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催化之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加紧重塑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部分跨国公司因此实施“中国+1”、“中国+N”投资战略,产供链呈现区域化、近岸化、本地化趋势。

这对中国经济显然是个挑战。那么,外资企业到底对中国的态度如何呢?

日前,国际金融报记者随机采访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沙特等国的数家外资在华企业,他们都表示:中国机会太多、市场太大,会继续“做多中国”,更不会离开。

“豪华天团”有后继

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展开就任以来首次访华,大众汽车、西门子、默克集团德意志银行、巴斯夫欧洲公司、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等德企高管组成“豪华天团”随行。

天团成员,豪华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在德国是支柱产业的头部企业,在中国也深耕多年,每一家在华业务规模都很大。

“豪华天团”并非昙花一现,相反是后继不断,余波袅袅。

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在跟随朔尔茨访华3个月后,再次访问了北京的大众汽车中国总部,以及大众位于长春、上海、合肥的工厂。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也将访华。

不仅在大西洋这一端如此,在太平洋那一端,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辉瑞CEO艾伯乐(Albert Bourla)也计划在下月访华。

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确认将访问中国,这也是他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访华,据悉,马克龙此行也将同样带多家法企来华。

未来几个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活动将举行,可以预期也将有引众多外企商界领袖前来。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对一些企业高管来说,实地考察当地业务并与管理人员会面是首要任务,也有一些外企高管希望与当地商业伙伴和政府官员会面。

该报道称,外企高管的访问凸显,西方公司仍在寻找中国开放带来的商机。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83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734.8亿美元,年均增幅接近15%。

2022年,中国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引资规模依然保持在世界前列。

市场,市场,还是市场!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管不顾地继续“做多中国”呢?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采访他们时,听到最多的声音是:未来,中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

这个市场像“强力磁场”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些跨国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战术动作。

霍尼韦尔是一家美国的多元化高科技和制造企业,今年2月,其中国总裁余锋代表公司获接“扎根上海20年”纪念牌。他深有感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长型市场。同时,中国也是霍尼韦尔全球主要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之一。

“中国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等综合优势心。”余锋表示。

是的,如果真是这样,霍尼韦尔会离开中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肯定“继续做多”。

阿斯利康来自英国,是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1993年进入中国,今年正好30年。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区总裁王磊表示:“我相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医疗健康市场之一。过去十年,中国市场是阿斯利康在全球范围内重要的一个业务来源,其业务规模占比从过去的低于5%,一路成长为占比超过20%。”

“而且,在其他国家的产品出现‘专利悬后,中国的改革开放红利,包括医保评审、新药审批加快等措施,有力支持了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市场仍是全世界吸引力最大的市场。”王磊表示。

日本企业花王来华也有30年了。

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竹安将告诉记者:“我们认为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还在持续扩大。”

新的一年,来自法国的全球知名综合体育用品集团迪卡侬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到2025年,中国的体育市场规模将会超过5万亿元,到2035年,中国体育消费类GDP占比将会超过4%,经常参加运动的人群将会超过45%。新运动新消费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运动需求将更细分化、更个性化。我们对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迪卡侬方面表示。

阿吉兰兄弟控股是沙特在华最大的私营企业,该集团副董事长、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告诉记者:“在沙中友好关系持续强化,两国经贸往来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将以一贯的信心,持续关注中国市场。今年,我们也将组织高层中国行活动

线上经济”当红的现在,谁还敢大量铺设线下实体店?来自日本的服装品牌企业优衣库敢。“未来,优衣库将保持每年80-100家的新店开设速度,通过全国现有900家门店和官网等数字新零售力量,打造高效便捷的消费体验,把国际品质和高性价比的服饰和一线潮流生活资讯,广泛渗透到中国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生活中。”优衣库方面向记者表示。

宏观预期乐观,也是原因之一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从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角度提供了佐证。

他们认为,中国市场体量庞大的底气是经济总量大。中国目前占全球GDP18%,与整个欧盟相当,仅次于美国的24%。如果未来十年,中国的GDP增长保持在2%,那么累计的增长规模约为目前印度GDP总量。如果GDP增速能达到5%,那么累计增量将与目前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GDP总和相当。

