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法治日报□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张婷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尼勒克县胡吉尔台乡的胡吉尔台人民法庭有个“奶茶调解室”,村民们提起“奶茶调解室”都赞不绝口,大家有什么矛盾纠纷都喜欢到这里寻求帮助。

今年1月27日一大早,胡吉尔台人民法庭庭长叶尔兰·奴尔波拉提就开始忙碌了,村民艾某愁眉苦脸地找到叶尔兰讨要说法。

原来,2017年5月,阿某承包了艾某的540亩草场,承包期10年,承包费5.5万元,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当日,阿某向艾某支付了5.5万元承包费。2022年10月底,艾某找到阿某,打算要收回草场,阿某不同意解除承包合同,双方产生矛盾,始终僵持不下。

考虑双方是同村村民,原本就相识,为尽快解决纠纷、修复关系,叶尔兰将艾某、阿某约到“奶茶调解室”,叶尔兰和书记员木拉提江·巴哈提江与当事人围坐在炕上,大家边喝着奶茶,边坦诚交流,在叶尔兰和风细雨的调解下,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阿某同意解除承包合同,将540亩草场退还给艾某,艾某向阿某支付了2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我们因为这个事闹翻了,心里很不好受,还以为要打官司,没想到3个月没谈妥的难题,在法官的帮助下,2个小时就解决了。”事后,艾某向叶尔兰表达了感激之情。

胡吉尔台人民法庭结合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将民俗文化充分融入调解中,打造“一庭一品”特色调解室“奶茶调解室”,将村两委、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五老”、乡贤等熟悉当地群众、了解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的调解员纳入调解员队伍,调解过程中,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事人聊民俗、摆事实、讲法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当事人放下思想包袱,互谅互让、消除隔阂、达成共识。去年以来,成功化解纠纷189件,调解率90.86%。

“过去村民有纠纷就大吵大闹或直接上法院打官司,现在村民的矛盾在‘奶茶调解室’都能得到及时解决,法官还经常上门服务,组织调解、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和谐了。”胡吉尔台乡铁尔斯托干村党支部书记阿克木江·吾鲁斯拜说。

伊犁州两级法院持续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围绕“一庭一品牌、一室一特色”,设立人民法庭26个,在村(社区)设立法官工作站332个,在4A、5A级景区设立旅游法庭14个。各法院因地制宜打造“毡房调解室”“江格尔调解室”“老法官说法调解室”“金融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室12个,培养了一支懂法律、知风俗、善调解的“草根”调解队伍,实现诉调对接平台网格化管理,做到哪里有群众,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去年以来,26个人民法庭共化解矛盾纠纷7196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