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多位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地方变相举债的行为将继续被严控,隐性债务的增量将被严格遏制。未来各地可能进行的债务置换值得密切关注,财政和金融机构或将合力推进部分地方债务置换。

近年来,为了对冲经济下行,扩大有效投资,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保持较快增长。财政部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2019年底的21.1万亿元增至2022年底的35.1万亿元,三年间新增约14万亿元。这些资金投向民生等重大项目中,对于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助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根据安排,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较去年略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赵庆业表示,2023年,通过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等,促进经济稳定恢复。

“财政强调可持续背景下,目前中央政府杠杆率并未大幅上行。”在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看来,受债务率警戒线以及债务付息压力的掣肘,今年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较为有限。

从财政预算报告可窥一二。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有所扩大,不过从构成看,新增加的5100亿元赤字均为中央赤字。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与上年持平,规模并未增加。

可以预见,未来的政策思路是,一方面适度增加显性债务规模稳经济,另一方面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并逐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并不是首次提出。自2017年中央强化隐性债务监管以来,不少地方已经出台化债方案。财政部去年曾公开表示,当前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隐性债务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缓释可控。

针对今年提出的“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在增量部分,2022年城投债净融资同比少增1.23万亿元,预计2023年可能进一步下降。在存量部分,各地已经强调要“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具体包括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加大高风险企业资产处置、分类推进城投平台转型、稳妥推进县级化债试点等。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孟祥会表示,将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实地方政府债务防控,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兜实兜牢“三保”底线,确保全省各级财政平稳运行。

对于“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的举措,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认为,这可能需要财政和金融机构合力推进部分地方债务置换。金融机构进行债务置换,对于债务压力相对较大的地区往往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难以有效降低利息负担,这部分债务压力相对较大的地区,可能仍需要财政给予少量地方债额度进行置换。

“在目前国内相对较低利率的环境下,政府将继续积极发债,一方面支持财政支出稳增长,另一方面对存量高息债务进行置换,降低刚性利息支出,优化存量债务结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