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昝秀麗

3月27日,*ST榮華、*ST西源將雙雙終止上市;上月15日,*ST凱樂正式摘牌,成爲2023年首隻退市股;深交所發佈對*ST科林、*ST金洲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進入2023年,資本市場常態化退市格局更趨明顯,從年初至今已有近20家公司預警退市風險。

暢通市場“出口”不僅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有力舉措,更是加速完善市場生態、實現優勝劣汰的重要路徑。專家認爲,隨着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方案和全面註冊制改革的落地實施,A股退市漸趨常態化,優勝劣汰程度將不斷提高。

多元化退市彰顯威力

進入年報披露季,部分績差上市公司面臨的退出風險引起關注。

繼*ST凱樂成爲“2023年退市第一股”後,*ST榮華、*ST西源也將終止上市,*ST金洲已被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這些個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股價已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在現有預警退市風險的公司中,有9家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比如,*ST銀河、*ST輔仁等預計均觸及“淨資產爲負”退市指標。

*ST計通、*ST紫晶、*ST澤達、*ST新海4家公司則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ST計通3月19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了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下發的事先告知書。其中,因*ST計通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深交所擬對其股票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在專家看來,隨着退市制度不斷完善,資本市場有進有出、進退有序、優勝劣汰格局已形成,市場估值體系正在得到修復。“退市新規落地以來,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在加速形成。”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說。權威數據顯示,2022年強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強制退市的17家,兩年退市家數佔30多年來全部已退市公司總量的40%。

炒殼炒差難以爲繼

隨着A股入口和出口更加暢通,特別是退市現象逐漸常態化,市場上炒殼、炒差的投機現象持續收斂。 

*ST榮華髮布業績預告後股價多日下跌。市場人士認爲,退市新規實施後,投資者對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給予更高的關注和重視,對違規行爲和財務風險則降低了容忍度。 

不僅如此,個別公司年末突擊創收,試圖保殼、規避退市,也受到監管部門質疑和關注。以*ST藍盾爲例,公司1月30日晚間披露的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至1.5億元。深交所隨即出具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營收預測數據是否包括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並補充披露公司截至2022年末淨資產是否可能爲負。  

此後,*ST藍盾於2月17日披露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公司2022年度扣除後的營業收入金額爲8000萬元至9800萬元,或將觸發相關法規中“經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或者追溯重述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規定的這一退市情形。另外,公司也或將觸發“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或者追溯重述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期末淨資產爲負值”規定的這一退市情形。 

此外,年報披露在即,*ST大通臨陣更換審計機構,也引來深交所的關注和問詢。

在市場人士看來,炒殼、保殼、炒差等投機行爲減少,是註冊制穩步推行後的必然結果。“新股的發行審覈效率也會更高,這必然會導致上市公司殼資源的貶值。退市公司常態化也就成爲一種必然。”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