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辽宁社会科学院和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共同主办,东北财经大学承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研讨会”在辽宁大连成功召开。

本次研讨会以“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为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以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理论探讨。研讨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辽宁省政府研究室、辽宁省委财经办、东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成果,探讨辽宁全面振兴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来自辽宁省社科联基地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东北财经大学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明江和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肖兴志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齐鹰飞主持。

肖明江在致辞中向东北财经大学长期以来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基地”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辽宁省社科联始终注重发展“联”的优势、搭建“联”的平台、强化“联”的导向,引导专家学者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等开展研究。他表示,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框架已经建立,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视角,研究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相信通过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必将在这一主题上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肖兴志在致辞中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感谢主办单位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东北财经大学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他指出,东北财经大学作为扎根辽宁的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稳定就业、校友经济等都要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以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理论研讨。他相信,经过会议的充分研讨和交流,必定能够取得重要的共识和成果,为奋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贡献社科智慧和社科力量。

在会议研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乔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翠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辽宁省委财经办(改革办)原一级巡视员李方喜,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伟同等六位嘉宾分别作了主旨演讲。研讨环节由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学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仕华主持。

史丹的报告题目为“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与实施路径”。她首先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内涵的变迁,总结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提出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即,新型工业化是继传统工业化之后新一轮的工业化,是高起点、高质量的工业化。随后,她阐述了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以及对传统工业化理论的挑战,并对新型工业化研究提出展望,指出如“新型工业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演变规律”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乔军的报告题目为“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他首先介绍当前全省实现新突破的目标任务,并指出近年来辽宁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预示着辽宁工业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随后,他从供需两端阐释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指出辽宁实现新突破既有成绩也有压力。从长期来看,辽宁振兴发展主要依靠供给推动,供给创造需求;同时,也要关注需求,需求决定供给,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要满足群众需求。从当前来看,制约辽宁振兴发展的瓶颈障碍主要表现在供给侧存在卡点、堵点、盲点、难点、脆弱点,以及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未来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杨翠红的报告题目为“新发展格局下产业转移趋势及我国挑战”。她首先指出中国正面临“中高端产业向发达经济体回流”“中低端产业向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分流”的双重转移压力,并认为虽然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但重大突发事件或贸易保护政策等会造成产业转移的“基本面”发生变化。随后,她总结了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五个新趋势,并提出辽宁工业行业齐全,有自身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国家近年来也不断出台文件支持产业转移支持振兴辽宁,但产业链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最后,她指出我国在数字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已经积累了一些优势,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围绕重点产业培育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链。

杨志勇的报告题目为“公共政策与高质量发展”。他首先深入探讨了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并就不同政策如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阐述。最后他提出,得当的政策只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产生其应有的效力。因此,观察政策效果不能仅从政策制定方的视角来看,更应从政策受益方的视角来分析。只有政策作用对象真正受益,政策效果才会真正体现。根据市场反应采取应急举措、随时进行调节,更有助于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也完全能够实现。

李方喜的报告题目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格局重构东北振兴新方位”。他首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东北振兴指明了新方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通过东北振兴战略等实践探索推动,同时东北振兴也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不断开拓。其次,他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东北振兴注入新动力,对于解决东北地区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最后,他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要找准新方位,日前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是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东北振兴新突破的全面部署,我们要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振兴新方位,明确振兴新路径,加快振兴新突破。

王伟同的报告题目为“关于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问题的若干思考”。他首先系统回顾了国家减税降费改革历程,并指出从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企业数量、生存能力等指标来看,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显著,但是学术界仍然存在对“减税规模巨大与企业获得感不强”悖论的讨论。此外,减税降费政策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减税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减税政策简化、宣传与落地”等方面也值得关注和思考。最后,他指出未来减税降费政策可以通过完善税制改革、加强税法宣传、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纳税中介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等方向进行进一步地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