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適當擴大專項債投向領域

按照中央部署,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市場充滿期待。

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加力點”在哪裏,如何進一步提高效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爲穩投資的重要抓手,今年規模是否會增加,重點將投向哪些領域?今年減稅降費的“紅包”如何延續、如何完善?

3月1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

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財政政策取向、安排提出明確要求。會議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發佈會上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兼顧了需要與可能、當前與長遠、發展與安全。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盪不安。應對這些風險挑戰,要求我們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優化政策工具組合,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他表示,“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加力點主要是三個:一是在財政支出強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6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將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

二是在專項債投資拉動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持續形成投資拉動力。

三是在推動財力下沉上加力。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而“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劉昆透露,一方面,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着力助企紓困。另一方面,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投資,促進消費。同時,加強與貨幣、產業、科技、社會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適當擴大專項債投向領域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來,累計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4.6萬億元。其中,2022年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過4萬億元,這當中包括預算安排的和依法盤活專項債限額空間這兩個部分,支持約3萬個重點項目建設。這些項目的建設,發揮了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擴投資等作用,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財政部副部長許宏纔在發佈會上表示,財政部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合理安排專項債券規模,確保政府投資力度不減,更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有關具體額度的安排,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會對外披露。

他透露,2023年將在重點支持現有11個領域項目建設基礎上,適量擴大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持續加力重點項目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

優化完善減稅降費

2022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約2.46萬億元,超過2021年辦理留抵退稅規模的3.8倍,力度是近年來最大的。

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表示,減稅降費政策直擊了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把這個“肥”施到了企業發展的根上,減負紓困的效果比較明顯。2022年全國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稅費的負擔下降了2.7%。去年我國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下降至13.8%,剔除大規模留抵退稅一次性因素影響以後,稅負水平約在15%左右,企業的現金流增加了,發展活力增強了,應對風險挑戰的韌性更足了。

他介紹,2023年,各項稅費支持政策仍將對助企紓困、穩住經濟大盤發揮重要作用。將綜合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紓困需要,儘快研究明確政策,抓好落地見效,推動形成“水深魚歸”、“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一是落實落細現有政策。繼續實施好已經明確的減稅降費政策,紮紮實實把該減的稅費減到位。同時,堅決打擊偷稅漏稅騙稅,堅決制止亂收費。

二是優化完善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市場主體。

三是進一步增強政策精準性。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爲微觀主體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