了原有房貸的標準流程,過分地從推銷房貸的角度入手,結果可能試點不成功,反而留下調侃或質疑。”嚴躍進對記者表示。

“房貸產品是需要積極創新的,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創新是需要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和前提,即相關產品可以覆蓋儘可能多的用戶。類似‘百歲貸’和‘連心貸’,可能也有部分購房者有需求,那完全可以按照特批的方式操作,沒必要形成專門的一類貸款產品。否則反而可能會擠壓其他一些合理的房貸需求。銀行要把貸款的創新重心做調整。”嚴躍進補充道。

目前房地產市場還是比較低迷,2022年全年住戶貸款僅增加3.83萬億元,同比少增4.09萬億元;2023年1月住戶貸款僅增加2572億元,同比少增5858億元,可以看出居民消費、投資意願不振,房產銷售存在着比較大的壓力。

董希淼指出,住房信貸政策可因時因地進行調整,不過這種調整要在必要和合理的限度之內,而且要基於滿足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基本目的。應堅持“房住不炒”,不能無限擴大,還要注意防止借這種方式變相突破限購限貸政策“鑽空子”等行爲。

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