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科技及产业实力雄厚的日本,它的“硅谷”究竟在哪里,许多人对此充满好奇。

曾有人将筑波称为日本的“硅谷”。事实上,筑波虽集中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却缺乏创新氛围,也缺乏产业集群支撑,并没有诞生多少成功的创新企业。也有人称九州为日本的“硅谷”,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半导体等产业基础确实要好得多,但科研氛围及创新能力并不是很突出。

通常意义上来说,“硅谷”不仅应聚集领先的科技研发力量,同时有鼓励创新的氛围和机制,在周边产业集群的支持下能够源源不断地诞生出创新型企业,而日本的技术研发更多地囿于科技机构及企业集团内部,社会整体缺乏诞生创新型企业的环境。

对此,从一组“独角兽”企业在世界各国迅速增加的对比数据中可窥一斑。日本经济新闻社对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2020年7月1日,全球企业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有478家,截至2021年6月24日这一数字增加至729家,而日本只是从3家增加至6家。

来自东京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日本“独角兽”企业明显偏少,首先是因为日本缺乏创业环境,而这种不利于创业的环境也使日本人缺少创业思维。面对“你是否认为未来6个月内你所居住的地区存在有利的创业机会”这一问题,仅有10.6%的日本人给出了肯定回答。该数据被称为“商业机会意识指数”,显示一个地区具有创业思维的人的百分比,该指数在美国为67.2%,中国为74.9%。

此外,这份报告同时指出,相对于其他国家,日本能够用于支持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规模比较小,在机制方面,政府对投资方取得未上市公司股份的管制也比较严,这些都不利于诞生“独角兽”这样的大型创新企业。

为了鼓励创新、打造“日本版硅谷”,日本政府也花了不少心思。2019年,日本政府试图打破现状,构建起能够持续诞生创新企业的生态系统,被媒体称为“日本版硅谷”培养战略。

战略公布后,日本面向国内公开征集候选地,原计划遴选两到三个城市进行重点培养。由于入选城市将获得筹集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很多城市都积极争取。

为了培育“日本版硅谷”,日本政府在宣布入选城市时表示,将重点打造四大城市群作为“全球基地”:东京、横滨、筑波等地联合构成东京板块;爱知、名古屋、滨松等地一起构成中部板块;大阪、京都、神户等地成为第三个城市联盟;福冈等地成为另一个联盟。此外,札幌、仙台、广岛、北九州等地也被选定为稍次一级的“推进基地”,期待它们能在智能农业、环境技术等特定领域聚集资源,创建风险企业。

日本政府相关机构及风投机构、金融机构等在内的民间支持机构将对上述两级重点基地进行支持,期待它们能够成长为与世界同步的创业生态系统基地。日本政府部门希望,截至2022年每个城市能至少创建5家“独角兽”公司,以此积聚风险投资及技术力量,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增长。

为了鼓励创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去年年初的记者会上曾宣布2022年为日本的“创业元年”,当年也确实推出了包括《关于创业公司成长的金融指导》等在内的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举措。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日本政府致力于打造“日本版硅谷”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