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陳楊

“沒有批號,妝字號也沒有。都是幾十塊錢一個的東西,誰去批它,沒必要。”“咱們老客戶其實大家心裏都清楚。”對於一款外包裝上沒有任何信息的面部注射產品,一位美容針劑公司的工作人員這樣說道。

而實際上,因爲廉價,這些外包裝上沒有任何信息說明,典型的三無化妝品很受美容機構的青睞。最終,他們將經過美容機構,被直接注射到不少消費者面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這些妝字號甚至無批號的注射美容針遭到曝光。

據央視315晚會,2022年7月的武漢舉辦的美博會現場,有商家爲吸引顧客注射,打出了“99元任選一部位,現場祛皺”的廣告。也有商家展臺前貼滿了VC美白、爆脂王、8萬單位幹細胞、瓜子臉等產品宣傳標語,吸引客源。

不少顧客也直接在商家的展臺前接受了針劑太陽穴、額頭、臉頰等面部的針劑注射。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包括各種功效的針劑,如填充、除皺、減肥的產品。工作人員介紹它們都是化妝品,主要是賣給美容院,給有需求的消費者進行面部注射。

在現場,一位顧客接受注射半小時後,臉頰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鼓包。在一旁操作的工作人員解釋稱,“一會兒就好了”,並表示自己“雖然不是醫生,但對自家產品的打法比醫生更專業”。

不過,這些產品有的實際上是妝字號產品,即化妝品,有的甚至是三無產品,均不可用於注射使用,存在極大的使用風險,嚴重者可能導致毀容等。

妝字號產品不能注射使用

另一公司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介紹了一款名爲葡聚多肽的產品,備案信息爲化妝品。工作人員稱這是他們的主打產品,可以用於面部注射,主要作用是撫平皺紋,讓面部顯得更加飽滿年輕。一名沒有醫師證的工作人員同樣在現場爲顧客進行了面部淚溝注射。

這樣的場面並不罕見,旭日美業商貿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另一醫學美容大會上介紹了他們的主打產品貝莉芬系列。其均爲妝字號產品,包括十幾個種類,主打功效是美白、抗皺、補水,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搭配混合注射。

在旭日美業商貿有限公司一處並非醫療美容場所的辦公室內,一名顧客正在接受抗皺補水的面部針劑注射。隨着工作人員的操作,其面部已然不太平整,且有血絲滲出。工作人員則簡單介紹道,淺皮層出的血最好給揉回去,毛孔出血滲透回去就相當於做了一個自身血液回輸。她還告訴顧客,面膜不要擦直接蓋上,一會兒把面膜去了,小包幾乎就沒了。而實際上,這款被打進顧客面部的化妝品只被批准用於表層塗抹。

不光是在一些美容醫療展會上,在一些線下醫美機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面部注射美容針依然熱度不減,產品來源包括“從醫院配”、“美容院買”、“護士上門輸液”等,花樣繁多。其成分除了前述的葡聚多肽,還包括氨甲環酸、還原型谷胱甘肽、維生素C。

因爲價格不透明,這些以化妝品名義銷售的美容針利潤十分豐厚。前述商家直言,這些美容針的賣給消費者的價格起碼是成本的十倍。

而這些妝字號,甚至幾乎沒有任何說法的注射美容針劑又是從何而來?

易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是生產這類化妝品的廠家之一。在市場大量需求下,公司甚至在擴建生產規模。在原有3層老工廠的基礎上,又買下了6層的新工廠。

公司工作人員坦言,自家生產的醫美針劑產品都是妝字號,多用於塗抹,而非用於注射的產品。目前市面上操作這類產品的沒有一家能打械字號,也沒有幾家有相關證件。自家工廠同樣沒有拿到生產許可證件,“如果明目張膽的,我們就在這裏幹不下去了。”

在當前的315晚會中,暴露的問題實則也指向了“妝字號爲什麼還能注射?”這一屢禁不止的灰色地帶。

3月15日晚,中整協醫美機構分會副會長田亞華向界面新聞表示,一定要提示消費者,妝字號與械字號是明確的兩類產品,不存在妝字號可以注射的說法。整形美容用的注射材料,都是按照最嚴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進行管理;而妝字號的日用化妝品,其只能外用於皮膚表面,不可以被用來注射。

