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同於銀行理財、基金、信託、券商資管等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保險資管機構具有非常鮮明的內在特徵,這是構建差異化核心能力的邏輯起點

作者|曾北川‘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文章|《中國金融》2023年第4期

黨的二十大召開後,伴隨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幕徐徐拉開,中國資本市場及資管行業必將面臨歷史性轉型。面對新時代的大考,保險資管機構唯有認清自身內在特徵、加強差異化核心能力建設,方能在大財富管理的同臺競技中不迷失自我,找準自身定位,切實踐行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保險主業的責任與使命。

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內在特徵

不同於銀行理財、基金、信託、券商資管等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保險資管機構具有非常鮮明的內在特徵,這是構建差異化核心能力的邏輯起點。

● 以管理集團內保險資金爲最終受託責任,並積極拓展第三方市場

作爲保險資金管理的最主要受託方,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着保險行業72%左右的資金,規模高達17.6萬億元,且絕大部分爲關聯方保險公司的委託資金,其承擔着來自體系內保險資金的最終受託責任,爲保險集團/公司貢獻穩健的投資收益。一方面,保險資管機構通過提供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支持保險端財務穩健運營,壯大資本實力,改善償付能力。長期來看,利差收益對壽險公司的利潤貢獻超過40%,也使絕大部分財險公司賴以彌補承保虧損並實現盈利。同時,穩健的投資收益將爲保險產品在功能設計、精算定價方面提供基礎性支撐,提升保險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保險資管機構還承擔着服務集團戰略職能,通過投資保險相關產業及國家戰略相關產業,支持集團履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天職,實現戰略佈局和產業協同。正因如此,保險資管機構的遺傳基因決定其發展規律有別於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保險資管機構的發展應當首先立足於完成集團內受託使命,行有餘力再服務第三方。此外,近年來保險資管行業爲尋求自身市場化發展的增長點,也進入積極拓展三方業務的階段,三方資金佔比大幅上升,2022年第三季度末相較於2019年上升約10個百分點。

● 保險資金承擔給付責任,負債端具有剛性成本約束

保險資金主要由保費這一負債性流入構成,在保險期限屆滿之前,承保保險公司所有的資產都是該公司所簽發保單的備付資金,是保險端的表內資金,因此,保險資金運用必須充分考慮負債端特性。壽險產品的定價本身就隱含了既定營業費率、既定死亡率和既定利率,從而追求費差、死差、利差;財險方面除少數頭部保險公司外,單純的保費收入無法覆蓋成本支出。負債端的剛性成本約束決定了險資資金運用具備最低收益的內在要求,對投資收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較高。因此,保險資管機構在受託管理保險資金時,更加偏好追求絕對收益,在大類資產配置上以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據主要地位。而公募基金、券商資管、信託公司等其他資管機構,甚至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資管新規實施後,資管產品打破剛兌進行淨值化管理,這些機構理論上不再有資金負債成本約束,如果不考慮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差異,對絕對收益的追求動機顯著弱於保險資管機構。

● 保險資金對於期限匹配要求較高,同時還需滿足當期收益要求

分險種來看,壽險資金具有長久期屬性。近年來,隨着保險端迴歸保障業務,重疾險和傳統險的保險期間較長,部分保單期限在15年,甚至達到20年以上,壽險行業整體負債久期逐年拉長,對保險資管機構投資資產久期的要求也在持續提升。而財險資金單筆久期偏短,期限匹配要求下對資產流動性要求更高,形成資金積累後整體資產久期有所延長。因此,在大類資產配置環節,應當充分考慮保險資金對於期限匹配的不同要求,通常情況下,壽險資金久期錯配的風險較爲突出,導致較高的利率風險敞口。與此同時,爲滿足負債端給付、分紅、費用支出等資金流出以及委託方當期利潤的要求,投資端對於資產當期收益也有較高的要求。由此構成了保險資管區別於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私募基金、信託的最大特點之一。此外,面對長端利率下行的大趨勢,爲了降低保險資金的再配置風險,保險資管機構也要積極加大對長久期資產的配置力度。

● 負債屬性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決定了保險資產管理應統籌絕對收益與相對收益目標

當前,保險資管機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3.0階段,監管機構希望引領行業進入“委受託+產品+專業子公司”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保險資金負債端剛性成本和償付能力要求保險資金投資管理追求絕對收益;另一方面,隨着大財富管理時代的到來,特別是資管新規實施以後,保險資管產品規模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餘額從2018年的3萬億元左右擴張到2022年9月末的6.71萬億元,保險資管產品勢必將與大資管市場的各類產品同臺競技。以獲取“絕對收益”見長的保險資管機構若想在羣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優勢,以統籌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的經營策略,在大資管體系中構建並強化自身的固有競爭力。

