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董興生    

近日,“中字頭”股票持續走強,令央企估值修復成爲資本市場上的重頭戲,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世界一流示範企業等名詞走紅。此前,央企上市公司在市場上的表現一直都不溫不火,但在政策的強勢表態下,“中字頭”已然掀起一波重估浪潮。

不過,在抽象的看好預期之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少被低估?低估空間有多大?被低估的原因,是否是可以克服的阻礙?種種疑問仍然待解。本期《公司治理觀察》盤點411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業績與估值表現,聚焦央企估值偏低的細節與底色。

總的來看,央企估值偏低並非普遍現象,而是存在於特定行業和市場中,受到企業資產規模、行業發展階段、投資者偏好、行業競爭格局等影響。而要提升企業估值,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競爭力與附加價值,另一方面也要關注企業ESG評級。

市值管理逐漸成爲國企改革的焦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期間,不少地方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納入國企考覈體系;2022年12月,上交所制定完成新一輪《中央企業綜合服務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服務推動央企估值迴歸合理水平;2023年3月初,國資委啓動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隨後多家央企控股公司股價大漲。

一系列行動背後,給人的普遍印象是,國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較低。事實果真如此嗎?數據給出了答案。

截至3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中證中央企業綜合指數(000926)的411家成分股爲樣本,通過Wind提取了這數百家上市公司從2020年到2023年的市值、淨利及市盈率的變化。

數據顯示,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有4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歸母淨利潤實現正增長的同時,市值出現下滑,佔比10.95%。其中,克勞斯的淨利潤增長幅度高達375.4%,市值卻減少了45.01%;招商積餘的淨利潤增幅爲241.53%,市值卻減少了24.84%,業績與市值的反向變動程度較爲突出。

分行業來看,這4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屬於貨幣金融服務業,是單行業中數量最多的;其次爲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6家)與資本市場服務業(4家),來自這三類行業的公司數量合計佔到了近半數。

另一方面,與同行相比,截至3月14日,有119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排除市盈率爲負的企業)的市盈率低於所屬行業市盈率,佔比28.95%。數量分佈較多的行業主要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2家),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10家),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8家)。

另有21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排除市淨率爲負的企業)的市淨率低於所屬行業市淨率,佔比52.31%。數量分佈較多的行業主要有專用設備製造業(22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9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17家)。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市值在千億以上的旗艦公司,同樣有不少市盈率和市淨率未能跑贏行業整體水平。

在市盈率方面,有29家千億市值公司(排除市盈率爲負的企業)的市盈率低於所屬行業市盈率,其中差距較大的包括中遠海控、大秦鐵路、國電南瑞,市盈率分別比所屬行業低了71.37%、69.04%和55.51%。

在市淨率方面,有23家千億市值公司的市淨率低於所屬行業市淨率,其中差距較大的包括中國中車、中煤能源、中國鐵建,市淨率分別比所屬行業低了49.6%、37.03%和34.54%。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在觀察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時,所屬行業是不可忽視的關聯變量,那些有估值偏低之嫌的上市公司集中出現在製造業和金融業中。這一方面是由於兩類行業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數量較多,另一方面,估值偏低企業在總數中的佔比也相對較高。

例如,以市盈率爲參考依據,貨幣金融服務業有1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其中7家公司的市盈率低於行業水平;資本市場服務業有1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其中7家公司的市盈率低於行業水平;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有27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其中10家公司的市盈率低於行業水平;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有4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其中12家公司的市盈率低於行業水平。

從這種行業維度上的集中分佈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估值偏低並非普遍現象。這也與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會會長程鳳朝的觀察結果一致。

程鳳朝認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估值偏低的情況存在於特定行業和市場中。“在一些競爭激烈的行業和市場中,央企上市公司可能面臨着來自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強大競爭壓力,因此其估值水平可能受到影響。”

程鳳朝舉例道,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競爭非常激烈,特別是在一些熱門領域,如電商、在線旅遊和在線支付等領域,這些企業已經成爲行業的領導者。相比之下,央企上市公司在這些領域中的地位相對較低,其市場份額也較小,這可能導致其並不具備龍頭企業的估值溢價,估值水平低於其他企業。

特別是中國的銀行業中,央企上市公司雖然市場份額較大,但仍然面臨來自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競爭壓力,這些私營銀行和外資銀行的發展速度較快,它們在一些領域中可能會對央企上市公司產生激烈的競爭壓力,從而影響其估值水平。

另一方面,部分行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估值偏低也與投資者偏好有關。“投資者通常更傾向於投資成長性較高、利潤率較高的企業,而一些央企上市公司可能更注重創造長期價值和履行社會責任,而非追求短期利潤,因此其估值水平可能受到影響。”程鳳朝解釋道。

在這一點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國際金融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持有相同的看法。施懿宸表示,央企有時需要做一些非利潤導向的工作,“例如對偏遠地區的電力供給,從社會責任來講是需要做的,但(背後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對一些市場投資人來講,企業這些非利潤導向的投資或項目會是減分項。

不過,從國資委與監管機構的種種動作來看,修復央企估值已是必然趨勢。最近的重頭戲是國資委啓動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價值創造行動,“中字頭”股票持續走強。已有中央企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正在起草相關方案。

對此,程鳳朝解讀道,國資委所強調的“價值創造”就是指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過程和結果,包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改進企業治理、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的工作,是企業的根本目標。市值則是反映企業在市場上的估值和市場影響力,也可以視爲一種衡量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和成果的指標。因此,企業在進行價值創造時,市值的提升也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從市場經濟來看,企業就是要提供附加價值,即服務或者產品。只要一個企業能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基本上就會有投資人提供資金或是成爲股東。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企業的競爭力越強,就代表了它的附加價越高,投資人就會越青睞這樣的股票,它的市值就會越高。”施懿宸表示。

那麼,如何着手提高央企控股公司的競爭力和市值水平?如何向世界一流企業看齊?

程鳳朝建議,企業首先要提高經濟效益。長週期看,提升市值水平必須依賴經營業績的提升,尤其是資本回報率、資產回報率等核心經營指標必須保持持續、穩定、合理的水平,爲此,可以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等方式來實現。其次,要改善企業治理。規範企業治理結構,增強獨立性和專業性,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加強企業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質量,以此增強投資者信心和市場認可度。此外,還要加強品牌建設和推廣、積極探索新業務領域、建立長期激勵機制等。

施懿宸則注意到,外資的投資方向與企業的ESG評分相關,外資未持股的企業ESG分數明顯低於外資持股的企業,也就是說ESG分數越高,外資的持股更高。這說明,外資對ESG非常關注,並且已經納入對企業的估值。“如果我們要提升估值,企業的ESG表現更好,就能吸引更多的外資來投資,這時候市淨率、市盈率相對就會比較高。”

“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是,我們要做世界一流的企業,而世界一流的企業都會關注ESG。”施懿宸補充道,“這就是爲什麼殼牌、埃克森美孚都很關注這一塊,而埃克森美孚的ESG評級還比特斯拉好。我們如果達不到這個水平,那基本上我們的市值和競爭力,就很難達到世界一流。”

數據說明: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名單源於中證中央企業綜合指數;業績數據爲樣本企業2019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和2022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市值數據爲樣本企業2020年1月1日市值和2023年3月14日市值;樣本公司市值、淨利潤、市盈率、市淨率來源自Wind;行業市盈率、市淨率來源自中證指數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