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經濟的一個體會——金融問題追根溯源是財政問題,所有(經濟)問題最後都要追究到財政問題上。財政不錯的時候,什麼問題都好解決,財政狀況不好的時候,什麼都會成問題。”

3月18日,在“財經前沿:2023《財經智庫》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佈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如是說。他指出,中國經濟想要達到理想的增長,需要多關注財政問題,很多問題研究要追溯到財政這個根源上來。

當前財政有兩個方面的情況值得關注:一方面,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增長都有所下降,近年來實施的減稅降費等刺激措施,也致使財政收入有所減少。李揚表示,今後不短的時間裏,我們將和財政赤字、政府債務共同生活。另一方面,我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在下降,2022年我國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爲16.8%,而2015年時將近22%。

李揚分析稱:“下一步中國經濟的風險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的問題、債務處置的問題。”

談及政策建議,李揚給出三點建議:

第一,需要體制改革。目前這種狀況是體制不順造成的,包括五級財政是不是變成三級財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權如何重新劃分?這是要改革的。

第二,對於現在的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需要借鑑一些其他國家有效的經驗,在這方面李揚認爲最值得學習的是日本,日本的體制跟我們非常接近。

第三,中國的債務確實很多,但我們有更多的資產,中國政府是淨的資產持有者。中國政府在全中國的總財富中佔比是13%-14%,可以考慮用資產將債務覆蓋掉。

此外,談及地方債務處置,李揚還分享了他的預判:“中國政府是不能破產的,但能夠財政重組,前年就有兩個地方政府宣佈財政重組。恐怕需要這樣,現在地方上有很大的動作,有些區合併,都已經在發生,所以今後我們能看到更多的這種狀況。”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