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香港一直是公募基金出海的“橋頭堡”。今年是公募基金行業25週年,公募基金出海15週年。在“一國兩制”優勢下,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定位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幅提升。

機構人士認爲,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須全方位提升服務能力。未來,香港將繼續保持全球金融中心、資管中心及人民幣離岸中心三大“中心”角色,以“創新”、“穩健”和“開放”的姿態挺進新時代。

公募基金從香港走向世界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與中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2008年,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南方東英)在香港成立,南方基金成爲首家在香港設立子公司的公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自此揚帆出海。

15年來,中資資管機構從最初的尋覓發展道路、努力站穩腳跟,到近年來致力深耕細分業務條線、緊抓發展機遇,不斷成長進步。目前已有超過20家公募在香港設立了資產管理機構。

回顧過去5年,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時國際”)行政總裁、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會長連少冬表示,隨着債券通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跨境投資路徑的正式開通,以及OFC、LPF與SPAC等新業務的深度開展,香港作爲跨境投資與資產管理的樞紐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中資資管機構也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與市場空間,各家機構紛紛利用自身優勢開拓新的業務。

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華夏基金(香港))介紹,在過去的5年裏,公司確定了“主動與被動並重,多元化產品佈局”的策略,建立起全面涵蓋ETF及槓桿/反向產品、股票及債券基金、對沖基金和專戶的產品線,並且每條產品線都誕生了明星產品。華夏基金(香港)不僅在A股寬基類ETF市場擁有強勁實力,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領域也有所建樹。在不斷推出新產品的同時,華夏的旗艦產品亞洲債券基金和A股基金長期業績卓越,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中資機構產品發展很快。南方東英旗下的ETF產品在2017年底時還只有16只,如今已在香港佈局超過40只,覆蓋港股、A股、主題、固收、貨幣、商品等資產類別,還包括另類的“槓桿/反向”產品,力求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都能讓投資者找到適合的資產配置工具。數據顯示,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ETF的規模已達到200億港元。截至2022年底,南方東英管理資產規模986億港幣,較2017年底增長了145%。

博時國際已在中國香港市場發行了9只普通公募基金,包括3只ETF基金;在美國市場和韓國市場與合作伙伴共同管理5只公募基金。

中資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機構發展與內地和香港互聯互通機制的推進一脈相承。

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表示,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合作日趨深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及“ETF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已經成爲海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的首選平臺。

匯添富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黎清告訴記者,公募基金行業最初在港設立子公司是在2008年~2010年,之後隨着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跨境投資需求不斷增長,公募基金開放步伐不斷加速。從香港走向世界,在新加坡、美國以及部分歐洲國家都設立了分支機構。

董黎清介紹,過去5年,基金境外子公司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都發行了投資產品,主動和被動管理齊頭並進,在提升中國基金行業國際品牌,吸引海外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機構間跨境合作,學習及引入境外資產管理行業優秀經驗,及提升公募基金行業多元化投資,滿足境內投資者全球化資產配置及加大境外投資者中國資產投資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如董黎清所言,不少公募基金經過在香港市場的歷練之後,踏上了新階段的出海征途。

2018年,南方東英在新加坡設立了首個海外子公司,發行新加坡最大的純中國國債指數ETF之一,並繼續部署亞太相關資產ETF產品。2021年8月匯添富基金正式獲批設立美國子公司;2022年,匯添富提交了設立新加坡子公司的申請。

香港賦能公募基金國際化實力

受訪機構認爲,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有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在人才、法制、資本等方面擁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下,香港背靠祖國,面向全球市場,作爲基金出海的橋頭堡,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董黎清表示,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及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在中國基金行業的國際化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對匯添富來說,設立子公司,首先是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在全球範圍發行產品,募集資金及進行中國有關資產的投資及配置。

其次是在客戶觸達方面,匯添富香港已經覆蓋大中華區域、亞洲、歐洲、中東等多個市場,可以近距離與全球主權基金、養老金保險等長期資金接觸,並與境外主流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諮詢機構、財富管理平臺及各類銷售渠道進行合作。

