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 彭 妍

作爲公募基金銷售的主力軍,銀行在基金銷售業務上的合規性是監管關注的重點。近日,又有銀行因基金銷售業務違規,被監管部門出具警示函,可見金融機構在開展基金代銷業務方面仍存在風險點。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隨着互聯網平臺等第三方銷售機構的快速成長,銀行代銷基金的市場份額正在快速縮減。從數據來看,2022年四季度,銀行股混類公募基金和非貨類公募基金的保有規模均出現了明顯回落。

受訪專家表示,隨着移動互聯網普及和投資者理財意識發生轉變,靠認購費、申購費賺錢的傳統代銷模式將逐漸式微。銀行應繼續從多方面發力代銷業務。

銀行代銷基金市場

份額明顯下滑

3月16日,證監會官網顯示,重慶證監局對當地部分銀行出具警示函。記者瞭解到,監管部門認定上述銀行存在的基金代銷問題,主要與互聯網渠道銷售基金或營銷宣傳存在違規行爲有關。

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對記者表示,基金代銷存在亂象,或與部分機構內部業績考覈機制有關。“基金代銷是一些機構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受利潤最大化驅動。有的機構則存在合規與風控難以貫穿業務全流程、部分業務員合規意識待提升等問題。”

何曉宇進一步表示,下一步應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開展代銷基金產品業務。銀行要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讓投資者風險更匹配,減少投資風險;充分滿足投資者的知情權,有效保障其合法權益。

從基金代銷市場格局來看,銀行系、第三方、券商系三方格局總體穩定,但也出現了一些明顯變化。整體來看,券商系增速領先,銀行系整體表現不佳,第三方格局穩固。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2022年四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單,儘管當期股市、債市出現波動,基金市場賺錢效應走弱,但相較2021年初,公募基金行業整體還是保持了快速發展。

從非貨類基金保有規模佔比分佈來看,商業銀行不但規模增長乏力,且市場份額正快速下降。與2021年一季度相比,2022年四季度銀行非貨幣基金的增量規模明顯小於券商系和第三方,市場份額首次跌破50%。如果剔除債券類基金這一銀行傳統優勢項目,僅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保有量,近兩年銀行機構保有量更是出現大幅縮水,而券商系和第三方這一數字均爲增長。

目前,銀行代銷基金市場份額被第三方銷售機構分走蛋糕的趨勢明顯,長此以往,銀行基金代銷的“C位”還能維持多久?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渠道基金銷量增長乏力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互聯網平臺的迅速崛起,其他平臺的銷量也越來越大。而80後、90後這一代成爲購買基金的主力,他們習慣通過互聯網渠道來購買基金。

理財經理專業性

有待加強

代銷基金業務作爲銀行佈局財富管理業務的一部分,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但這一過程中,也存在銷售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客戶風險偏好評估工作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員合規意識和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給銀行基金銷售的合規性埋下隱患。

據記者瞭解,從現狀看,銀行理財經理重銷售情況比較普遍,一般均以完成銷售任務爲主,對基金基本面的認知不夠充分,很難爲用戶提供合理化的資產配置建議和投後服務。

例如,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在向記者推薦基金產品時,着重強調該基金的過往業績和基金經理名下其他產品的收益率情況,但對基金的運作方式和風險情況沒有盡到提示說明義務。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由於去年不少代銷基金出現了虧損,銀行被投訴的情況也顯著增加,很多投訴都聚焦在銀行基金銷售的合規性上。

“代銷業務屬於低風險低成本的中間業務,是銀行實現輕型化轉型的重要抓手,有助於實現銀行經營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杜陽對記者表示,銀行發力代銷業務,一是要健全代銷業務的內部管理制度,強化勤勉盡責義務。銀行要對代銷產品發行機構的信用狀況、經營管理能力、市場投資能力、風險處置能力等開展盡職調查。二是要加強產品代銷的適當性管理,保護投資者權益。銀行不應承諾投資者任何權益保障,要加強銷售環節中的投資者引導,根據客戶的風險等級推薦適當的代銷產品,並且向投資者進行相應的風險告知,培育其良好的投資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