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其实,我们爱的是一类人

作家武志红分享过他的感情经历。

他说自己过往的每一个女朋友,都是有些任性,有些幼稚,比较缺爱,心理上很不成熟的女生。

他尝试着分析自己之所以寻找“这一类”伴侣的原因。

在武志红的原生家庭中,他的母亲就是一个比较“冷漠”的人。

为什么冷漠?

因为他的母亲比较内向,沉默,甚至有些木讷;不擅长表达感情,总是隐忍不发。

即使心中爱你,却不愿意嘴上表达出这份爱。

因为极度渴望获得认同,获得母亲的爱意,他努力让自己变好,变得懂事,变得同理心很强。

这也就导致了,他成年后的每一段感情,都将自己变成一个“给予爱的人”,试着救赎每一个他爱过的女孩。

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不知不觉地将童年经历所缺少的关注与爱意,全都转移到了每一任女朋友身上。

因为在对方身上,好像看到了童年时期的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投射效应”。

这个概念,不仅是我们将自身的情绪、感情转移到另外一个身上,更包括我们会不知不觉间将潜意识的感受,转移到别人身上。

就像在寻找伴侣这件事,大多数人的每一任伴侣,其实都是“同一类人”。

你是缺爱的,所以你渴望寻找到一个能够给你关爱和包容的人;

你是孤独的,所以你渴望得到安慰和陪伴;

你是怯弱的,自卑的,所以你希望找到一个勇敢、自信的人。

终其一生,我们很难逃脱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束缚”。

也就是说:

父母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性格,你成年后寻找的伴侣,身上也会有父母的影子。

-02

你爱的人,是“强迫性重复”的现实呈现

什么是“强迫性重复”?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强迫性并且不断重复的行为或感情。

比如:

你跟前任分手后,暗自下定决心:“我再也不要找这种人了”。

可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会不断重复你跟前任的感情。

这也就导致了,你越是想要摆脱前任的影子,就越容易再次选择跟前任类似的人。

你的前任是个渣男(渣女),在你的下一个伴侣身上,也很可能遇到同样的人。

因为你的潜意识里,想要挽回,想要改变对方“渣”的特质。

这是一个人骨子里的倔强和模仿行为。

举个例子:

一个女生,她生活在“女强男弱”的家庭中,父亲很弱势,母亲很强势。

父亲的懦弱,胆怯,沉默,就会成为女生长大后的潜意识择偶标准。

她渴望获得父亲的关爱和保护,但她的潜意识观念,却导致她选择了一个跟父亲相似的人。

于是,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眼前的人。

人总是这个样子,强迫性重复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人心中的不甘。

这是一种“复制原生家庭”的行为。

-03

人更倾向于跟“相似的人”在一起

男人和女人,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方形,很难凑合到一起。

要么都是圆形,要么都是方形,才能更好地融合。

经常有人问这种问题:

谈恋爱是找相似的人比较好,还是互补的人比较好?

与你相似度高的人,恋爱体验感更好,默契更足。

而跟你互补的人,新鲜感更多,但时间久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差异和矛盾。

短时间看,互补的人吸引力更高;长时间看,相似度高的人更能拥有稳定长久的爱。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在一起时间久了,会长得越来越像”

这些说法,本质上都是“相似度高”的两个人在一起,才出现的结果。

为什么你爱的人,都是一类人?

这是因为,在对方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自己。

他身上有你的影子,每次看着对方,都能让你的意识里想起某个人。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心理可视性”。

对方身上有你父亲或母亲的影子,所以跟对方在一起,让你感到很放松,有安全感。

跟对方在一起,让你能感受到莫名的默契。

纪伯伦有一首诗:

“我像一面明镜,立于你面前。

此时你注视着我,看到了自己的形象。

于是你说:我爱你。

其实你爱的,是我中的你。”

为什么会爱上相似的人?

在对方身上,有你爱的自己。

你爱对方,但更爱你自己。

今日话题:

你会爱上“相似”的人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