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在3月18日至3月19日舉行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多位金融領域大咖圍繞金融機構如何助力高水平金融開放、實現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加速推動數字化轉型重磅發聲。

要點速覽

1、隨着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在華外資銀行保險機構數量和資產穩步增長。十年來,在華外資銀行資產增長58%,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產增長552%。

2、將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對標對錶,主動對照CPTPP和DEPA等高標準經貿協議規則,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

3、將在內外資一致的基礎上,主動回應外資金融機構訴求,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中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共同發展。

4、建設銀行承諾2022-2025年累計爲綠色領域提供不少於2萬億資金支持。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

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制度型開放水平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黨委委員曹宇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業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隨着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在華外資銀行保險機構數量和資產穩步增長。”曹宇指出,十年來,在華外資銀行資產增長了58%,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產增長了552%。

對於下一步工作,曹宇表示將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對標對錶,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制度型開放水平。接下來,將主動對照《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等高標準經貿協議規則,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

二是推動監管規則與國際接軌,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II》已經發布實施,《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正在公開徵求意見。未來,將在氣候變化、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進行探索和嘗試。

三是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將在內外資一致的基礎上,主動回應外資金融機構訴求,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依法保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激活在華外資機構的發展動力,促進中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共同發展。

中國銀行劉金:

人民幣資產體現出全球資產“避風港”作用

中國銀行行長劉金表示,當前全球正面臨着更加嚴峻複雜的經濟金融環境,市場不斷釋放強烈信號,國際形勢正在發生大變化。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通脹水平居高不下,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全球流動性也在收縮,金融機構穩定性和盈利能力不斷承壓。最近兩年,一些“黑天鵝”事件接連發生,給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健和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劉金指出,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升,滬港通、深港通、中港基金互認、債券通、跨境理財通這些雙向互聯互通機制陸續開通,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國資產、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關係日益深化,爲全球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可能。人民幣資產越發顯示出投資價值,越發體現出全球資產“避風港”的作用。

交通銀行劉珺:

豐富綠色產品體系 支持引導企業綠色轉型

交通銀行行長劉珺指出,綠色低碳發展需要綠色金融大力支持,新形勢下對綠色金融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劉珺建議,商業銀行要加快產品創新,豐富綠色產品體系,提升產品集成能力。

着眼未來,劉珺建議商業銀行應從五方面着手加快綠色金融發展。一是,精準定位和準確站位。要滿足轉型企業的金融需求,根據不同行業的轉型技術路徑開發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引導企業綠色轉型;二是,加快產品創新,豐富綠色產品體系,提升產品集成能力;三是,應從戰略高度重視碳金融業務,要加強與相關機構合作,積極探索推進碳回購、碳基金、碳信託等碳金融業務;四是,要利用好綠色金融的數字化基因,運用數字化手段,在智能識別、產品創新、環境風險、收益測算等方面給予支持;五是,加強對新能源和傳統領域轉型風險的識別,積極開發和利用碳金融衍生品,不斷提升綠色發展實效。

建設銀行紀志宏:

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指出,碳中和對全球任何國家而言都是一場生態的變革,對於中國挑戰性和緊迫性尤甚。

他表示,應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作爲國有大行,建設銀行推進普惠、科技、共享、綠色的新金融行動,秉持成爲全球領先的可持續發展銀行的願景。在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方面也做了積極的探索。例如,發揮集團優勢,滿足綠色發展資金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支持產業結構綠色升級;聚焦氣候治理,提升金融風險防範能力;傳遞低碳理念,引導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同時我們承諾2022-2025年累計爲綠色領域提供不少於2萬億資金支持,繼續堅定不移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紀志宏在會上表示。展望未來,紀志宏認爲,推動綠色金融實現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和更高質量發展,依然任重道遠。他建議,一是要統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強轉型金融探索;二是要積極助力碳市場的建設,完善碳定價機制;三是要增強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培育綠色金融的生態。

進出口銀行張文才:

匯聚各方力量,破解全球和區域發展難題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張文才表示,破解全球和區域發展遇到的多種難題,實現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需要匯聚各方力量,攜手應對挑戰。一直以來,包括政策性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是推動全球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具體來看,他指出,第一,堅持開放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第二,優化資源配置,打造穩定暢通的產業鏈供應鏈;第三,聚焦共同關切,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第四,堅持底線思維,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第五,加強交流合作,注重國際發展融資協作與知識分享。

張文才認爲,亞太各經濟體可以在致力於加強彼此合作和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推動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改革和發展合作。亞太各經濟體的合作與發展不僅有利於各國自身繁榮發展,也必將爲全球發展繼續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他指出,中國進出口銀行充分發揮逆週期跨週期調節作用,在全力支持穩外貿穩經濟大盤、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同時,也積極爲世界和亞太地區經濟增長貢獻力量。

光大銀行王志恆:

積極擁抱金融科技 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

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恆表示,儘管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總體看來機遇大於挑戰,有利因素多於不利因素。王志恆認爲,金融機構要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強化風險管理理念,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加強宏觀審慎監管。

王志恆強調,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金融機構要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擴大內需,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數字經濟、國家安全、普惠金融、鄉村振興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支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王志恆認爲,要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面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金融機構要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融入數字經濟,以數據爲生產要素,以科技爲生產工具,以平臺場景爲生產方式,強化用戶思維,提升客戶體驗。”他指出,要加快構建適應數字化轉型的現代化風控體系,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建設,推動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做好信息安全保護,防範好科技風險、數據風險、欺詐風險、模型風險、場景風險等各類新型風險。

(嘉賓按演講順序排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