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政府官網3月21日公佈的去年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至去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96.8萬人,常住人口668.9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5.4%。

至此,蘇浙皖三省40個設區市最新的人口數據出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三省中僅浙江去年各設區市的常住人口保持正增長,江蘇徐州、宿遷、連雲港、泰州、鹽城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安徽除合肥、滁州、蕪湖、馬鞍山、宣城外的其餘11市的常住人口均較上年末減少。

40市中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有17個,其中江蘇7個,分別是蘇州(1291.1萬)、南京(949.11萬)、徐州(901.85萬)、無錫(749.08萬)、南通(774.35萬)、鹽城(668.97萬)、常州(536.62萬);浙江7個,分別是杭州(1237.6萬)、溫州(967.9萬)、寧波(961.8萬)、金華(712.7萬)、台州(667.8萬)、嘉興(555.1萬)、紹興(535.3萬);安徽3個,分別是合肥(963.4萬)、阜陽(814.1萬)、宿州(530萬)。

40市中,去年常住人口增量排名前十的分別是杭州(17.2萬)、合肥(16.9萬)、寧波(7.4萬)、南京(6.77萬)、蘇州(6.32萬)、滁州(6萬)、蕪湖(5.9萬)、嘉興(3.5萬)、溫州(3.4萬)、馬鞍山(2.9萬)。

省內人口增量不均衡程度顯化

浙江11市去年的常住人口總量均保持增長,但頭部城市與其他城市間的增量差距拉大。

2022年,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增加37萬人,其中杭州增加17.2萬人,接近全省的一半。寧波常住人口增量在全省的佔比也從2021年的17.2%擴大到2022年的20%。山區市麗水、衢州,以及海島市舟山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爲0.1萬、0.3萬、0.5萬。

江蘇去年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的南京與常住人口減少最多的宿遷間相差9.1萬人,除南京、蘇州外,其餘保持人口增長的城市的增量均低於2萬人,其中揚州爲0.59萬、鎮江爲0.5萬,淮安僅增加700人。

人口增量不平衡在安徽更爲突出。合肥去年底有常住人口963.4萬人,較上年淨增16.9萬人,佔全省增量的比重由2021年的15.48%提高至15.72%,人口首位度再提升,而皖北六市——蚌埠、淮南、淮北、阜陽、亳州、宿州的常住人口均爲負增長,其中阜陽減少3萬人。

澎湃新聞注意到,人口增長較突出的城市基本處於以大城市爲核心的都市圈內或毗鄰核心城市,如安徽滁州、蕪湖、馬鞍山、宣城均在南京都市圈輻射範圍,滁州、蕪湖、馬鞍山又同時是合肥都市圈成員。浙江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嘉興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11.5萬,在省內僅次於杭州,去年3.5萬的增量仍超過溫州,僅次於杭州、寧波。

千萬人口城市“後備軍”增勢分化

蘇州、杭州是目前蘇浙皖的兩個千萬人口大市。杭州的常住人口總量略少於蘇州,但去年的增量保持長三角首位,達17.2萬人,遠超蘇州的6.32萬人。“七人普”數據顯示,2010-2020年杭州的常住人口增加323.6萬人,2021年其增量爲23.9萬。

此外,三省還有5個千萬人口城市“後備軍”,分別是合肥、溫州、南京、寧波、徐州,但在人口增量上出現一定分化。合肥去年的常住人口增加最多,達16.9萬,當地統計局稱其常住人口仍以遷移增長爲主,去年全市遷移增長人口13.5萬。寧波、南京、溫州的常住人口較上年分別增長7.4萬、6.77萬、3.4萬,徐州則出現負增長,減少1萬人。這是徐州連續兩年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2021年末該市常住人口902.85萬人,較2020年末減少5.5萬,人口自然增長率也由2021年的0.3‰降至-0.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