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也将进一步扩容中国本就十分庞大的消费群体。

目前,中国有55座城市属于高收入城市,覆盖中国27%的人口(编者注:此统计基于世界银行有关高收入城市的定义,即人均GDP超过12695美元)。到2030年,迈入高收入门槛的中国城市将超过90座,对应人口比例达到40%-50%。

更关键的是,中国一直在释放坚持对外开放的坚定信息和实质性举动。

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确立了外商投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规则。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指出,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强化监管政策执行规范性。202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正式施行。2022年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本次修订在保持已有鼓励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按照“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原则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许多城市也公布了吸引和促进外国贸易和投资的措施。在中国拥有最多跨国公司总部的上海市已经简化了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备案程序。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告诉记者,中国在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子行业,已经从2015年的93个,减少到2021年的31个。2020年,中国取消了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他们在国内建立全资子公司,同年又在乘用车制造行业采取了相同措施。

此外,中国还允许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且不限金额。这些持续不断的改革,都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提高跨国公司吸引投资的能力。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相关分析称,今年政策层面将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将更进一步。

机遇是大,挑战也不小

近日,中国贸促会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对39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进行的调研显示,目前在华布局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依次是: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产业、健康中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金融服务等。

外资企业把握中国经济新趋势,正在深入切入当前中国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和补链强链的强大需求中去。

余锋告诉记者,霍尼韦尔将继续秉持“东方服务东方”、“东方服务世界”的发展战略,在上海重点产业、城市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赛道等领域与更多中国伙伴加强合作。

展望2023年,王磊称,阿斯利康将继续深化在华区域布局,继续加码中国制造,助力强化中国供应链韧性,加快新药与新适应症获批,持续扩容国际化的健康创新生态圈,带动本土医药创新力量跻身国际,并积极探索数字化、电商与互联网诊疗平台等新领域的合作。

面对潜力巨大且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花王未来将加强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和商品开发,开发和生产适合中国生活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跨国企业在中国也会需要应对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

该机构观察到,在华跨国公司的业绩差距正在日益扩大。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在华跨国公司中的“优等生”业绩取得了持续的增长,而表现欠佳的企业则每况愈下。

另外,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006年至2020年,虽然从绝对值上看,跨国企业在华总收入从9240亿美元增长至32740亿美元,但其占在华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从16%下滑到10%,占在华企业总利润的比例从16%下滑至14%。

这意味着,虽然跨国公司增长迅猛,但增速不及本土竞争对手。

在与创新相关的投资领域,本土企业也在快速追赶,例如从研发支出的角度看,2017年到2021年,本土企业的研发支出增长速度达到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支出增速的3倍多。

跨国公司所处的环境也正随着监管政策而发生变化。在收入分配、可持续发展和科技等方面,中国的监管力度比以往有所加强,谋求在华发展的跨国公司需要予以相应的关注。

该机构还提示,在诸如科技等领域,监管和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营商环境的稳定。其次,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在全世界新兴经济体中位居首位。中国适龄劳动人口(15至64岁)已在2015年达到峰值9.98亿,这将给跨国公司带来劳动力挑战;中国的0-4岁儿童人口也在2016年迎来了高峰9100万,到2002年,这一数字降至6700万,这对诸如生产儿童产品的跨国公司也会带来影响。中国的总人口数可能也在2022年达到了峰值,从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需要考虑气候变化,以及中国债务占GDP比率较高等其他风险。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何大勇表示,在中国的跨国企业需要重新加深对中国市场的认知,深度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在未来,想要继续赢在中国,跨国企业需要从“Think global,act local”向“Think local,act global”转型。

他具体解释称,首先,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其次,快速响应中国消费者本土化的需求,通过积极授权缩短决策链,减少总部的审批流程。

他继续说,再次,将中国继续视为创新突破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创新的能力中心,积极整合本土化的创新人才、知识和能力,以及产业链优势,实现中国制造惠及全球。

最后,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价值创造的层面,要融入中国发展大势。在追求自身商业目的的同时,促进社会和社区的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