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看着運輸車來回穿梭、挖掘機長臂揮舞,聽着打樁聲、轟鳴聲此起彼伏,廈門新機場項目現場的繁忙讓老於心裏踏實了不少。 廈門新機場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大嶝島,是福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也是輻射閩臺、聯繫南洋、打造新絲路通達全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老於所在單位承接了整個工程中的一個項目,位於新機場片區核心區。“能夠參與項目建設意義不凡,本想開足馬力趕工期,誰承想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阻礙。”老於告訴記者。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大型工程建設地塊需遵循“先考古、後出讓”原則,在工程範圍內開展必要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並制定針對性保護措施。廈門新機場的建設也不例外。早在去年底項目開工破土前,所涉範圍即按規定開展了考古調查。 考古調查的初衷是爲了保護文化遺產,但具體操作過程中的影響令人始料未及。 “有的項目已經動工了,我們的卻停在原地。”3個月前的一天,老於垂頭喪氣地走進“機場片區一線監督室”,向接訪的翔安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倒起了苦水。 “機場片區一線監督室”是區紀委監委在開工前,爲護航項目有序開展,加強與市機場片區指揮部以及13家國企紀委協作聯動,推動解決建設過程中的“中梗阻”而專門設立的。 “把監督室建在項目一線,就是希望在一線發現問題,把問題解決在一線。老於的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翔安區紀委監委幹部潘一特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經過深入溝通,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找準了導致項目停滯不前的原因。“廈門新機場建設項目密集,倘若未經過前置考古調查就開工,可能對區域內文化遺產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但逐個項目開展考古調查效率不高,很可能增加時間成本,造成資金損耗。”區紀委監委隨即啓動機場片區聯動監督機制。 “我們第一時間通過‘機場片區一線監督室’對接市機場片區指揮部和建設單位共同協商。同時,向區文化和旅遊局發出工作提示函,督促職能部門主動作爲,深入一線進行業務指導。”潘一特介紹,在區紀委監委的督促下,經過實地查看並與相關部門多次研商,區文旅局決定採取分批實施辦法,正式“打包”第一批次7塊地域1263萬餘平方米的考古調查,保障該片區項目審批和施工順利推進。 “多虧了‘一線監督室’的監督推動和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現在片區綜合考古已經開始實施啦!”上月末,項目順利開工,老於興奮不已。 轄區重大項目多、監督人手少,如何提升監督效果,是翔安區紀委監委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設立‘一線監督室’是我們延伸監督‘觸角’至各個項目,構建‘市區企’立體聯動監督模式的有益實踐。去年以來,各類‘一線監督室’累計發現並推動解決問題45個,推動健全制度機制12項。”翔安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說,接下來,將繼續依託該監督模式,跟進監督項目建設中的履職情況、工作效能,疏通項目建設“中梗阻”,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廉潔高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