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冀光恆: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和服務民生功能

每經記者 潘婷    每經編輯 馬子卿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分別於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體系不斷發展完善,金融治理能力和水平穩步提升,金融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步入新時代,金融業也站在轉型發展路口,以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平安集團副總經理 冀光恆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就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紓困小微企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話題,對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冀光恆進行了專訪。

金融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金融業作爲現代經濟的核心和社會資源配置的樞紐,具有引導和優化資源配置、助力創新創業活動和產業升級等多方面功能。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刺激生產和消費,進而提升經濟循環效率,金融機構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驅動力量。

NBD: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持續深化,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過程中,您覺得金融機構扮演了什麼角色?

冀光恆:金融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平安集團積極投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建設中。我們堅持積極創新、主動作爲,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和服務民生功能,持續提升金融服務保值增值的專業水平,進一步助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發展並接力鄉村振興,促進金融服務的普惠化、大衆化、便捷化。截至2022年末,平安集團累計投入逾7.89萬億人民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累計投入超650億資金幫扶鄉村產業發展。

NBD:產業結構調整既是宏觀經濟和客戶市場的變革,其本身也包括金融行業的不斷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金融機構恰逢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金融業的發展空間在日益擴大,您覺得未來金融機構面臨的機遇有哪些?

冀光恆:首先,服務國家戰略前景廣闊。國家高度重視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平安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碳中和戰略,堅持以綠色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2021年末,平安銀行綠色信貸餘額691.3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04.6%。

其次,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大有可爲。近年來,居民金融資產規模保持高增,金融機構如何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下提供相對低波動的財富管理產品,並最終把實實在在的收益率轉化成投資者的財富效應,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平安致力於成爲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最後,數字化創新爲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築牢基礎。近年來金融科技迅猛發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大,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和未來全國一體化的金融基礎設施極大地降低了金融業發展的邊際成本。相信中國金融業的數字化創新將成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NBD:在強調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發展?

冀光恆: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小微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活躍的市場主體,在繁榮經濟、吸納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在經濟復甦之時如何爲小微企業發展穩信心、紓困難、推動其持續高質量發展是各行業都關注的問題。

平安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深化金融普惠創新,綜合運用科技賦能小微融資、保險創新穩定經營、減費讓利助企紓困等手段,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

粵港澳大灣區迎來最好的建設和發展期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在橫琴、前海兩地各部署了30條金融改革創新工作,有利於推動粵港澳金融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和市場融合,進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更多領域、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前瞻性產業佈局。

政策春風照拂下,隨着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兩地人員往來、貨物流轉日漸繁盛之間,粵港澳大灣區迎來最好的建設和發展時期,大灣區乃至全國社會經濟迎來新的發展期,金融市場也迎來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機遇。

NBD:在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的背景下,您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有什麼看法?金融機構應如何順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浪潮?

冀光恆:從宏觀環境層面看,香港與內地有序恢復人員正常往來,將有效拉動大灣區產業發展和復甦,進一步提振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和發展信心。金融機構迎來利好趨勢和發展機遇。

從中觀層面看,《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將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作爲重要目標,多措並舉深化大灣區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豐富多樣的特色金融產業發展,金融機構應積極響應、主動作爲,迎接更高水準的金融創新和現代化金融體系建設。

從金融行業層面看,通關後,旅遊和商業服務業首先受益的同時,銀行、保險、資產管理等細分領域也將迎來利好。長期來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內地與香港將有越來越多的商業合作與創新,包括金融、醫療健康、養老等領域都有非常多的發展機遇。

NBD: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展金融科技可能遇到哪些挑戰,應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冀光恆:發展金融科技對大灣區建設意義重大,經過近年來的跨越式發展與沉澱,金融科技在對金融業的重塑與再造中充分印證了其價值。

作爲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技術創新場景最豐富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了較爲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金融科技正在成爲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其對於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展金融科技可能有三大挑戰需要關注:第一,傳統金融服務的科技創新能力需進一步強化。大多數金融機構已清晰認識到科技賦能、上雲賦智的必要性,但仍未形成開放協同的合作機制和內部生態。第二,數字化轉型的深度亟待進一步挖掘。金融機構需積極在底層數據治理、前沿技術探索、核心系統再造等領域尋求突破。第三,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的能效仍需提升。藉助數字技術助力“數實融合”的跨越發展,以數字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的滲透率和觸達面,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大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的必答題。

