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有个感觉,现在的乒乓球比赛观赏性没以前那么足了,首先是打法没有以前那么多样,以前正胶、长胶、生胶、削球、直拍横打各种打法并存,百花齐放,想当年,丁松以独特的削中反攻的打法在世乒赛团体赛中与瑞典的翻身战中,作为奇兵,一战成名,而国外的朱世赫更把削球打法提上档次,世乒赛上一举击败当时正值巅峰的马琳马大厨,最后杀入决赛惜败施拉格,直拍横打天才王浩直拍横打反手技术独步天下,开创直拍打法新天地,刘国梁的正胶,老瓦的游击战术,特别是马琳马大厨的球那打得叫一个神鬼莫测,甚至很多外协会的球员都不愿和他交手,因为经常感觉自己还没发挥,莫名其妙就败下阵来,让对手怎么输都不知道,这才叫乒乓艺术啊。可以说多样的器材加上多变的打法充分体现了乒乓球运动既要有力量、更需要技巧、头脑的艺术性运动。

现在呢,两面反胶弧圈成为绝对主流,接发球就是直接拧拉,然后转为上旋球相持,简单粗暴,看起来回合增多,比赛貌似更精彩,但慢慢地就会发现,乒乓球这项运动变得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了。

乒乓球讲究旋转、落点、节奏、速度和力量的变化。而随着大球时代特别是塑料球时代的到来,球的旋转弱了很多,而乒乓球和其它运动最大的不同就是旋转,这也是它的精髓所在。由于旋转变弱,也就不再需要各种多变复杂的技术支撑了,以前那种接发球撇,挑,晃,劈长等细腻多变的手法少了,反手拧拉成为主流,而节奏也没以前那样快慢结合,力量也少了轻重变化,一味就是快速残暴,更多地是体现出力量和速度,而更有观赏性、艺术性的旋转、落点、节奏变化少见了。

前两年削球还有个候英超、直拍还有人民艺术家许昕、国外的泥洼老师打法也别具一格,飘逸的球风让人赞叹。现在他们都淡出赛场,而我们只能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事发他们的光辉过往了。

国内各种打法是少了很多,直拍横打随着最后的大神许昕的退役日渐落败,不知哪天会不会消亡,削球已经难觅高水平球员,因为伊藤的存在保留了反手颗粒的几个女选手,目前来看也上升不到主力层次。国球乒乓有点变味了呀,有点太现实了。

相反外协会近几年倒涌现出风格不同的选手,颗粒打法有卢森堡的倪夏莲倪大妈,国外大器晚成的女子球员袁佳楠,瑞典的法尔克,正手正胶反手反胶的打法也取得不俗的成绩,而直拍横打出了国外的邱党、特别是国外那个眼镜弟弟A勒布朗,一个白人居然打起了直拍,横打技术居然还有模有样,希望他能打出一片天地,让曾经在我们光辉灿烂的传统直拍在欧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对于出现这种有趣却令人感慨的现象,值得国人特别是国乒领导层、各梯队教练员们好好反思,乒乓运动应该怎么发展,是一味注重眼前的成绩呢?还是更要兼顾乒乓球打法的多样性,保持更好的观赏和艺术性,进而能够吸引更多国人参与进来,体会乒乓球运动的乐趣,不负国球乒乓这份荣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