再次是可以吸引國際一流人才,學習海外的優秀投資理念與方法,借鑑境外合規、風控、運營等經驗,提升國際化綜合實力,爲香港子公司乃至其他境外分支機構培養、輸送一流人才。香港子公司作爲出海的‘橋頭堡’,對於整個中資基金行業國際化品牌宣傳,向國際投資者提供優秀投資理念、產品及服務,吸引海外長期資金入市都有重大意義。

據連少冬介紹,作爲博時基金和招商基金國際化戰略的執行平臺,博時國際致力立足香港,背靠內地,輻射全球,一是要幫助境外投資者配置中國資產,輸出博時的中國資產投資能力,講好中國故事;二是要幫助境內投資者配置境外資產,豐富博時投資能力與產品線;三是要依託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參與國際競爭,學習和積累境外發達金融市場的領先經驗;四是要以境外子公司爲橋樑,加強與海外機構的交流合作,積極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之中,提升自身國際化水平。

據瞭解,南方東英在港發展15年,逐步建立了圍繞ETF產品的生態系統,與一級市場的參與交易商、二級市場的券商、線上和線下的市場營銷和廣告等相關合作方建立了融洽的合作關係。這些經驗對南方東英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起到了關鍵作用。

華夏基金香港表示,從制度上看,香港作爲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之一,在監管實踐上與國際較好接軌,在合規管理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經驗,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基金公司內部風險管理體系。

成爲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設的一部分

香港在賦能內地資管機構走出去的同時,依託“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也大幅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公募基金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連少冬指出,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扮演着難以複製、難以取代的“超級聯絡人”角色。來自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資金與企業匯聚於此,附以互聯互通的優勢,中國香港較其他全球金融中心空間更爲廣闊,交投更爲活躍。

連少冬說,過去三年多,儘管面臨諸多挑戰,香港受惠於國家政策支持和多年來建立的金融系統雄厚基礎,克服重重困難,銀行體系保持穩健態勢,存款持續增長;股票市場交投暢旺,集資活動保持強勁,互聯互通交易屢創新高;資產和財富管理行業在區內保持領先地位。事實證明,香港金融系統穩健而具有韌性,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她同時指出,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北向通”“南向通”,以及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等安排,凸顯出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愈加成熟,爲香港金融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彰顯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所享有的獨特的制度優勢。

大成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大成國際)投資管理部總監林振輝指出,作爲全球離岸人民幣中心,全球超過七成的離岸人民幣支付交易由香港處理。香港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提供的離岸人民幣投資產品種類也是全球最多。

林振輝表示,近些年,國家繼續從三個方面推進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第一,提高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第二,推動離岸市場的人民幣產品發展;第三,進一步完善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金融基建。

南方東英指出,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依託大灣區優秀的人才儲備、便利的溝通機制和各項政策支持,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中又將如虎添翼。

華夏基金(香港)認爲,粵港澳大灣區實施以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發生了許多喜人變化。通過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將在港中資和外資基金公司的優質產品通過大灣區的分銷渠道提供給內地的投資者,進一步豐富了市場的供給。未來大灣區的建設也會不斷孵化出有利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增長點。

區景麟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與前海管理局2022年9月聯合發佈《關於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爲香港私募基金提供便利及優惠政策,旨在吸引有意投資於內地的私募及創投市場基金以香港爲大本營,推動發展深港風投創投聯動機制。最近,內地公佈了“橫琴金融30條”及“前海金融30條”等政策,擴大港澳金融開放,允許前海合作區內的金融機構進行跨境證券投資等業務,這也是內地首次允許開展跨境證券投資試點,相關領域得到極大提振。

區景麟指出,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於拓寬、擴容互聯互通計劃,進一步深化兩地資本市場的互動和融合。最新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提及加強市場互聯互通安排、增加產品種類、研究在港發行國債期貨等措施,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爲內地和國際市場之間獨特中介的地位,讓香港能夠爲內地經濟“雙循環”發揮所長。

持之以恆全面提升服務

中資機構在國際化道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展望未來,面對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與國際金融巨頭的競爭還要面臨很多挑戰,可謂“道阻且長”。受訪機構表示,未來將更多關注“全球標準”、“當地監管法規”和文化差異及品牌建設。

中資機構出海的一大挑戰是人才。

華夏基金(香港)表示,2018年以來資管新規推動淨值化轉型,幫助資產管理機構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自身的管理能力。在繼續發揮中資機構在大中華地區投資能力的基礎上,華夏基金(香港)不斷深化和拓展對於全球資產的投研團隊和實力,以適應不同投資者的全球配置需求。

