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階段的理想汽車開始關注市場份額。

3月2日,在理想汽車春季媒體溝通會上,理想汽車CEO李想表示,理想已經實現了“從0到1”,進入了“從1到10”的階段,在過去“從0到1”的階段,理想依靠一款理想one做到了百億營收,而接下來,理想要挑戰的是如何做到千億營收。

“從1到10”的階段,站穩腳跟無疑是一家造車新勢力的優先任務,進入“從1到10”的階段後,理想開始試圖去切下更多的蛋糕。李想介紹說,理想汽車的目標是到2027年要佔據20萬元以上乘用車市場35%的份額。

今年,理想旗下首款純電車型將問世,成爲增程式電動車之外的另一增長點。

李想介紹說,未來理想推出的純電800伏高壓平臺車型,可以做到和增程式車型同樣的價格。這主要得益於理想自研的碳化硅高壓平臺,再配合較好的風阻係數,可以讓電池的成本繼續大幅下降、效率可以顯著提升。在這樣的平臺上,理想使用80度電池就可以達到其他車型100度電池的續航里程。反過來,電池包的縮小,又會降低車身重量,整體成本相較同尺寸車型“可以下降大概3萬-4萬元”。

“其中自制供應鏈和零部件,比大家想象得更深入,”李想談到,供應鏈企業對於造車新勢力往往還存在低估或不信任的心態,這也造成車企預定了零部件但卻供應不足,因此,車企有必要將觸手上探至供應鏈端,保持30%左右的自制率是比較穩定的狀態。

針對20萬-30萬元區間市場,李想坦陳,目前並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攻打這一競爭激烈的市場,預計到2024年每個月銷量達到3萬-4萬輛之後,纔會下沉到30萬元以下市場。

長遠來看,李想還爲理想定下2030年要成爲全球領先人工智能企業的目標,這一目標與特斯拉頗爲相似。

對於自動駕駛規劃,李想直言,走得就是特斯拉的路線,“特斯拉把邏輯摸清楚之後,理想開始all in(全部押注)自研。”

當然,一向因嚴格的成本把控而被稱作“扣廠”的理想汽車,要出手闊綽地投入研發和供應鏈也有一個前提,那便是保持至少20%左右的毛利率。

“汽車行業的特性決定了,毛利率是企業的重中之重。”李想解釋說,成熟車企普遍都是上千億甚至上萬億的規模,這樣龐大的規模根本無法一直依靠融資輸血,一個健康的毛利率必須達到最低20%的水平,因爲光是研發一項就要佔到10%。毛利率就是造血能力,只有實現了健康的毛利率,做任何長期投資纔能有底氣投入。

針對今年的汽車市場,李想直言,第一季度會比較困難,一是去年12月由於政策退出等原因透支了今年的銷量,另一方面,車企紛紛降價,其實並不能提升自己的銷量,而是會對競爭對手造成打擊。不過他認爲,特斯拉降價後,與理想重疊的價格區間更小,反而爲理想讓出了空間,“這算是比較幸運的,但不會一直幸運下去。”

數據顯示,理想汽車今年2月共計交付新車1.66萬輛,同比增長97.5%。

根據理想汽車日前發佈的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理想汽車去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76.5億元,同比增長66.2%,環比增加88.9%,高於市場預期的176.22億元;淨利潤爲2.65億元,較2021年第四季度的2.96億元同比減少10.2%,其2022年第三季度則爲淨虧損16.5億元,市場預期爲淨虧損1.11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