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指出,要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数字领域立法规划,及时按程序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

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式,数字经济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步伐,不仅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引擎,也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也不容忽视。数字中国在建设过程中,一些背离数据应用向善初衷的各种不良现象日益频发,尤其是法律规范的不健全,更是让数字中国建设陷入无序状态。如此语境下,进一步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法治基石,用法治护航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提档升级,无疑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法治化是数字中国建设适应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各类新问题最为高效的方法。数字中国建设涉及到诸多行业,牵一发动全身,而各行业的法治水平参差不齐,更需要法治为之护航。数字中国建设只有根植于良好的法治环境中,才能蹄疾步稳地实现预期目的,全面赋能社会经济发展。否则,数字中国建设就有可能剑走偏锋,功亏一篑。

首先,要进一步加快立法探索,及时填补数字中国建设规范的空白。尽管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应用领域的立法,出台了《数据安全法》和相关法规,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法律规范,但相关规定存在操作性和效力层级低等问题。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提速,强化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已是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应“小步快跑”地推进相关领域的立法,确保数字中国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要强化司法服务,切实管控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司法肩负着依法推动社会治理进步的重要职责,对化解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各种风险具有兜底作用。司法机关应针对数字中国建设中存在的大量法律问题,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审理涉及数字中国建设中各类纠纷案件的同时,还应深入开展调研,举一反三地出台具有前瞻性和操作实务性的司法政策,积极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优质服务,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提档升级。

再次,要坚持法治思维,妥善化解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仅完善顶层立法、强化司法服务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用法治思维解决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此,肩负数字中国建设重任的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做到每走一步,都要审视一下相关法治是否还有需要完善之处,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要想着运用法治解决,用法治检验建设效果,及时纠偏各种不当做法,始终让法治成为数字中国建设行稳致远的坚强后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规划》为数字中国建设擘画了法治保障的蓝图,相关部门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警醒,扎实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法治化进程,使之在完善法治的护航下,瓜熟蒂落,结出累累硕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