建議重點關注四個方面:一是金融科技載體建設,加強推動監管機構、金融機構、金融科技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生態主體發揮優勢、良性互動、共融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與普惠金融。二是強化數據驅動的金融服務賦能,促進中小企業信用融資發展,比如平安壹賬通銀行PAOB。三是強化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深港跨境融通。四是強化金融科技人才認證,促進專業人才便捷有序流動。

“融通”是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的關鍵所在,科技創新則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平安具備與大灣區同頻共振的天然發展基因和基礎優勢,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未來,平安集團將積極發揮自身金融沉澱和技術優勢,助力大灣區企業融資環境的不斷優化、打造數字普惠金融的新範式,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與能力,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新時代金融產業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需求

NBD:近年來,我國愈發注重金融人才培養和建設,多地都出臺了關於金融科技人才建設的相關政策,金融業是人才高度聚集的領域,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您覺得金融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應如何培養?

冀光恆: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新時代金融產業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需求。

一是行業領軍人才,引入和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金融領軍人才,努力打造全球金融人才集聚高地,持續推進金融業改革發展。平安自上世紀90年代起率先在金融業引入“外腦”,也不斷吸引科技、互聯網、醫療、快消等各行各業高管,他們爲平安帶來了國際化視野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很好地助力了平安的戰略轉型和穩健發展。

二是專業技術人才,我國金融的安全高效穩健運行,離不開一大批財富管理、風險控制、投資交易等領域的高技能人才。平安堅持“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以客戶需求爲導向,打造行業最專業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養老管家,同時聚焦建設財務、投資、風控、精算等技能人才隊伍。

三是數字化科技人才,當前我國金融業處於加速數字化過程,需要大量具有數字化相關背景並瞭解金融運作的人才。平安近年在前臺、中臺和底層科技等方面進行系列數字化轉型改革,全面賦能金融主業升級,這得益於我們打造了一支近十萬科技業務從業人員、數千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

在人才培養上,平安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系統化培養高素質人才。根據各層級人員、個人專業領域、能力短板等因素,以配導師、輪崗、項目實戰、集中培訓等多種方式,對人才能力進行全面提升。

金融科技要守正創新,守住風險底線

科技自立自強是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數字科技正推動金融業轉型升級,對金融業的經營、管理、產品營銷及客戶服務等產生巨大影響。數字化浪潮來襲,將進一步在各行各業引發創新革命,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的金融科技發展並非十全十美,金融機構需進一步牢鑄“以人爲本”的創新本質,響應金融科技審慎監管原則,強化數據安全建設。

NBD:如今,創新已經成爲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推手,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冀光恆:金融機構應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投入,依法合規開展金融科技研發和應用。金融業可積極運用數字科技實現“先知、先覺、先行”的經營決策、提升內部管理與運轉效率、“預測、預警、預防”風險防控、優化客戶服務的體驗、降低運營成本。

如優化客戶服務方面,金融科技可有效打破金融服務的時空、數量和成本制約,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範圍、效率和精確度。藉助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有效解決金融服務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難題,提高金融機構風險甄別能力和量化風險的精確度,促進普惠金融發展。

金融科技的本質還是金融,金融科技要守正創新,守住風險底線。一要堅持金融科技以人爲本,牢固樹立負責任金融理念,嚴禁運用技術和信息優勢進行不正當競爭,堅持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二是積極響應金融科技審慎監管,堅持金融持牌經營、特許經營的基本準則。三是高度重視數據安全,構建更加有效的保護機制,切實保障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金融穩定。

平安持續深化“綜合金融+醫療健康”雙輪並行、科技驅動戰略,秉持科技賦能主業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宗旨,圍繞主業做底層創新與應用創新。公司嚴守金融創新的原則與邊界,堅持以服務國計民生爲目標導向,對內深挖業務場景,強化科技賦能,助力實現降本增效、風險管控目標,打造優質產品,提升獲客能力;對外輸出領先的創新產品及服務,發揮科技驅動能力,促進行業生態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NBD:近年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衍生出各類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並對傳統金融行業造成了極大衝擊,平安是如何應對的?

冀光恆:目前平安的數字化經營已經融入公司業務和經營的全流程,未來公司將持續深化科技驅動、促進公司發展。平安始終秉持“在競爭者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聚焦人工智能及數字化底層技術自主創新,並深度賦能於平安的服務場景、業務流程和運營管理。

平安是業內較早探索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應用實踐的企業之一。一方面核心技術能力持續深化,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6544項,累計達44964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

另一方面深化應用研究,AI賦能於服務場景、業務流程和運營管理。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46%,AI坐席服務量在客服總量中佔比達82%。目前我們也仍在持續投入和深化相關的探索及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