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顏世龍 北京報道

北京市統計局於日前發佈消息,2022年京津冀三地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一時間,“10萬億元”的消息搶佔各大媒體頭條,並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熱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回顧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9年來京津冀三地瓣瓣同心,共謀發展,在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均實現新突破,世界級城市羣毅然矗立於華夏大地。

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2022年,三地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區域內5000餘家二級、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納入互認範圍,居民可實現跨省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而作爲這一國家戰略最爲核心的產業經濟發展,則更是邁向了實質性臺階。《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河北省委、天津市發改委、北京市統計局瞭解到,天津市累計引進“北京籍”企業投資項目超6900個,資金到位額超1.2萬億元。

2022年,天津吸引京、冀投資額1989.4億元,佔全部引進內資的53.8%,2017年以來累計8731.9億元。而河北省僅2022年就承接京津轉入單位4395個,2014年以來累計轉入4.39萬個,其中近八成爲北京轉入,廊坊、石家莊和保定承接北京轉入基本單位最多。2022年河北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02.79億元,同比增長13.65%以上。

京津冀,因協作,而同城。

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選地

自2018年5月在河北省衡水市註冊成立新的子公司以來,北京綠能嘉業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能嘉業”)總裁王敏便開啓了京津冀三地巡迴模式。

“這是石墨烯水性電加熱材料做的卷軸字畫產品,這是石墨烯地暖和牆暖產品,這是石墨烯頂棚採暖產品和石墨烯遠紅外可穿戴產品,這是配套電池做的石墨烯導電漿料,以及石墨烯抗低溫鋰電池等,大大小小共幾十種產品。”王敏邊說邊向記者演示一款石墨烯卷軸字畫的加熱效果。記者實際體驗到,插上電幾秒鐘後,站在石墨烯卷軸字畫旁已經深感熱浪。

王敏介紹說,這些產品的基礎和核心均是來自石墨烯水性電加熱材料,通過電來激活材料產生晶格振動,形成不可見的遠紅外光,遠紅外光被人體吸收後,人體體感溫度迅速上升。“發熱原理就像是人體吸收太陽光,無毒無害無污染,並且不怕水浸和破損。”

“衡水的新公司落地後就實現了高速發展,年均產值在兩三千萬元。這正是得益於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王敏介紹說,因爲企業涉及生產製造,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工和廠房,而當初落地衡水不僅實現了“拎包入住”,還享受了“三免兩減半”的優惠扶持政策。“三年免廠房租金,兩年租金減半。這對我們企業來說減輕了非常大的資金壓力。而且子公司在成立之初,所涉及的工商、稅務、銀行開戶等環節都是享受的一站式服務,兩天就全部辦完。”

良好的營商環境帶來了優秀的企業發展。據王敏介紹,當前基於石墨烯智能可控的供暖主打產品已經在京津冀三地遍地開花,其中在鄉村振興領域的民宿便是成績之一。

“北方地區的民宿一般都沒有市政供暖,而傳統取暖模式又面臨安全隱患和耗能高的問題,而石墨烯新材料正好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王敏說,現在已經實現消費者線上下單後,在入住前兩個小時,鋪設在民宿裏的石墨烯地暖等設備就啓動供暖,不僅溫度可調可控可視化,而且可以分區域供暖。

“例如,一個民宿有十間房,但只入住了5間房,就可以只開啓這5間房的供暖;如果入住的是老人和小孩,還可以將溫度調高。相比傳統供暖方式,不僅設備安裝要便宜一半以上,而且節能25%—30%。”王敏說,“目前,三地有幾百家民宿已經使用了我們的產品,未來短期內可能達上萬家。”

像綠能嘉業這樣將北京作爲總部和研發中心,將天津和河北作爲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不在少數。

記者從河北省委相關負責人處瞭解到,河北省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選地正在逐步實現,對於高新技術產業的吸附力也越來越強。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河北省聚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加快推進交通“一張網”、生態“一盤棋”、產業“一條鏈”,協同發展碩果累累。

數據顯示,2022年,河北省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7119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03家、國家“小巨人”企業135家。2022年,河北省現代商貿物流業增加值達到6252.1億元,佔全省GDP比重爲14.8%,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鋼鐵產業、裝備製造產業共同構成了河北省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截至2022年底,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65%,比2014年提高12.29個百分點,已經初步形成縣城和小城鎮爲支撐的多節點、網絡型城鎮體系。

“六個協同”走深走實

與王敏一樣,朱志猛也是經常在北京和天津之間來回奔馳,28分鐘的高鐵讓他能輕鬆切換時間和空間。作爲中關村硬創空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硬創空間集團”)的副總經理,朱志猛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幫助北京的企業或高校、科研院所將科技成果落地和轉化在天津,讓科技成果實現從1到100的產品化,另一方面則是以科技化、數字化的方式賦能天津本土傳統企業。

據瞭解,硬創空間集團目前在14個省擁有30多個實驗室,擁有超過10億元的中試檢測認證設備,提供超1萬項服務內容,服務超10萬次企業,擁有3000家上下游產業鏈,推動百項科技成果轉化,引入高科技企業帶動產生1000多億元產值。去年6月,硬創空間集團與天津市河北區政府合作正式成立中關村硬創空間(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聯手打造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現在有一個10多人的團隊常駐天津。”

朱志猛介紹說,公司已經佈局了“中關村中試實驗室”和“中關村檢測認證實驗室”兩大實體服務板塊,主要是以智能智造產業成果轉化爲服務核心,爲企業等提供中試服務和檢測認證服務,在“技術方案、工業設計、中試快制、中小批量、檢測認證、協同服務、營銷推廣”7個環節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

“以企業中試快製爲例,傳統需要至少45天,而我們7天就可以。”朱志猛說,“因爲我們去年6月才成立,多數設備還在開機和調試過程中,現在只有部分投入了運營,但即便如此到目前爲止已經服務了近20家企業。”

在天津,類似中關村硬創空間集團這樣的平臺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記者從天津市發改委瞭解到,天津的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目前累計註冊企業超4051家,其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0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庫152家。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引入註冊主體1030家,其中有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4家省市高新技術企業。

爲支持重點平臺發展,強化政策服務保障至關重要。爲此,天津市出臺實施《天津市支持重點平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天津市支持重點企業發展服務保障指引(試行)》等政策,在人才落戶、子女入學轉學、醫療服務等配套方面給予強力支持,爲符合產業定位的重點企業在天津發展創造便利條件。

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津市下一步還將制定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方案,以機制化、政策化、項目化、事項化推動各項工作向縱深推進。而抓牢“牛鼻子”,服務新“兩翼”,抓實“六個協同”和強化項目支撐體系,加快實現“一基地三區”定位將共同發力。

其中,“六個協同”是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關鍵所在。所謂“六個協同”是在產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等方面“協同”。正是因爲協同,京津冀才實現了質的跨越。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京津冀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8倍。其中,北京、河北跨越4萬億元量級,均爲4.2萬億元,分別是2013年的2.0倍和1.7倍;天津1.6萬億元,是2013年的1.6倍。

京津冀三次產業構成由2013年的6.2∶35.7∶58.1變化爲2022年的4.8∶29.6∶65.6,第三產業比重提高7.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三產佔比保持在八成以上,天津佔比超六成,河北提升最快,京津冀三地三產比重分別爲83.8%、61.3%和49.4%,較2013年分別提高4.3個、7.2個和8.4個百分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