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海再度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美俄在黑海上空“无人机坠机”事件的真相尚未解开,俄乌又在黑海粮食出口方面再度博弈激烈。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3月18日,俄乌就第二度延期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达成一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联合国方面发布的新闻稿中并未就延期多久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去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均为全球产粮大国,因此冲突一度导致全球粮食运输告急。2022年7月,俄乌冲突的双方在联合国与土耳其的斡旋下达成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其中同意设立联合协调中心,对乌克兰谷物等农产品经黑海出口运输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保障俄罗斯粮食和化肥进入国际市场,协议有效期120天。

该协议在2022年11月成功延期了120天后,在2023年3月18日到期。根据协议规定,如果在3月18日无人提出异议,这一协议将会自动延长。但就在此次延期前,俄罗斯宣布同意将协议延长60天,但乌克兰则坚持认为协议应延长120天。

3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问题称,黑海粮食运输“一揽子”协议是联合国同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经反复协商达成的一项重要安排,中方希望该协议继续得到均衡、全面、有效落实。中方提出了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愿同各方就此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形成更多国际共识,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俄方诉求左右

为了确保协议的再次延续,3月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到访乌克兰商讨协议的续签问题;俄罗斯也在协议到期前与联合国代表于日内瓦就延长协议再磋商。俄方一直认为,只有兑现协议承诺、确保俄罗斯的农产品和化肥能自由进入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俄罗斯才会考虑延长黑海运粮协议。

专门研究全球粮食治理的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专任研究员张帅告诉第一财经,“四方中,土耳其在协议延续前就表示,将协调各方推动协议续签;联合国也表达了积极的立场;乌克兰更是希望,通过粮食出口提振农业经济发展。因此焦点就在俄罗斯。俄罗斯希望续签能把俄化肥出口纳入谈判进程中。”

此前,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正常化是黑海港口粮食外运一揽子协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前由于受西方制裁,俄农产品和化肥出口仍受阻。

对于续签,张帅对第一财经分析道,首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就粮食问题展开舆论战,对俄实施道义的制裁,“如果俄中止协议,可能在国际道义上陷入被动。更何况四方中三方都已表示乐见协议的延续。”

其次,在他看来,欧盟其实也在调整对俄制裁政策,释放了不少积极的信号,比如去年,欧盟宣称,放松对部分俄罗斯化肥和化工相关企业家的制裁;同时解冻部分俄银行资金,以促进食品和化肥贸易等。

此外,张帅认为,扩大俄粮食出口也是俄政府的目标之一。俄农业部数据显示,2022年俄罗斯向海外市场出口超过7000万吨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约12%。俄农业部表示,2022年在重新定位出口流向、建立新物流链、放宽相关支持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将继续开拓新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潜力。目前,俄已与哈萨克斯坦、埃及等签署了最新的小麦出口协议。

延期成功很重要

据央视新闻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表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延期至关重要。他认为,协议解决了乌克兰农民收成换收入问题,解决了大量谷物堆积库存问题,也解决了市场供应问题。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重要性从谷物的供应改善看非常明显。他表示,这一协议“并不是为改善部分特定国家而设计的,这是另一个问题,不是初衷。对于既定目标,协议相当成功。”

张帅也认为,去年7月生效以来,尤其是关于全球粮食市场方面的各种数据说明,协议对于全球粮食供应紧张态势有一定的缓解。

联合国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调中心(JCC)的数据显示,截止第一财经发稿时,已有超过2400万吨粮食从乌克兰港口运往43个国家,其中谷物占49%,小麦占27%等;约60%的粮食已出口至欠发达国家。从船只数量来看,JCC迄今已在协议框架下协调了1300多艘粮船出入乌克兰港口。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29.8点,环比下降0.6%,与去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回落18.7%,连续11个月下跌。

张帅表示,去年7月以来尽管协议执行期间也有波折,比如俄罗斯曾在去年10月暂停了该协议,因为乌克兰当时将粮食走廊军事化的做法违背了协议内容,好在后期乌克兰做出了相关承诺后,协议的执行又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托雷罗此前表示,现在继续这一协议执行是极为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继续当前通过黑海更加有效率提高谷物的供应,也是为了下一个收成季节和接下来一段时间,让人们能够有足够多的粮食来继续稳定市场的价格。

还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此次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延期几经波折,协议的续签是否意味着全球粮食市场可以高枕无忧?

JCC的信息显示,目前从乌克兰港口运输氨的问题尚未解决。氨是化肥生产中的一种关键成分,当前市场迫切需要氨来降低化肥价格。目前,各方就如何通过相关管道向市场输送氨的谈判还在进行中。

张帅告诉第一财经,这其实是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第一次面对地缘冲突引发的粮食问题考验。“从21世纪来看,尽管诸如也门内战、叙利亚内战等地区性冲突导致的粮食危机也有不少,但地缘冲突导致全球层面的粮食危机还没有先例。即便是2008年的粮食危机也不是地缘冲突导致。此次完全是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粮食出口大国,才造成了全球粮食体系动荡。”

为应对这一史无前例的由地缘冲突导致的全球层面粮食供给问题,张帅分析道,以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为代表的全球粮食治理机制在过去一年多来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在联合国系统内,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22年共发布了3次粮食不安全地区预警报告,来警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的国家和地区。其次,通过发布国际声明规范国家行为,比如世贸组织、世行等机构通过联合声明呼吁对全球粮食安全采取紧急应对,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还达成了《关于紧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部长宣言》和《关于世界粮食计划署购粮免除出口禁止或限制的部长决定》等。

此外,联合国一直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斡旋以促成协议的达成,比如去年7月生效的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粮农专项机构在地缘冲突中需保持战略中立,这有助于其协调各方行动,共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张帅说道。同时,直接提供粮食援助也是这些机构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举措之一。比如,协议生效以来,世界粮食计划署也通过购买乌克兰的几十万吨小麦来援助非洲等。

不过,张帅认为,未来,这些国际组织要在粮农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他举例道,作为非盈利组织,疫情期间,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都因资金短缺削减了在非洲、中东的粮食援助项目。

“未来,这些组织除了协调各方行动外,还需拓展资金来源,增强粮食援助的物质保障,以提升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综合绩效。”张帅说道。(实习生钱蔚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