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科技及產業實力雄厚的日本,它的“硅谷”究竟在哪裏,許多人對此充滿好奇。

曾有人將筑波稱爲日本的“硅谷”。事實上,筑波雖集中了大量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卻缺乏創新氛圍,也缺乏產業集羣支撐,並沒有誕生多少成功的創新企業。也有人稱九州爲日本的“硅谷”,從產業集羣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等產業基礎確實要好得多,但科研氛圍及創新能力並不是很突出。

通常意義上來說,“硅谷”不僅應聚集領先的科技研發力量,同時有鼓勵創新的氛圍和機制,在周邊產業集羣的支持下能夠源源不斷地誕生出創新型企業,而日本的技術研發更多地囿於科技機構及企業集團內部,社會整體缺乏誕生創新型企業的環境。

對此,從一組“獨角獸”企業在世界各國迅速增加的對比數據中可窺一斑。日本經濟新聞社對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進行分析後指出,2020年7月1日,全球企業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有478家,截至2021年6月24日這一數字增加至729家,而日本只是從3家增加至6家。

來自東京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爲,日本“獨角獸”企業明顯偏少,首先是因爲日本缺乏創業環境,而這種不利於創業的環境也使日本人缺少創業思維。面對“你是否認爲未來6個月內你所居住的地區存在有利的創業機會”這一問題,僅有10.6%的日本人給出了肯定回答。該數據被稱爲“商業機會意識指數”,顯示一個地區具有創業思維的人的百分比,該指數在美國爲67.2%,中國爲74.9%。

此外,這份報告同時指出,相對於其他國家,日本能夠用於支持創新企業的風險投資規模比較小,在機制方面,政府對投資方取得未上市公司股份的管制也比較嚴,這些都不利於誕生“獨角獸”這樣的大型創新企業。

爲了鼓勵創新、打造“日本版硅谷”,日本政府也花了不少心思。2019年,日本政府試圖打破現狀,構建起能夠持續誕生創新企業的生態系統,被媒體稱爲“日本版硅谷”培養戰略。

戰略公佈後,日本面向國內公開徵集候選地,原計劃遴選兩到三個城市進行重點培養。由於入選城市將獲得籌集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很多城市都積極爭取。

爲了培育“日本版硅谷”,日本政府在宣佈入選城市時表示,將重點打造四大城市羣作爲“全球基地”:東京、橫濱、筑波等地聯合構成東京板塊;愛知、名古屋、濱松等地一起構成中部板塊;大阪、京都、神戶等地成爲第三個城市聯盟;福岡等地成爲另一個聯盟。此外,札幌、仙台、廣島、北九州等地也被選定爲稍次一級的“推進基地”,期待它們能在智能農業、環境技術等特定領域聚集資源,創建風險企業。

日本政府相關機構及風投機構、金融機構等在內的民間支持機構將對上述兩級重點基地進行支持,期待它們能夠成長爲與世界同步的創業生態系統基地。日本政府部門希望,截至2022年每個城市能至少創建5家“獨角獸”公司,以此積聚風險投資及技術力量,帶動整個日本經濟增長。

爲了鼓勵創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去年年初的記者會上曾宣佈2022年爲日本的“創業元年”,當年也確實推出了包括《關於創業公司成長的金融指導》等在內的一系列鼓勵創業的政策舉措。不少業內人士認爲,日本政府致力於打造“日本版硅谷”僅是近幾年的事情,效果如何尚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