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 杜宇

美東時間3月17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道指跌1.2%;納指跌0.74%;標普500指數跌1.1%。板塊上銀行股再遭重創,第一共和銀行暴跌33%。

儘管11家華爾街大型銀行週四宣佈爲第一共和銀行注入300億美元資金,但投資者仍然擔心其他一些銀行的前景。

有知情人士透露,第一共和國銀行正在談判通過發行新股從其他銀行或私募籌集資金,此舉旨在增強其財務狀況;瑞銀集團(UBS)正在就部分或整體收購瑞信一事進行磋商,雙方將在週末另外會談。

在經歷近期的地區性銀行倒閉事件後,美國總統拜登敦促國會批准措施,以對那些所作所爲導致其機構倒閉的銀行高管實施更嚴厲的處罰。

銀行股又遭重創 第一共和銀行暴跌33%

銀行、保險板塊跌幅居前,第一共和銀行跌33%,西太平洋衆合銀行跌18.95%,阿萊恩斯西部銀行跌15.47%,瑞士信貸跌超7%。

投資者擔憂情緒再起

11家大銀行的豪華救助陣容也只是讓第一共和銀行的反彈持續了一天。儘管11家華爾街大型銀行週四宣佈爲第一共和銀行注入300億美元資金,市場情緒一度顯著提振,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很快便消退了。

據中國證券報,有分析人士表示,歐美銀行危機仍令市場情緒承壓。在多家歐美銀行相繼爆雷、硅谷銀行母公司SVB金融集團申請破產保護後,投資者擔心第一共和銀行與其他一些銀行的前景。

據財聯社,英國投資公司Brooks Macdonald首席投資官Edward Park表示,市場情緒非常脆弱,沒有人會很快興奮起來。

Boston Partners全球市場研究主管Michael Mullaney稱:“人們感到恐懼,在這個節骨眼上,人們不知道損失的程度有多大,也不知道是否又有一批銀行陷入困境。”

摩根資產管理認爲,由於美國銀行業危機將引發全球經濟放緩,歐洲央行的加息進程或許已經結束。在硅谷銀行倒閉後,對美國銀行業的信心下降可能會變成一個“長期”問題,迫使主要央行比大多數人預期的時間更早結束緊縮週期。對歐洲央行而言,這意味着本週加息可能是最後一次;對於美聯儲而言,則意味着下週會暫停加息。

瑞銀、瑞信或合併?

據財聯社援引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瑞銀集團(UBS)正在就部分或整體收購瑞信一事進行磋商,雙方將在週末另外會談。

另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瑞銀集團和瑞士信貸集團反對將它們強行合併的想法,儘管這是政府的考慮選項之一。瑞銀更希望側重於其自身獨立的財富管理戰略,不願意承擔與瑞信相關的風險。而瑞信在獲得央行的流動性支持後,希望爭取更多時間來實施轉型計劃。鑑於合併交易存在重大障礙和業務重疊,瑞銀和瑞信都認爲合併可能屬於逼不得已纔會使用的最後手段。

據第一財經,有消息人士稱,瑞信集團的麻煩已經促使至少四家大銀行限制或考慮限制與該行有關的交易。法國興業銀行、德意志銀行限制了與瑞信或瑞信證券有關的交易。據報滙豐正在“審查”與瑞信的證券相關的貸款,尚未決定採取任何行動。第四家是某“大型全球性銀行”,其要求瑞信爲交易支付預付款,報道未透露這家銀行的名字。瑞信客戶數月來一直在從這家境況不佳的銀行撤資,但瑞信堅稱自己有足夠的流動性,並正在努力爭取贏回客戶。

瑞士監管機構將瑞銀與瑞信合併視爲增強市場對瑞士銀行體系信心的“A計劃”。不具名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家銀行董事會計劃在本週末分別舉行會議討論這個提議。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監督管理機構Finma擔任談判的協調人。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瑞銀和瑞信反對兩者強行合併,瑞銀更希望側重於其自身獨立的財富管理戰略,不願意承擔與瑞信相關的風險。而瑞信在獲得央行的流動性支持後,希望爭取更多時間來實施轉型計劃。

第一共和銀行可能通過非公開發行新股籌資

財聯社3月18日消息,三名知情人士透露,第一共和國銀行正在談判通過發行新股從其他銀行或私募籌集資金,此舉旨在增強其財務狀況。兩名知情人士說,任何交易的條款都仍在討論中。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說,該銀行也有可能全部出售。第一共和銀行的此次擬發行新股籌資的行爲,與一天前美國幾家大型銀行向該行注資300億美元對該行的意義完全不一樣。這300億美元救助資金實際上是一筆巨大的存款,就像日常客戶和企業把錢存在銀行一樣。這筆錢是爲了幫助第一共和銀行履行短期償債義務。相比之下,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將使該銀行能夠加強基礎業務,並增強其處理虧損的能力。

拜登敦促對倒閉銀行的高管實施更嚴厲處罰

據第一財經,經歷近期的地區性銀行倒閉事件後,美國總統拜登敦促國會批准措施,以對那些所作所爲導致其機構倒閉的銀行高管實施更嚴厲的處罰。

“我堅決致力於讓當前亂象的責任人擔責。沒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加強問責是防止未來出現管理不善的重要威懾。”拜登週五在聲明中表示,“國會必須採取行動,對管理不善導致其機構倒閉的銀行高管實施更嚴厲的處罰。

拜登說,目前的法律限制了追究高管責任的能力。“當銀行因管理不善和過度冒險而倒閉時,監管機構應該更容易追回高管的薪酬,實施民事處罰,並禁止高管再次進入銀行業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第一財經、中國證券報、財聯社、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74922349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