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投公司開始退出了地方融資平臺,進行市場化轉型。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10日,今年已有56家城投“退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媒體推測全國城投總負債金額超過65萬億元,城投的債務危機一度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而2022年城投平臺在全國土拍市場充當着“主力軍”的角色,專家指出城投拿地能夠起到一定的“託底”作用,同時也會給城投帶來資金上的壓力。多面壓力下,城投如何負重前行?

“退平臺”市場化轉型

近年來,部分城投公司退出了地方融資平臺,進入市場化轉型。其中,2023年2月7日,蘇州相城區人民政府發佈《關於蘇州市相城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市場化轉型的公告》,提出區域內11家公司“轉型爲市場化運行主體,自公告之日起不再承擔政府融資職能,不再是我區融資平臺公司”。據悉,此次“退平臺”的11家公司中有5家爲發債主體子公司。

事實上,2022年“退平臺”的城投公司增速已經有所提升,不過涉及的發債主體並不算多。據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監測,2022年“退平臺”城投數量爲111家,相比2021年的65家增加46家。其中,涉及13家發債主體,佔“退平臺”城投總數的11.7%。

對於城投債務處理以及未來發展,近期國家多部委均進行了表態。1月5日,財政部公佈了對於《關於進一步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提案》進行的答覆,其中提到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同時,財政部還指出,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合理分擔風險。1月12日,國務院國資委會議強調,密切關注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做好債務、房地產、金融、投資、安全環保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優化國資監管方式。

對此,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志同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未來城投債務不僅不會被中央兜底,而且還會被進一步打破兜底的預期。現在連銀行都允許破產,城投公司融資能力、專業強度以及在社會各個行業中的地位還有作用等各個方面都遠遠不及銀行,也具有破產的可能性。不過,社會管理日趨科學、理性、專業,地方城投債務危機中央雖然不會再兜底,但是爲了防止金融系統性風險,相信中央還是會循序漸進地指導、優化城投債務,助其走出困境。

張志同還表示,城投是地方進行資本運作的平臺,也是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在運作的過程中同樣受到嚴格的限制及法律方面的約束,應遵循《公司法》《民法典》《銀行法》《證券法》以及相關法律的《解釋》和《部委規章》等方面的約束。

知名律師彭豔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需要探索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合理分擔風險。要進一步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建立政府和企業界限清晰、責任明確、風險可控的良性機制,進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預期,妥善處理融資平臺公司債務和資產,進一步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

中證鵬元公開表示,部分城投退出政府融資平臺,更多的只是在名義上、合規上、法理上往市場化方向努力。業務層面實質性和政府進行明確切割分離仍有待努力,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尚處於初步探索階段。

土拍市場“頂樑柱”

2022年地方城投公司拿地的參與度非常之高,堪稱土拍“頂樑柱”。據中指數據統計,2022年拿地面積百強企業中,有地方城投公司71個,超過去年的3倍;2022年拿地金額百強企業中,地方城投佔比32%,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6個百分點。而據克而瑞統計,2022年整體集中供地有近50%的地塊被城投收入囊中。

不過,城投雖然拿地踊躍,但是項目開發的積極性並不算高。據克爾瑞統計,截至2022年12月,2021年成交的地塊有67%開工,2022年成交的地塊有31%開工,不過2021年和2022年城投所拿地塊的開工率僅爲38%和8%,遠低於整體的開工進度。

同時,據克而瑞統計,2022年城投所拿地塊90%都是以底價成交,土拍成本並不算太高。城投所成交的地塊以郊區爲主,2021年和2022年所拍地塊位於郊區的佔比分別爲61%和53%,市中心的優質地塊相對較少。鑑於此種情況,業內多方認爲城投拿地呈現出了較爲明顯的“託底”意圖。

對於城投的“託底不開發”,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行情雖然有所回暖,但是整體仍然處於低位運行;而城投的房地產開發能力相對於房企較弱,部分甚至並沒有開發資質,同時,城投面臨着較大財務壓力,債務風險較高。

市場消息顯示,部分城投拿地後選擇自主開發,例如,2023年1月湖南懷化市城發集團的發沅水汀蘭項目宣佈開工;部分城投選擇和傳統房企或者和代建公司合作,例如,江陰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綠城管理將合作開發江陰主城區城南80、81號地塊。也有部分土地轉讓給了其他企業,例如,2022年12月,雲南城投將旗下所有的地產項目全部掛牌出售,退出了房地產開發領域。

而部分城投用地則處於未開發狀態,用於抵押貸款、發債,例如,據中證鵬元披露,截至2021年末,成都花園水城城鄉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土地資產共計63宗地,均是出讓性質的商住、二類居住用地或城鎮住宅用地,存貨土地中賬面價值爲59.57億元、佔比82.40%的土地資產已用於抵押,流動性受限。

有業內人士認爲,城投拿地不開發,而用於抵押貸款,並不具有持續性。知名財稅審專家、江蘇四維諮詢集團首席諮詢師劉志耕表示,城投較高程度地參與土拍能夠起到“託底”作用,但是也增加了其資金壓力和債務風險。

不過,對於城投的拿地,2022年10月8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指出嚴禁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虛增財政收入,彌補財政收入缺口。業內紛紛據此猜測,城投“託底”土地市場或將受到約束。從2023年的首輪土拍狀況來看,杭州等地城投拿地情況已經有所減少。

負債超過65萬億元?

對於城投面臨的負債情況,近日,有媒體稱,2022年,城投債的總規模已經達到了65萬億元。此言論引起了廣泛關注。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城投的負債數據並未明確披露,但是大家的共識是城投有息負債的數字肯定很驚人。張大偉指出,較多城投都是依靠土地價值做抵押融資,再靠賣地還錢。但是,現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不景氣,土地賣出去比較困難,債務方面積累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多。

而城投資金債務方面的危機,在近些年已經顯現端倪。2023年2月2日,媒體消息爆出青島出現共有產權住房城陽舜山府因爲青島城陽市政投資集團拖欠款項而延遲交付的情況。2022年12月30日,遵義道橋在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銀行貸款重組事項稱,銀行債務155.94億元,經協商後貸款期限調整爲20年,利率調整爲3%/年至4.5%/年,前10年僅付息不還本,後10年分期還本,創下債務展期的新紀錄。據華安證券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計31家城投存在銀行貸款的逾期、欠息或展期現象。

城投的融資方式多種多樣,劉志耕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城投的主要融資方式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從保險公司貸款、非銀行類的非標融資(信託、定融、融資租賃等)。資金用途主要是修建地方性的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償還前期債務的本金和利息。

其中,定融產品作爲城投融資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具有門檻低,融資成本較高的特點。民生證券數據顯示,自2020年7月至2022年末共有1230只定融產品發行,其中,城投所涉定融產品935只,佔比達76%。定融發行或擔保的城投主體,行政層級較低,實力較弱,區縣級平臺佔比59%,主體評級AA級佔比達73%。

對於城投大量拿地以及債務困難的情況,張大偉指出,城投債務問題的解決需要穩定房地產市場,穩定土地作爲抵押物價值。同時,城投也不能再盲目新增債務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