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江西發展“快”了!

2022年,江西GDP突破3萬億元,以4.7%的增速與福建並列各省第一。拉長時間來看,江西GDP增速連續十餘年高於全國增速,在全國各省中的增速排名從2012年的第19名,到2015年後逐漸穩定在前5名。

記者據公開資料統計

從總量上看,江西GDP排名從2012年的全國第19位,攀升至近三年的第15位。江西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也從2012年的2.25%提升至2022年的2.67%。

曾幾何時,中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迅速崛起,江西人曾無奈歷數着“環江西萬億城市羣”“環江西高鐵圈”“環江西雙一流大學建設網”“環江西國家級新區、自貿區、自主創新示範區”,以網絡別名“阿卡林省”自嘲——用以指代沒有存在感。

誠然,目前江西與湘鄂豫皖四省仍有差距,但在其經濟數據取得可觀進步的背後,默默耕耘的江西其實已經陸續突破了多重“環江西”圈,一步一印靠近臺前,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存在感。

承產業轉移機遇之天時

古往今來,區域興衰無外乎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江西亦是如此。

“要素成本上升爲我省承接產業轉移帶來新機遇。深圳、上海、杭州、福州等發達地區的環境容量和用地指標日趨緊張,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傢俱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存在產業轉移需求。相比‘長珠閩’發達地區,江西在勞動力、土地、環保等要素成本上具有明顯優勢。” 2022年6月出臺的《江西省深度融入長珠閩 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十四五”規劃》如是表述。

產業轉移是橫跨十餘年、覆蓋半個中國的大文章。早在2010年前後,“長珠閩”發達地區的第一波產業轉移需求就初步浮現。同時,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中央政府做出了積極引導。

一方面,產業轉移有助於推動東部經濟轉型升級,從而提高我國整體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產業轉移事關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於加快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實現共同富裕。

從2010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起,我國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文章持續做精做細。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條件更加完善,東部地區產業升級的動能更足、空間更大。我國產業競爭力提高的良性循環就此建立起來。

產業轉移對中西部省份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也逐步顯現,江西正受益於此。“在過去十幾年來東部地區‘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江西持續加強同長三角、粵港澳、福建的合作,反映在經濟效益上有一定時間滯後。”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接受記者採訪說。

具體到產業層面,在江西2019年發佈的“打造2個萬億級、6個五千億級、N個千億級產業”的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傳統產業與承接產業已經各佔半壁江山。

例如,同樣以萬億級規模爲目標,電子信息產業爲江西的重點承接產業,有色金屬則爲傳統優勢產業。2022年,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率先達1.01萬億元,實現江西省萬億元產業零的突破,產業規模躍居全國第4位。

順區位與資源優勢之地利

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東鄰浙江、福建,西靠湖南,南連廣東,北臨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唐宋時期,我國經濟文化中心逐漸南遷,江西爲河運時代“京廣大水道”的商路要津,商貿活躍、經濟繁榮。

沒有趕上海運時代,江西甚至進一步錯過了鐵路時代。京廣鐵路繞江西而過,“環江西高鐵圈”逐步形成,曾經的“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一度淪爲“內陸腹地”。

“江西的區位優勢自古有之,但一度沒有發展起來,痛點就在於江西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導致物流成本較高。如今交通設施改善、物流成本降低,爲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和吸引人才等提供了有利條件。”麻智輝說。

2014年,江西有了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起步晚、起點低的江西乘風追趕,2022年,江西的鐵路運營里程突破5000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較2021年實現翻番。

鐵路、公路、水路齊頭並進。近五年來,江西全省高速公路累計完成投資4139億元,創下同期全省交通發展史上建設投資最大規模;千年贛鄱黃金水道重振,內河水運綜合發展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如今,南昌的3小時交通圈中囊括了“長珠閩”及中部各大主要城市。尤其是贛深高鐵通車後,贛州至深圳由7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贛州“粵省門庭”的地位得以重振。

交通發展推動江西區位優勢復興,新時代全球產業轉型則令江西的有色金屬資源煥發嶄新光彩。江西全省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達139種,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共有83種,其“有色金屬之鄉”的名號當之無愧。

有色金屬本就是事關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資源。隨着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尖端科技等日漸引領時代主流,有色金屬作爲這些領域的上游核心材料,重要性愈加凸顯。

靠近市場或資源端,均是形成產業集聚的常見地理因素。江西各市坐擁各類有色金屬資源,吸引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鏈企業紛至沓來。產業集聚形成,城市因此而興,“亞洲鋰都”宜春就是最好的詮釋。

宜春蘊藏着世界最大的鋰雲母礦。鋰是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核心金屬。當下全球衝刺“雙碳”目標,新能源車加速滲透,下游企業對鋰資源的需求大幅提升,近兩年鋰價一路飆漲。鋰礦成爲這條萬億產業鏈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近兩年宜春屢屢迎來“高光時刻”。繼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全球頭部企業落戶之後,2022年宜春新增引入比亞迪、欣旺達、吉利等一批頭部企業,贛鋒鋰業恩捷股份、格林美、璞泰來等一批企業紛紛擴大投資。