新時代對保險資管行業的新要求

一是政治性: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要求將保險資金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優勢充分轉化爲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動能,進一步提升政治性建設,切實履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責任與擔當。這就要求保險資金運用,一方面,要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落實安全發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美麗中國建設;另一方面,要圍繞“兩重一新”,聚焦區域協調發展,聚焦鄉村振興,聚焦高水平對外開放。

二是人民性:向全社會輸出資產管理服務。隨着大財富管理時代的到來,社會長期資金開展專業資產管理的需求日益提升,而以管理保險資金爲主的保險資管機構作爲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核心管理者,理應當仁不讓地發揮自身長期資金管理優勢,向全社會輸出資產管理服務,提升正外部性。這就要求保險資管機構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切實助力共同富裕,在滿足保險主業資產管理需求的同時,積極開展三方業務,讓更大範圍的投資者享受到保險資管機構提供的專業資產管理服務,爲優化升級全社會財富管理水平貢獻自身力量。

三是專業性:打造應對行業轉型發展的專業化投資能力。目前,全球經濟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正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傳統強固收屬性的地產、基建、資本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和資金需求正逐步下行,而強權益屬性的知識密集型、創新密集型新型企業方興未艾,社會融資結構也將相應地從債權時代逐步走向股權時代。《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管理規定》的出臺,也彰顯了監管對保險資金開展股權、另類產品等多元化投資,提升社會直接融資比重的鼓勵和支持。在此背景下,保險資管機構的投資領域、投資渠道將面臨深刻轉型。

差異化核心能力建設的手段與路徑

一是履行使命擔當,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與保險主業的政治性。爲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保險資管機構應充分統籌服務國家戰略和服務保險主業發展,用精準適配的金融產品和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把服務國家戰略落到實處。一方面,應當堅持源頭管理,建立健全服務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在制度和機制方面着力研究和解決服務國家戰略方面投資板塊的共性問題。另一方面,應當堅持守正創新,以產品爲抓手,以研究爲驅動,豐富服務國家實體經濟的方式與手段,持續推動參與基礎設施公募REITs、特殊機會投資等領域創新發展,發揮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發展的穩定作用。比如,人保資產圍繞集團“六大戰略服務”制定投資指引等制度,制定各品種投資部門的細化方案,並重點聚焦雙碳、科創、高端製造等領域,加大行業策略研究力度,把握相關領域投資機會。截至2022年10月末,人保資產服務國家戰略投資規模達9439.14億元,較年初提升12.4%,爲服務實體經濟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二是發揮保險資金獨特優勢,做好大類資產配置,夯實獲取長期穩定收益的專業性。面對泛資管時代各類資管機構的同臺角逐,提升專業能力是保險資管機構建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找準定位專業化發展是得以脫穎而出的關鍵。一方面,要做好大類資產配置,謹防錯配風險。保險資金體量巨大、久期較長,需要兼顧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大類資產配置是保險資金投資的重要一環,應當根據不同的保險資金風險偏好和約束,合理分配不同資產類別的配置比例,達到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同時,通過深化資產負債聯動,匹配資金流入流出與資產投資期限,儘量規避久期大規模錯配帶來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穩住固收投資基本盤,獲取穩定收益。保險資管投資配置一直以固收類資產爲主,其決定着投資收益率的中樞,提高固收投資能力、發揮固收“壓艙石”作用是保險資管優化收益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是統籌權益投資能力和項目投資能力建設,強化迎接低利率時代挑戰的緊迫性。結合海外發達國家的經驗,長期來看,我國將很可能進入低利率時代,傳統固收類資產的收益率中樞也將隨之下移,從而倒逼保險資金運用模式的深刻變革。一方面,權益類資產是保險資金運用的“關鍵少數”,決定着投資收益率的超額水平和波動性水平。但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不確定性升溫,權益市場波動加劇,部分市場估值降至底部區域,通過權益市場獲取相對收益的難度大幅增加;與此同時,IFRS9新會計準則實施在即,投資收益對市場波動的敏感性被顯著放大,進一步推升了對投資穩健性的要求。爲此,人保資產對標公募基金,強化“理念、平臺、機制、團隊”建設,聚焦提升策略研究和行業配置能力,設立股票投研條線“賦能改革特區”開展深度市場化體制機制改革。另一方面,隨着我國融資結構深刻調整併疊加監管趨嚴,優質非標資產稀缺,保險資管機構必須要提升主動化項目投資管理能力、挖掘優質標的能力,以彌補非標欠配缺口。

