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賦能下,傳統實體零售正在進行一場從局部到整體的更新迭代。依託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智慧消費生態體系,日漸“聰明”的智慧商圈帶動了新購物場景、新服務模式、新消費業態的產生,爲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持續旺盛城市煙火氣不斷“添柴加薪”。

智慧商圈到底“慧”點啥?關鍵在於智慧商圈切中了消費者需求的痛點,營造出更加人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體驗。VR實景導航讓消費者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精準找到想逛的店鋪;“3D重建”記錄足弓狀態,讓導購員更專業地爲顧客推薦適合的跑鞋類型;“智慧停車”使商圈內商場、樓宇、酒店等主體實現聯動,解決困擾已久的找車位煩惱;千餘櫃檯同步直播,逛街購物再也不受營業時間、空間的限制……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創新,實則是對傳統零售經營理念的突破。形形色色的智能裝備、耳目一新的消費體驗、豐富多彩的消費場景,一些過去常常被忽視的需求盲點被精準捕捉、有效填補,在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同時,也爲商圈經濟的深耕細作奠定了基礎。

智慧商圈的“慧”還體現在爲培育新興業態、引領消費升級搭建了舞臺。隨着越來越多商家主動加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行列,消費者對逛街購物的需求不再滿足於邊走邊看、買完即走,而是升級爲人與商圈立體式、體驗型的交流和互動。對商家而言,消費者停留時間越長,商場人氣越旺,銷量就越可觀。但對消費者而言,其對市場的“貢獻”不能只用是否產生真金白銀的消費來判斷,而是要綜合考量商場品牌、周邊環境、公共服務、城市文化等一系列複雜的隱形拉動效應。

在很多城市,商圈已成爲大衆購物消費、休閒娛樂和旅遊觀光的地標性場所。在北京,三里屯太古裏已成爲年輕人感受潮流變遷的首選之地;在上海,豫園通過整合70餘個文旅點位,成爲市民爭相打卡的熱門街道;在成都,春熙路儼然就是遊客瞭解成都的第一名片……在商圈經濟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的當下,智慧商圈的影響力正加速向周邊產業滲透,小小的商圈聚合了購物、休閒、文旅、金融、商務等多重功能,有效滿足了不同類型的消費需求,不僅有助於促進消費升級、激活內循環發展潛能,更爲城市構建分層分類商業格局、打造多業融合競爭優勢打開了更大空間。

商圈要想更“智慧”,還需要講求實效,在精細化運營上下功夫。目前,不少商圈已經初步具備基本的硬件設施,虛擬試衣、自助購物、反向尋車等創新服務也不鮮見。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消費趨勢,“智慧商圈”要想更加讀懂消費者的心,還需建立統一的智慧化運營體系,讓智慧商圈的“大腦”在推動人、貨、場的精準匹配上發揮更大作用,從而讓智慧商圈更加真實可感,提高消費者和商家的實際獲得感。

具體來看,通過對衆多數字化場景中消費者的每一次點擊和駐留進行提煉總結,可以幫助商家有效分析客流,更敏銳及時地感知消費動向,不斷提高優質商品和服務的供給水平。與此同時,客流、車流、能耗等實時數據的沉澱也爲發現和處理突發事件、營造放心安全的消費環境提供了數據支撐。商務部公佈的首批智慧商圈之一杭州市湖濱商圈,基於對客流的分析,商圈運營方對業態進行大刀闊斧的翻新,品牌調整比例高達78%,調整後商圈的營業額提升了近六成,消費者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

作爲促進流通創新、提升消費體驗、培育新興消費的重要載體,智慧商圈要以消費者需求爲導向,突出服務功能,力求實現城市、消費者、商家的多贏。這既是傳統商圈自我革新、加快轉型的現實需要,也是勾勒多元商業氛圍、彰顯城市消費活力的必要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