2022年宜春GDP增速達5.3%,領跑江西全省。去年,宜春市簽約鋰電項目126個,總投資1401.12億元。截至去年底,宜春市鋰電新能源企業202家,產業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149.83%;利潤總額243.72億元,同比增長385.79%。

應上下一心之人和

政通人和,百業興旺,也是對江西的寫照。

中央對“紅色搖籃”贛南地區的關懷,直接助推贛州迅速發展爲全省經濟的最強引擎。2012年,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抓住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對口支援等重大機遇,“中部的西部、老區的特區”贛州上下一心,由貧至興。

2012年到2022年,贛州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從11.78%增長至14.10%。2014年起,贛州GDP增速超過南昌,並保持至今。

從全國範圍看,贛州GDP分別於2014年、2018年和2021年突破2000億、3000億、4000億大關。僅用十幾年時間,在GDP指標上,贛州就從全國城市百強開外,躍升到距離60強僅一步之遙。

獨享中央政策“護城河”的贛南蘇區,其發展也得益於整個江西營商環境、升級產業配套能力的持續優化以及“招商引資有熱情、營商環境有短板”的破除。

從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十大提升行動、頒佈《江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到將營商環境優化升級提爲“一號改革工程”,江西志在打響“江西辦事不用求人、江西辦事依法依規、江西辦事便捷高效、江西辦事暖心爽心”營商環境品牌。

市場主體數量是營商環境的生動詮釋。截至2022年底,江西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482.68萬戶,比上年增長19.93%,全年淨增市場主體80.21萬戶,超額完成“淨增60萬戶”年度目標。這意味着江西平均每天有兩千餘家市場主體“破土而出”。

產業配套能力方面,風靡全國的“鏈長制”也在江西落地生根。2020年,江西發佈《關於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的工作方案》,11位省領導掛帥任14個重點產業鏈鏈長。

“江西的產業配套能力有很大提升,產業落戶江西后,我們不僅促進上中下游整體配套,而且在產業園區中增強住房、教育、醫療等配套措施,企業生根發展的成本有效降低。這離不開主要省領導擔任鏈長強抓穩鏈、強鏈、補鏈、延鏈等工作。”麻智輝說。

更上層樓 任重道遠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目前,各省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已紛紛出爐,江西的目標定爲7%,仍居全國前列。

相比增長目標,GDP總量上的角逐更加激烈。2022年,江西沒能反超前方近在咫尺的陝西,甚至與其GDP差距進一步拉大至近700億元,而2021年這一數值還不到200億元。而緊隨江西之後的重慶也風頭正勁,以2022年逼近3萬億元的GDP總量,剛剛超越廣州晉級“中國第四城”。

前有標兵,後有追兵。江西天時、地利、人和兼備的有利條件能否持續?牽制發展的掣肘能否化解,從而更上層樓?其中仍有許多懸念待解。

能否持續享受東部產業轉移紅利是其一。國內產業轉移無法脫離國際產業轉移背景。國內良性循環逐步建立的同時,也要看到在產業創新升級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在產業承接競爭中,既有中西部省份的內部競爭,更有來自東南亞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競爭。

“中西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根源是東部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只有我國東部發達地區不斷引入和發展更高附加值、更具創新性的環節,才能源源不斷地向中西部地區梯級轉移產業。”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陳釗對記者說。

他認爲,在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競爭中,關鍵在於充足的要素供給、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資源稟賦等。值得注意的是,產業梯度升級和轉移會對承接地的勞動力素質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中西部地區仍要和東部地區保持技術同步升級等各方面密切的產業鏈聯繫。

能否培育產業新動能是其二。數字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等被視爲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包括江西在內的各省均在着力培育和發展。當前,這些產業在江西的經濟成色中有一定亮點,但尚未在全國形成特色與較強的競爭力。

陳釗認爲,新興產業的特點是爆發性增長,與傳統產業相比,新興產業一定程度上脫離原有的產業基礎和要素稟賦。因此各地政府希望通過新興產業帶動當地產業更快發展,有一定合理性。

不過,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陳波對記者說,發展高新技術、戰略新興產業等對當地技術存量水平、地方財力、治理能力等有較高的要求,這些恰恰是相對落後省份的短板。

如何提升省會南昌首位度是其三。“省會強則全省強,省會興則全省興”,江西省領導曾多次如此表示,傳達了省委省政府將南昌打造爲全省核心增長極的決心與厚望。

從“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到“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在江西的區域發展格局中,南昌始終佔據核心。經過多年醞釀,2022年,強省會戰略首次被寫入江西的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南昌GDP邁上7000億元大關,但其增速卻低於江西平均水平。在麻智輝看來,江西目前的發展比較均衡,但缺少引領帶動全省的“火車頭”,這或是江西進一步發展面臨的瓶頸之一。

“沒有較強的產業支撐經濟發展、人才聚集度不高、創新能力不足,這是南昌相較幾個中部強省會明顯的弱點。”麻智輝說。

不過,陳釗認爲,省會不強、省內各市相對均衡發展是市場化環境中的正常現象。如果江西各市與鄰近的粵港澳、長三角等地區有着更緊密的經濟聯繫和產業分工,那麼由南昌來帶動各市發展,未必是唯一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