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千年大計,這座新時代“未來之城”正從規劃藍圖變爲現實樣板。3月18日,在雄安智慧交通國際論壇暨中交未來科創城產業發展大會上,86家創新型企業現場簽約,未來將入駐中交未來科創城。這不僅是雄安新區設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創新型產業集羣簽約,也是雄安新區首次以市場化方式引導打造的智慧交通產業生態。

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在向縱深推進。雄安新區作爲北京“一體兩翼”城市空間格局的關鍵之一,也正在成爲我國北方區域突破低定位、弱效能、小循環等經濟發展傳統短板的重要支點,全新的經濟增長極已初現輪廓。

新產業蓄勢

據瞭解,這次簽約的86家創新型企業包含數字科技、網絡通信、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開發等。這是雄安新區設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創新型產業集羣簽約,也是雄安新區首次以市場化方式引導打造智慧交通產業生態。

其中,中國公路學會、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東南大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等10餘家單位、企業,將打造智慧交通產業共同體,並同70餘家產業鏈上下游戰略合作單位達成意向協議,形成鏈條完整、生態豐富的創新型產業集羣。

“產業鏈、供應鏈模式招商,具有整體性、聯動性、體系性、系統性的特點,這符合產業鏈、供應鏈的一些特點,也開啓一個‘鏈式招商’促‘鏈式發展’的態勢,能夠有效地聯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

對於此次簽約的未來效應,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則提到了兩個“有利於”。“一方面,有利於雄安新區乃至京津冀地區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創新型產業鏈供應鏈;另一方面,有利於構建雄安新區新型科創產業集羣,快速推進構建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等附加值高、引領性強的產業體系,實現京津冀地區全方位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宋向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86家創新型企業集中籤約,說明雄安新區不僅正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快馬加鞭,而且正在增強城市經濟創造力方面揚鞭奮蹄,這既體現了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的雄安速度,也體現了高起點佈局高端高新產業的雄安效率。”宋向清表示。

高強度投資

86家企業的集中籤約僅是“雄安效率”的一隅。資料顯示,雄安新區今年一季度開工的項目數量達到了43個,總投資規模超過415億元,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水利、公共服務等重點項目。雄安新區開工的這一批項目聚焦啓動區和起步區,新開工項目比重超過30%;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億元以上項目17個。從全年看,2023年雄安新區安排項目270個,總投資6641億元,年度投資超過2000億元。

“今年是雄安新區建設的攻堅期。”宋向清表示,當前,雄安新區進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因而,除了開發建設之外,央企遷移也呈現出加速之勢。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以及中國華能總部均已開工建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完成選址,4所高校和2家醫院選址落位,20多家央企子公司註冊落地。今年,雄安新區將全面落實中央疏解清單,推動4家央企總部、4所高校、2所醫院加快建設,爭取30家央企二三級子公司落戶新區。

“根據這些安排可以看出,無論是‘點’還是‘面’,雄安新區建設已經形成較爲全面紮實的實物工作量,可以有效有序進一步地推進成果效能的放大。”宋向清表示,“一是可以借力資本和項目,圍繞高端高新產業發展定位與重點目標,部署和構建產城融合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二是可以借力遷移到雄安的高校醫院央企等機構,在加快打造一流硬件設施、優質公共服務體系的同時,規劃和創新開放型雄安新區文化軟環境,形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生先進的新型高端城市。”

“增長極”可期

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北京、天津均爲105公里,距石家莊155公里,距保定30公里,距北京新機場55公里,具備明顯的區位特點。

在宋向清看來,“雄安新區是中國北方經濟的希望之花”。他指出,在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下,雄安新區的高起點規劃、高規格打造,智慧型、數字化和智能化等在城市建設中的全方位應用,因此,在建立健全創新服務平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構建產業、市場和金融等生態循環系統,打造面向國際的高端產業鏈等方面均具有先天優勢。

宋向清介紹,未來雄安新區勢必將突破北方經濟長期以來面臨的低定位、弱效能、小循環等傳統短板,爲未來北方經濟的高端高新發展注入新動能,並帶動北方經濟構建能級分配科學、市場梯度開發合理、鏈條循環順暢的產業集羣體系,形成面向國際市場的產業鏈上下游融通協同的北方經濟新發展格局。

“中央企業、高等院校和醫療機構同步推進是今年雄安新區工作的亮點,承接能力提升、效率提高以及服務功能完善則是重點。”宋向清認爲,在現階段,雄安新區的發展不僅有機遇,也面臨挑戰。“在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建設新功能方面,雄安新區也將面對鏈條式打造與網絡化構建的挑戰,也就是如何進一步確保進駐雄安新區的機構和人員能夠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讓他們能夠有序地高效地運轉起來,形成一個城市要素高質量綠色循環的科學閉環體系,爲進駐機構創造一個友好、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此外,洪濤指出,“恢復和擴大消費與投資”也是雄安新區當下階段應當關注的重點。“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節奏都在加大,所以無論是進一步完善各種公共服務還是吸引人才,雄安新區都需要把工作做細,並且加快發展的步伐,否則,在新一輪的‘恢復和擴大’中可能會錯失機遇。”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