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澳新銀行楊宇霆:硅谷銀行“暴雷”不是系統性風險,對中國不會造成直接影響

記者|劉晨光

連日來,硅谷銀行和瑞信的暴雷將國際投資者的目光聚焦到了國際金融體系的安全問題上。

對於當下熱門的經濟話題,3月17日,界面新聞記者在廣州舉辦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暨第二屆大灣區(黃埔)經濟峯會上對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進行了專訪。

他認爲,硅谷銀行等進入破產清算對金融市場引發的衝擊比2008年的那一次金融危機要小得多。美國銀行本身已經相對比較安全,不用擔心它的系統性風險。對於中國可能更多的是借鑑意義,不會造成直接的影響。

此外,他對美聯儲加息進度、美國通貨膨脹水平,以及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情況、人民幣未來走勢、資本市場改革等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界面新聞:連日來,不論是硅谷銀行宣佈破產清算,還是瑞信銀行出現股價拋售危機,這些事件對海外金融市場秩序有什麼衝擊和影響?

楊宇霆:其實大家看剛開始時候對硅谷銀行情況的判斷並沒有那麼悲觀,主要的問題是它持有很多美債,在盈利方面出了問題,然後突然之間出現擠兌潮,所以大家覺得這個銀行不是很可靠。大環境裏不確定因素很多,其實也是儲戶對自己的財富相對比較關心的一種表現。

因爲硅谷銀行持有很多美債,本來就是沒有風險的資產,所以硅谷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大概率是一個單一事件,關鍵是之後很多銀行開始也擔心其他小銀行是不是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可能銀行開始對這種信用風險的認識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短時間內要收緊信用,在這種背景下,往往是銀行間的流動性出現問題,因爲銀行和銀行中間的授信,沒有以前那麼放鬆了。

瑞信的事情也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家銀行在過去幾年都有很多問題,外圍市場也是十分擔心,在銀行整體股價下跌的情況下,很容易聚焦到公司的財務問題上。

金融危機剛開始時候往往很難解析,其實就是取決於信心。歐洲也是跟美國一樣,所以在處理這種事情的時候,也是大概率採用剛性兌付的形式,基本上就是希望儘快把金融市場產生的這種波動穩定下來,給大家信心,因爲對金融行業最擔心的就是高度的傳導性,即一家銀行倒了,其他銀行也會因爲信心問題出現多米諾骨牌式的倒閉潮。

所以說這一次相對來說,比2008年的那一次金融危機的規模小得多,彼時連很多監管部門都可能不太瞭解很多銀行的操作,包括潛在的金融風險,此次政府部門出手比較快,減少了危機進一步擴散的可能性。

界面新聞:硅谷銀行短時間內出現流動性危機,被美國監管機構接管的幾天後,其前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聯儲未來的加息呈現怎樣的趨勢?

楊宇霆:現在的討論點大都是關心美聯儲會不會在此次銀行危機之後放慢減息,或是不加息,或者是到年底出現減息。

其實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兩週之前市場還普遍覺得美聯儲會加息,突然之間出現了硅谷、瑞信事件之後,現在市場的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爲美聯儲可能會減息,這個判斷要小心,不是說永遠沒有這個可能,而是說美聯儲本身的政策目標有沒有改變,其實美聯儲的目標很清楚了,就是抗通脹。

現在美國從宏觀層面來說,面臨的問題是通脹,通脹只能靠貨幣政策。從美國當前的情況來看,美聯儲希望儘量把利率往上調,就是控制需求,防止經濟過熱,儘量把通脹率壓到2%附近。

顯而易見的是,現在還有距離,起碼有3-4個百分點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認爲是因爲銀行間發生的黑天鵝事件,打斷了美聯儲的生息週期,這種想法太簡單。很明顯過去的幾天,美國政府表現出對控制風險的信心,例如美國財政部、美聯儲、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發佈聯合聲明,從3月13日週一開始,儲戶可以支取他們所有的資金。

所以其實現在美國的監管的系統對銀行已經是100%的保證,美國銀行本身已經是相對比較安全,不用擔心它的系統性風險。

所以上週我預計美聯儲聯加息25個基點,大概一兩週以前大家覺得是50個基點,之所以在硅谷等銀行出現危機之後還繼續加息,和抗通脹有直接的關聯。所以,按照這個邏輯,除非經濟數據真的有所變化,比如通脹下來,失業率上升,同時經濟衰退提前出現,否則美聯儲不會大幅放慢加息步伐甚至減息。

界面新聞:美國通脹是否會持續下去,背後有何原因?

