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馬慜 記者 張瓊斯

堅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就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爲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近年來,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環境總體改善。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實體企業、金融系統、政府部門和學界的代表委員表示,提振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信心,對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於推動經濟企穩回升、促進創業創新等意義重大。

關於具體的金融支持政策,有代表委員建議:再次延續延期還本付息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採取更適應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需求的貸款政策等。着眼於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多位代表委員建議:進一步發揮金融科技與數據的力量。

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遍受益

“近年來,針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中央持續加大助企紓困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解決實際困難。”在全國政協委員、南旋集團創辦人王庭聰看來,很多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中受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過去一年工作時提到,“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降低融資成本,新發放企業貸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對普惠小微貸款階段性減息。”“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遍受益。”

人民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8%,比全部貸款增速高12.7個百分點;2022年全年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17%,同比下降0.34個百分點。此外,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繼續爲受疫情影響的經營主體爭取“喘息之機”。

“企業融資‘獲得感’明顯增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行長嚴寶玉表示,人民銀行推動金融助企紓困一攬子政策落地,包括創設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多次實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建立“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等;金融機構響應政策、不斷下沉服務重心;政府部門持續完善融資配套機制,由此形成了共同推動普惠小微、助企融資紓困的良好局面。

有效提振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

挑戰依然不容忽視。

“當前,民營企業發展壓力較大,產業集羣效果不夠突出,發展質量有待提升。”全國政協委員、恆銀科技董事長江浩然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程蓓認爲,受限於傳統金融模式需抵押、重擔保的狀況以及銀企信息不對稱的現實,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

嚴寶玉建議,要把多方面的政策舉措落實好,有效提振中小微企業和廣大個體工商戶的發展信心;要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持政策的相對穩定,並持續提升科技賦能服務。

就具體的金融支持政策,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傑建議,延續特定行業的無還本續貸、專項貸款等政策措施,解決其資金週轉困難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王立生建議,對農村中小銀行發放給小微企業的貸款,免除或大幅減少增值稅和所得稅,補償銀行承擔的部分風險成本。江浩然建議,加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鼓勵金融機構靈活採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措施。

發展普惠金融 強化制度與服務創新

着眼於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多位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中原銀行董事長徐諾金表示,發展普惠金融,強化金融制度與服務創新,不僅是貫徹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需要,還是增進社會公平與和諧,讓所有經濟主體都能分享普惠金融帶來的“陽光雨露”,爲共同富裕“保駕護航”的客觀要求。徐諾金建議,儘快出臺涵蓋基本金融服務權利、金融機構義務、政府部門激勵引導和監督職責等內容的普惠金融促進法。

嚴寶玉表示,要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對症下藥”,逐一破解融資全流程的痛點、堵點:一是從金融供給端持續發力,進一步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二是從融資中間環節減負助力,進一步推動第三方中介服務收費標準規範合理;三是從企業需求端輔助加力,進一步引導實現市場化低成本融資。

合理運用金融科技,有助於解決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程蓓建議,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爲抓手,建立“以企業銀行賬戶爲核心、以支付結算爲手段、以收支流水數據爲基礎、以金融科技爲驅動”的企業收支流水大數據平臺,同步聯合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數據交易所,共同組建涵蓋企業、金融、政務、市場等多方數據的普惠金融大數據中心。

近年來,國有大型銀行發揮了普惠金融的“頭雁”帶動作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建設銀行通過數字化手段爲普惠客羣從“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找到了路徑。下一步,該行將進一步提升服務觸達和信貸覆蓋能力,繼續採取減費讓利措施,助力降低企業成本。

地方中小銀行也是支持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重要力量。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銀行董事長林罡表示,要將政策紅利有效傳導至廣大實體、小微客戶羣體;要通過優化貸款利率定價管理,加強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減費讓利,切實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