事實上,國家藥監局在2022年3月公告,對27類醫療器械涉及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內容進行調整。其中,將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嚴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進行管理。由此,國內對醫美產品的管理實則是提級管理,執行的是最嚴標準。

這也標誌着,儘管輿論中不斷有“輕醫美”的修辭,但醫療美容的產品和項目和大衆以往接觸的生活類美容存在巨大差異,前者已經觸及醫療領域內,其對產品質量、使用場景和機構、使用人員的資質等等都有跟高級的要求,不因爲“輕醫美”、“輕注射”就可以輕視和淡化。

田亞華還提示,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這麼理解:如果是身處生活類的美容場景,是不會“破皮”的,“破皮”就是不合法的,就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而如果身處醫療機構類的美容場景,被告知要使用醫美產品,就可以要求檢查產品的獲批信息,妝字號、械字號是明明白白的,獲批的醫美產品一定有械字號,如果沒有就可以質疑,要保持警惕,切勿上當受騙。

他還指出,當前之所以屢屢出現“妝字號冒充械字號”,是因爲在過去的階段內,醫療美容快速發展,而公衆的市場認識還停留在生活美容的範疇內,對於兩者之間的區別沒有認識到位,甚至沒有認識到醫療美容和普通的面部按摩等等是有很大不同的,這給了不良商家可趁之機;而在法律建設層面,國內的醫美產品審批制度仍有進步空間,當前存在海外已經上市甚至淘汰了的產品在國內還沒有獲批,這也會導致一些產品的違規使用現象出現。

同日晚,漢盛律師事務所律師華陽向界面新聞分析,從法律上看,化妝品和醫療器械是兩類產品。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化妝品,是指以塗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於皮膚、毛髮、指甲、口脣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爲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也就是,依據前述條例,化妝品其實是“塗塗抹抹”的產品,不應該用於注射。

另據央視,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郭鑫介紹,妝字號產品只能外用塗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當作注射產品,注射到消費者面部之後,會產生很多不良後果。比如面部皮膚的紅腫、破潰、反覆發炎,甚至無序生長、變毀容。

相關“美容針”公司劣跡斑斑

天眼查顯示,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稱是“廣州暨肽因子醫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暨肽因子”),成立於2022年10月,註冊資本1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及第一大股東爲趙丕富,持股比例70%。在央視的報道中,前述公司主打產品正是各類功效的針劑,都是化妝品,主要銷售對象是美容院,但會給有需求的消費者進行面部注射。

這顯然是不合規的,據天眼查,暨肽因子的經營範圍包括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互聯網銷售;化妝品零售;化妝品批發等。也就是,甚至都不涉及醫療器械類產品,也不涉及醫療注射。

同日晚,還有更多公司被提及,包括一些小微企業。並且,多家公司除了違規經營,參保人數還是0。

其中,依聖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其成立於2020年12月,法定代表人爲郭曉玲,註冊資本50萬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日用化學產品銷售;個人衛生用品銷售;生物化工產品技術研發等。年報信息顯示,該公司2021年參保人數爲0。

旭日美業商貿有限公司,全稱爲“北京旭日美業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3月,法定代表人爲田琨,註冊資本10萬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銷售服裝、文化用品、化妝品、日用雜貨、化工產品等。年報信息顯示,該公司2021年參保人數爲0。

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稱爲“廣東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2年9月,法定代表人爲華玉鵬,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等。

同時,該公司由廣東遇太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年報信息顯示,該公司2022年參保人數爲0人。值得一提的是,另有一家名爲廣東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於2021年6月註銷。此外,易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被點名。

行業方面,據天眼查數據,國內目前有近13.4萬餘家醫美相關企業。從地域分佈上看,廣東、山東、河北三地的醫美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有2.4萬餘家,1.1萬餘家以及8800餘家。

而在衆多公司之中,不合規經營的或許還不在少數。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從事醫美相關的業務企業中,3.25%的企業曾出現法律訴訟,8.51%的企業曾出現經營異常,3.85%的企業曾出現行政處罰;2022年,醫美相關企業共產生2790餘條被執行人信息。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