楊宇霆:美國現在的通脹程度這麼高,這個通脹屬於本土型通脹,跟去年或前一年,因爲石油的價格很高,而形成的輸入型通脹有所不同。

有很多美國人不願去工作,很多不同的行業,特別是醫療行業還有旅遊業,包括政府部門這類公共服務的性質的行業,職位的空缺率是很高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美國的通脹還是會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高的位置,可能是4%-5%一直延下去,今年可能平均還要5%左右,所以其實相對於他們的目標通脹還有三個百分點左右的空間。

過去10年,有兩個不同的情況讓美聯儲放水,放水之後造成爲資產價格泡沫,最近這一波通脹其實也是美國美自己造成的。

具體而言,有兩次外來的影響,一次是金融危機, 2008年美聯儲搞了好幾個QE(量化寬鬆),然後資產泡沫和通脹還沒上來。另外就是新冠疫情之後,美聯儲2020以來年實現了資產負債表的翻倍,又帶來一個真正的實體通脹,這一次美聯儲並沒有那麼容易就能把通脹降下來,如果是因爲出現了銀行流動性危機,馬上要停止抗通脹的決心,從這個方面看,美聯儲的信用就會破產。

界面新聞:硅谷銀行事件對於我國會產生什麼影響?未來人民幣會呈現什麼走勢?

楊宇霆:對於中國可能更多的是借鑑意義,不會造成直接的影響。面對潛在風險,我覺得應該做的就是提高金融舉措的穩定性,或者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無論是宏觀審慎還是微觀審慎,包括對於金融機構的改革,都是朝着預防和化解金融風險方向來演進。

實際上,中國出現系統性風險的這種機會,比國外的低得多。從銀行本身的風險來說,監管部門的能力高,再加上非常高的執行能力。從我接觸的範圍內來看,境外的投資者會覺得中國資產是安全資產,是穩定的資產。

這就是說,人民幣的資產是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資產。硅谷銀行的黑天鵝事件對人民幣升值可能是一個助力。因爲之前市場覺得美國的利率可能會比中國的利率更高,帶來了貶值的壓力,現在可能貶值的壓力相對減少。

關鍵點就是美聯儲如果繼續加息,可能大家又覺得是不是利率差沒辦法收窄了,這樣人們的判斷可能又要回到比較傾向於貶值的階段。

界面新聞:今年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消費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楊宇霆:今年中國的經濟肯定比去年好,我的預測是GDP增長5.4%。

數字也不是太重要,現在我們追求的是高質量的發展,不僅僅追求經濟的增長。高質量發展就要提高生產力,尤其是勞動力的生產力以及勞動力的收入,生產力提高了就有了收入,就會產生消費能力。

總體上,我覺得影響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還是房地產行業,這是支柱產業,這個行業拉動經濟增長佔整個GDP25%左右,現在說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其中今年出口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因爲是國外出現經濟衰退可能性很大。另外一個方面,從當前國內的情況來看,不完全通過搞基礎建設來拉動消費的發展。

投資應該會保持平穩,而不是拉動增長的一種短期手段。所以,剩下的就是消費,其實消費最重要的受影響因素就是房地產。房地產保持穩定,是整體消費能力持續釋放的前提條件。

界面新聞:中國資本市場已經開始實施全面註冊制,包括A股和港股之間的聯動也越來越緊密,如何展望今年資本市場的發展變化?

楊宇霆:今年看來也沒有太多的變化,因爲從制度上來看能做得已經差不多。過去幾年,港股通有了較大進展,兩地的股市基本上已經是雙通了,所以不是說沒有發展,而是應該沒有大規模的變革空間,兩地的資金流通也比較暢順。

2021年開通了債券通的南向通,從當前的進展來看效果也很好。過去幾年其實有很多客戶就是採用北向通的方式投資內地市場,包括國際中央銀行、主權資金、退休基金,保險基金等,其實很多國外的機構投資者也都買了很多中國的國債

界面新聞:關於粵港澳灣區這種整體的區域金融,三地之間在制度上、規則上可能還有一些整合提升的方面,怎麼看待未來大灣區金融市場的融合發展?

楊宇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其實也是國家希望香港和澳門融入整體的發展大局裏面,這就意味着兩地的互通互聯互通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從兩個方面來談,一個是硬互通,一個是軟互通。相比於高鐵、粵港澳大橋等硬件基礎設置之外,軟性的互聯互通或許更爲重要。實際上,三地在經濟制度上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在融合的過程中就是要找一個平衡點。但不能說有區別,肯定是壞事,不是這樣的。

比如說,香港的優勢就是有境外的市場,境外市場跟國際接軌,所以資金的自由流動是香港的優勢,所以從法律制度和金融制度上來看,香港要保持這種優勢。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一些接軌的細節捋順,這些工作比較技術性,也包含着不同層面的創新。

在互聯互通方面,應該有幾個原則需要把握。包括效率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和獨特性原則,即互聯互通本身的精神之一就在於提高經濟運作的效率,在這樣的基礎上,也要特別注意在實施相關政策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風險,對安全性要保持高度的重視,另外也要發揮每個城市各自的特點,充分尊重每個城市的獨特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