連少冬表示,在香港,高度發展的金融業帶來了行業極細的專業分工,各個細微的領域都有相應的崗位與第三方服務機構,香港市場上的專家非常多。“這本身是香港的競爭優勢所在,但這也導致了市場上很難尋找對業務有整體理解的複合型人才。這對中小型公司的發展與成本控制提出了挑戰,對行業的數字化進程也是很大的挑戰。可能的解決方案是招聘畢業生,將他們培養成複合型人才。”

另一大挑戰在於合規風控。連少冬表示,中資機構對國際化的法律法規和風險控制理解還不夠深入,需要通過學習交流,不斷提升風控法規能力建設。

華夏基金(香港)也指出,學習不同地區或國家的監管政策,這是中資機構走出去要解決的第一要務,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專業人才。在聘請專業人士和專業機構的同時,華夏基金(香港)積極與香港監管機構保持溝通,不斷學習香港監管制度,以適應香港更爲國際化的監管要求。

品牌影響力不夠也是一大挑戰。連少冬表示,中資公司在海外的品牌效應尚未建立,海外投資者對中資的資管品牌沒有鮮明的認知,在公募產品的推廣方面有較大難度。她建議,要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提升資管產品的普惠程度、優質的投資者教育,陪伴客戶一同面對波動等方式,向投資者展示中資管理人的實力和溫度。

華夏基金(香港)在處理影響力不足問題時則選擇聘請本地和國際人才更好地爲客戶提供投資、銷售、客服、投教等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重點培育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華夏基金(香港)以“不止於中國專家”的清晰定位,積極進行品牌宣傳,強化品牌形象,加深國際投資者對華夏基金(香港)的認可和信任。

南方東英表示,中資機構耕耘海外市場的時間尚短,與歐美“百年老店”相比在品牌影響力上有很大差距,需要持之以恆地提供優質金融服務,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創新、穩健、開放

助力香港繼續保持三大“中心”地位

展望未來,受訪機構及人士認爲,香港將繼續保持全球金融中心、資管中心及人民幣離岸中心三大“中心”地位,“創新”、“穩健”和“開放”則是推進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一個更具競爭力的全球金融中心無疑將爲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新階段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助力。

南方東英認爲,穩健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拓性的國際視野,一直是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名片。近年來,香港在綠色金融、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創新有目共睹,成爲吸引全球金融創新人才和資金的重要方向。未來10年,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會繼續引領全球金融創新發展。

匯添富基金認爲,首先,國家發展政策極大地助力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此同時,香港金融市場也在努力迴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要求、更好踐行國家新發展理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來。

其次,就夯實人民幣離岸中心而言,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無論是結算、投資還是儲備在全球資本市場的話語權都得到穩步提升。隨着人民幣計價投資基金產品、ETF的不斷擴容,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不斷深化,香港作爲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將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第三,香港作爲大灣區中開放水平最高、金融環境最爲國際化的城市,將在積極支持區域內金融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作爲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推動者,香港可利用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促成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第四,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在國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香港作爲“一帶一路”的重要建設節點,利用高度的金融開放優勢,可以發揮資本項下國際項目投融資,在服務支持和經貿交流合作等方面起到互惠共贏的作用。

連少冬指出,香港應努力發展成爲區內綠色可持續金融中心,尤其重視創新,提升人才福利,廣納海內外人才。香港最近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提到,放寬人才入境條件,推出積極的引才政策,將顯著提升香港在國際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力。

華夏基金(香港)表示,相信創新將繼續爲香港帶來更多優質的上市企業、更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工具,也將吸引中國內地和海外資金的流入,提升香港市場的活力,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區景麟認爲,未來數年,相信金融科技將爲不同範疇帶來變革,帶動數字化經濟高質量轉型。“特區政府在2022年12月公佈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未來五至十年期創科發展路徑和戰略。在向國際創科中心目標推進的過程中,香港可以積極發揮其國際金融中心‘資金池’雙向角色,爲初創和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帶動更多經濟及產業的發展。其中有許多創新項目與金融業息息相關,包括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虛擬資產、AI人工智能等。”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公募基金從香港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6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