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丨韓璐  編輯丨譚璐

3月21日,安踏集團發佈業績,一年537億元的銷售額以及76億元的利潤,超過市場預期。

安踏首次突破500億的收入關口,資本市場給予肯定,當天收盤股價上漲9.23%。

按理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兩個月前安踏新換的管理層,並沒有公開亮相,對媒體進行溝通。

有行業人士表示,一來是低調,二來是內部多線業務正處於換擋的關鍵時期,對內的通氣纔是關鍵。

趕超耐克

去年,零售領域的生意都不好做。

安踏集團在2022年的整體收入同比增長約一成,利潤則小幅微降,與2021年相比,增速放緩了。

2015年,安踏營收破百億,到2022年突破500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5%。

按照最新的營收規模,安踏在去年已經超過耐克在中國的體量。

2022年,耐克大中華區營收爲75.47億美元,約合519億元人民幣。

這家30年前誕生於泉州的小鞋廠,打敗了全球運動鞋服巨頭。

業績超越是第一步,獨立服裝分析師馬崗表示,安踏與國際品牌的差距,在於產品國際化與品牌力沉澱。

國際化和成爲人們想買愛買的品牌,是安踏要走好的重要兩步。

2020年,安踏主品牌開始轉型,從原來的傳統經銷,變成DTC直營模式(Direct To Customer),精簡門店,搭建線上全渠道,讓品牌通過貨品直接對接消費者。

主品牌開始復甦。

去年,安踏品牌銷售收入爲277億元,同比增長15.5%,佔總收入的比例增加3個百分點至51.7%。

2021年,DTC、電商和傳統批發模式還三分天下。

去年,三者收入佔比已有變化,分別爲49.4%、34.9%與15.7%,DTC大幅提升,傳統批發快速萎縮。

安踏業務的收入方面,採取DTC模式的收入大增六成至136.87億元,貢獻了近半收入;傳統批發模式下的收入則下降近4成。

FILA降速

今年1月,安踏內部進行了管理層調整,丁世忠卸任CEO,保留董事會主席職務。

在業務上,賴世賢分管安踏品牌及FILA外的所有品牌,吳永華則負責FILA品牌、國際業務及零售渠道,原集團總裁與戶外品牌的鄭捷,獨立負責亞瑪芬公司。

丁世忠對高層重新排兵佈陣,打算進一步強調集團的“多品牌”及“全球化”戰略。

根據財報,基本盤安踏主品牌維穩增長,內部設定的增長曲線出現變動。

原本的現金牛以及毛利貢獻的主力軍FILA,在去年首度出現負增長。

2022年,安踏品牌營收277.2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他品牌44.1億元,同比增長26.1%;FILA營收215.2億元,同比減少1.4%。

在門店數量上,包括安踏、安踏兒童、迪桑特、可隆在內的品牌門店數量均有增長, FILA門店則由2021年的2054家下降至1984家。

安踏方面解釋,“FILA受到去年外部環境影響的程度,比其他品牌更大。”

在毛利率上,安踏品牌和其他品牌的毛利率同比分別上漲1.4%和0.8%,而FILA毛利率下滑4.1%,進一步影響了集團整體毛利率減少1.4%。

“從全球市場來看,在30億美元規模以上體量的品牌,還能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幾乎沒有。”

安踏內部也清楚,過往5-6年的狂飆突進後,FILA要作出新的調整與定位。

2022年,FILA的線上業務控制了折扣力度,實現了30%的增長,年末,FILA庫存週轉天數較2021年末則下降7個百分點。

戶外賣瘋

安踏集團的品牌羣裏,迪桑特、可隆體育等國際品牌,被列入第三增長曲線。

其中,迪桑特專注滑雪、高爾夫、鐵人三項等三大戶外運動,可隆則偏重露營、徒步等輕戶外。

去年,這條業務線在國內戶外熱潮的推動下,有接棒FILA的趨勢。

財報顯示,迪桑特和可隆爲代表的“其他品牌”的收益同比增長26.1%至44.1億元,連續20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長,毛利率上升0.8個百分點至71.8%,已高於FILA品牌。

截至2022年12月底,迪桑特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共有191家門店,預計今年將達到185-195間。

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的可隆門店數目共161家,預計明年門店數目爲175-185間。

安踏與始祖鳥品牌的母公司亞瑪芬的合營公司,也因戶外熱與始祖鳥的熱賣,去年的收入及利潤創下歷史最佳。

中國市場業務佔比與2019年收購時相比,大幅提升,全年首次貢獻利潤。

這家合營公司的收益增長21.8%,EBITDA增長8.8%,貢獻利潤約2800萬元,2021年底還虧損3.5億元。

丁世忠曾透露,對亞瑪芬的收購“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利潤,但應該還是會帶來正數的收益。”

今年初,丁已提升亞瑪芬的地位,稱“發揮安踏集團+亞瑪芬集團的雙輪驅動優勢”,推進全球化戰略的落地進程。

(作者:韓璐 編輯:譚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