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龍有飛渡

文/海清涓

第一次聽到仙龍飛渡這個氣勢磅礴的名字,我的心跳加速。第一眼見到聳立在雲下河上的仙龍飛渡,我的眼睛直了。一路尖叫着小跑過去,零距離接觸,才發現仙龍飛渡不是一座遠古木橋,而是一條當代渡槽。

什麼叫渡槽?渡槽就是架在空中引水的水槽,也叫高架水渠。仙龍飛渡渡槽的主要作用是從遠處引水,滿足周邊農田灌溉需求。

古橋有一彎飛虹之美,渡槽有飛龍騰空之勢。仙龍飛渡渡槽不但沒有讓我失望,反而給了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那一瞬間,我感到時光交錯,有一種穿越之感。

仙龍飛渡渡槽位於永川區南部的仙龍鎮巨龍村,離永川城區30餘公里。仙龍鎮因鎮政府駐於仙龍廟下,場北有山形似龍而得名。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48.5平方千米,豐富的水資源加上河流兩旁的較高坡度,造就了仙龍飛渡渡槽的特殊形制。

仙龍飛渡渡槽又叫6號橋,嚴格地說,應該叫仙龍鎮6號雙層水槽。仙龍飛渡渡槽只是當時仙龍水利工程中的一小部分,編號第6,所以當地人一直稱其爲6號橋。說起渡漕這種20世紀六七十年代常見的農田水利工程,渝西重鎮永川可不少,寶峯鎮有登東渡槽,來蘇鎮有亂石山渡槽。重慶是座山城,山高路不平,渡槽自然就更多了。有涪陵紅星渡槽、忠縣新立渡槽、武隆黃泥凼渡槽等等。一時之間我記不住那麼多渡槽的名字,總之這些歷史工程,蘊含着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在重慶衆多的渡槽當中,最與衆不同的當屬仙龍飛渡渡槽。

仙龍飛渡渡槽的修建時間並不長,甚至比其他渡槽晚修了幾年。最高處38.7米的仙龍飛渡,始建於1977年,竣工於1979年。毫不誇張地說,仙龍飛渡渡槽,凝結着兩千餘名仙龍資深石匠、農民兄弟的心血和汗水,更凝結着他們鍥而不捨的工匠精神。

仙龍飛渡渡槽系純石頭結構,拱橋外形,因處於丘陵地帶,渡槽隨地形而變化。中段通過兩座小丘陵,共有11跨,高大挺拔,自成一格。渡槽中間頂部每隔二跨便刻有“仙龍飛渡”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渡槽中間的七跨最爲奇特,爲兩層跨。渡槽上層橋面深度超過1米,橋面寬約1米,供水通行。渡槽下層橋面寬約2.5米,拱形門洞高約2米、寬約0.6米,供人通行。渡槽還有排洪、排沙的功能。有如此長度、雙層結構的渡槽,在重慶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雄偉壯觀的仙龍飛渡渡槽,出類拔萃的仙龍飛渡渡槽,是重慶渡槽界當之無愧的傑出代表。

有了仙龍飛渡渡槽,仙龍人民就不會再嘆息,就不會再望着牛門口水庫發出看得見水用不到水的嘆息。牛門口水庫和仙龍飛渡渡槽一樣建於20世紀70年代,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爲主、兼有場鎮供水、防洪等功能的水庫。水庫佔地面積400餘畝,庫中有一面積50餘畝的鰱魚島,環境生態而且優美。水庫四周森林覆蓋,有李樹、桃樹、梨樹、柑橘樹等近十種水果,春季繁花似錦,夏秋果實累累。有了仙龍飛渡渡槽,牛門口水庫的清流就可以翻山越嶺流進需要灌溉的地方。有的清流灌溉仙龍的萬畝良田,有的清流則一路向前向東,先流入聖水河,再由聖水河匯入臨江河,最後隨臨江河一起抵達滾滾長江。

光陰似箭,隨着水利設施的完善,仙龍飛渡渡槽和大多數渡槽一樣,已經失去了灌溉農田的功能。但渡槽是人民公社時期的產物,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記憶,是一種時代文化的傳遞工具。作爲一個普通的水利工程,仙龍飛渡整座渡槽除了石頭,沒有一根鋼筋,沒有一滴水泥。經歷近半個世紀的風吹雨打,依然保存完好,最終屹立成了巴渝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小心翼翼地漫步渡槽下層,石門與石門之間4米左右的連接平臺,讓我放開手腳向前走的同時,也讓我放開視線極目遠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龍鎮有仙有龍,自然有名山靈水。12道固若金湯的斑駁石門,猶如人生四季,輕撫石門,穿過石門,竟然生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無論是色彩上,還是形體上,仙龍飛渡渡槽都非常適合拍攝懷舊之風。一羣愛美的女性,穿着五顏六色的復古裝,娉娉婷婷走在下層橋上,攝影師快門一響,照片美得根本不需要再美顏。

從巨龍村至牛門口村,長達兩公里的仙龍飛渡渡槽直達牛門口水庫。不經意間回望,仙龍飛渡渡槽宛若懸掛在半空之中的一座古橋。我突發奇想,如果,如果開槽放水,仙龍飛渡渡槽會不會像一條銀白色的巨龍在仙龍的上空漫遊?

會,因爲仙龍有飛渡,一朵路過的雲笑着回答。

(作者系重慶市作協會員)

版面欣賞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萬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