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美國白宮當地時間20日表示,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討論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可能對中國進行的訪問。法新社稱,一旦成行,這將是美中關係2月因爲“無人飛艇事件”下滑以來,兩國間最高級別的訪問。相關專家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白宮的表態表明,美方確實有派耶倫和雷蒙多訪華的意願。中美經貿相互依賴程度很高,這一客觀事實說明中美之間需要合作,美方不能一味尋求競爭對抗。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20日對記者說:“我們正在與中國討論耶倫部長和雷蒙多部長前往商討經濟議題的潛在訪問。”此外,柯比當天還表示,“訪問被推遲了,但沒有取消”,“我們依然希望讓布林肯訪問北京”。“我們保持這些溝通渠道暢通很重要,尤其現在是(關係)如此高度緊張的時期。”

2月初,中國民用無人飛艇誤入美國領空,美方將此事炒作爲“間諜活動”,並動用武力擊落無人飛艇。美媒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月訪問北京的計劃在最後一分鐘被推遲,給亟待緩和的中美關係再添陰影。

另據美國媒體20日報道,美國官員表示,目前對中國新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的制裁不會妨礙他與其美國同行舉行正式會晤。2018年9月,美國製裁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以及時任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的李尚福。當時,中國國防部表示,中國軍隊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對美國媒體說:“根據《通過制裁反擊美國對手法案》的制裁,並不一定禁止受制裁者與美國政府官員會面。”

這並不是美方就相關人士訪華首次放風。2月8日,耶倫曾對記者表示,加強與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溝通交流非常重要。“我仍然希望能夠訪問中國,與經濟領域的同行會面。但我沒有任何具體的時間告訴你。”3月2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透露,她考慮在今年訪問中國。雷蒙多去年11月曾表示,中美關係正常化5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都堅信與中國的經濟交往符合兩國共同利益。雖然她認爲美國正在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但她同時表示,“我們並不是要在經濟方面與中國‘脫鉤’”。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白宮方面的表態說明,美方確實有派耶倫和雷蒙多訪華的意願,而且中美雙方經貿團隊之間非常可能已經就此事在進行協調。“中美雙方經貿領域的可合作空間很大,而且美方對華有非常大的市場需求。”美國商務部2月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和中國貨物貿易總額達690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經貿依然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中美誰都離不開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貿中相互依賴程度很高,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李海東表示,正是基於這個現實,中方強調中美之間需要合作,美方不能一味尋求競爭對抗。而美方的對華政策一貫傾向於把經貿問題武器化和地緣政治化,這就使得中美經貿領域中的關係變得不順暢起來。

雖然美國方面一再放風稱,期待與中方進行通話和接觸,但是並沒有營造對話適宜環境。比如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並不考慮豁免或放棄對李尚福的制裁認定。一位軍事專家表示,美軍方一再宣傳希望和解放軍高層溝通交流,但實際上並沒有展現誠意,釋放善意,掃除溝通交流的障礙。此外,美國上週又推進幫助其盟友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的計劃。就在雷蒙多3月初透露希望訪華的同一天,美國商務部以“存在潛在國家安全風險”爲由,將28家中國公司和個人拉入最新貿易黑名單。而且,美國依舊沒有放棄用新疆、臺灣來製造議題抹黑和遏制中國,還不斷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壓。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一篇報道稱,美國對中國近期出現時而強硬時而和緩的兩種態度,並引用學者的觀點指出,美國外交政策的這種兩面性存在已久,既是允許多元聲音存在的體現,也是對外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一種外交手段。實際上,美國對許多國家也採取同時施壓與示好的外交策略。

對此,李海東認爲,美國對華政策“時軟時硬”表明,美方在摸索究竟如何與中方打交道,才能使中方沿着美方確定的方向走,而恰恰是美國這種投機和功利主義的對華政策,導致雙方該合作的議題變得困難,有矛盾的問題更加擴大化。“中美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來自美國。我們依舊強調,美國應當基於兩國經濟高度相互依賴,以及全球化進程中兩個大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致力於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