四是建立富有競爭力的市場拓展能力,輸出資產管理服務能力,彰顯保險資管的人民性。由於我國保險資管機構在起步期以服務體系內保險資金爲主,諸多資管子公司被保險集團/公司視爲內設部門進行管理,從而導致其獨立性較弱。而隨着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加深,產品化以及三方業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保險資管行業未來將不僅是集團內受託資產的管理者,也將是集團利潤的貢獻者,更是向全社會輸出專業資產管理能力的重要服務提供者。服務更多社會大衆的三方資產管理業務、公募業務將是保險資管機構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發揮已有的安全穩定、惠民利國品牌形象優勢,構建差異化的品牌形象,提供“投融資+綜合金融”的一體化服務,強化覆蓋全資產類別的管理創新,加強偏權益型和公募業務的產品創新,開展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創新,深化全面支持保險主業的模式創新。比如,人保資產結合集團“六大戰略服務”創設投資框架,聚焦兩新一重、“雙碳”、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等三大領域,形成貨櫃式產品體系,構建橙紅、綠青、深藍產品線,爲客戶提供具有中長期價值投資的產品;創設了“保資投”系列產品,以政府、法人、個人客戶的投融資需求爲牽引構建產品解決方案,充分發掘客戶需求。三方業務實現歷史性突破,2020~2021年複合增長率23.59%,顯著高於2018~2019年的9.88%。

構建差異化核心能力的關鍵支撐點

一是強化戰略牽引。保險資管機構構建卓越核心能力是一項複雜且長期的系統工程,這就需要藉助完善的戰略管理體系,強化戰略牽引作用。一方面,保險資管機構應結合國家戰略、保險集團戰略和自身實際,開展頂層設計,制定科學可行的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另一方面,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借鑑國內中大型保險公司已廣泛使用的經營企劃方法,探索構建具有鮮明保險資管特色的企劃工具,建立閉環過程管理機制,壓實主體責任,確保戰略目標落實。比如,人保資產充分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結合人保集團“卓越保險戰略”,挖掘自身發展新動能,制定了“賦能工程”戰略規劃;在此基礎上,將戰略目標、行業對標、預算目標、高質量發展相統一,創建“四標合一”企劃管理工具,並據此構建覆蓋“戰略規劃—企劃方案—資源配置—管理保障—跟蹤督導—評估完善”的全方位閉環式戰略管理體系,確保戰略項目順利落地實施。截至2022年10月,人保資產管理規模站上1.46萬億元的新高度,2020~2021年複合增速達13.26%。

二是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市場化改革。保險資管機構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企業,建立一支實力雄厚、專業互補、勇於拼搏的高素質團隊是提升業績的根本保障。這就需要優化脫胎於保險主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並借鑑公募基金等市場化機構經驗,在晉升、人才管理、薪酬結構、激勵約束等方面開展市場化改革,實行幹部隊伍“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重視內部人才儲備與培養,打通專業條線的晉升通道,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隊建設。比如,人保資產構建了以司員管理爲核心的晉升機制,建立晉檔、晉級、晉職“三重”職業發展通道,優秀者晉職,次優者晉級,達標者晉檔,讓每位員工在體系中找到發展方位;在薪酬結構上,構建前臺部門低固高浮高彈性、中後臺部門高固低浮低彈性的差異化薪酬結構體系;在獎金分配方面採取“貢獻爲本,收益分享”的賽馬機制,部門獎金注重人員素質,突出效能,個人獎金注重多勞多得。

三是建設新一代量化風控體系。風險是投資的邊界,對於負債和償付能力嚴格約束的保險資管機構,藉助科技賦能,建設新一代量化風控系統是大勢所趨。新一代量化風控系統,將在深入開展數據治理、構建面向投研的數據中臺基礎上,實現風控體系與信息系統深度融合,風控系統與業務場景緊密結合,風控條線與紀委監察條線閉環聯動,將風險合規管理貫徹到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人保資產近三年來通過推進數據通用化、程序標準化、策略模型化、操作流程化,優化投研核心業務系統並形成經驗沉澱;同時開展建章立制、繪製風險地圖、差異化授權、廉潔機制建立等工作,以公司數字化轉型爲契機,加快向以價值創造爲核心的主動風險管理轉型升級,實現從“人防”到“機防”的轉變。

四是營造創新氛圍。營造創新氛圍是支撐保險資管機構卓越核心能力建設的關鍵一環,既要構建成人達己的創新文化,也要根據保險資管機構業務實際,建立“上下互動、交叉運行、夯實管理、內外融合”的創新生態圈。近三年來,人保資產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構建“四縱五橫三階段”創新推動矩陣式體系,有效改善了以往員工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投資業績和經營業績大幅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