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保險業首月保費表現揭幕。3月21日,銀保監會發布了2023年1月保險業經營情況。1月,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02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3.86%。分險種來看,意外險、健康險、農險這三大險種保費收入與2022年同期相比變化明顯,其中意外險保費收入同比降幅達27.2%,而農險保費收入則同比增長29%。

保費微增的同時,今年1月保險業保險金額卻下降26.78%,具體來看,1月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8341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02%,保險金額同比下降7.36%。財產險公司1月保費收入1829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3.12%,保險金額同比下降28.84%。

從不同險種保費收入情況來看,財險公司的車險保費與2022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保費收入爲827億元,不過,意外險“失意”情緒持續蔓延,從2022年來看,意外險共實現保費收入1073億元,同比下滑11.3%,成爲唯一負增長險種。今年1月行業意外險保費收入並未扭轉頹勢,保費收入爲91億元,同比下降27.2%。其中,財產險公司意外險保費收入爲48億元,同比下降30.4%。人身險公司意外險保費收入同比降幅也超過了20%。

在業內人士看來,意外險保費的負增長或是當前新增保險金額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因爲作爲槓桿性比較高的險種,意外險能夠撬動比較高的保險金額。不過,在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祕書長宋佔軍看來,在整體人身保險保持增長的情況下,保險金額的階段性調整不應視爲典型問題。宋佔軍進一步表示,2022年意外險呈現負增長態勢,這一結果受意外險市場整頓、疫情期間出行等多重因素影響。在後疫情階段,隨着人民羣衆出行的快速恢復,意外險也將回歸平穩發展。

與意外險保費收入整體滑坡不同,從行業健康險保費收入表現來看,財險公司與人身險公司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其中,人身險公司健康險保費收入890億元,同比下降2.5%;財產險公司健康險保費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14.7%。

財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化成因幾何?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表示,一是,財險公司業務基數小,實現增長更容易。二是,人身險公司轉型尚未完成,壽險業務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壓力也會影響到健康險業務;財險公司已經完成調整步入新的一輪增長週期,健康險業務發展自然也面臨更寬鬆的環境。三是,近年來全國各地比較受歡迎的惠民保產品主要是財險公司參與其中,這也有利於財險公司健康險業務的發展。同時,惠民保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擠壓了其他健康險業務的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農險保費保持同比高速增長成爲1月保費收入的一大亮點,1月農險保費收入129億元,同比漲幅達29%。近年來,農險保費收入增長勢頭正盛,數據顯示,我國農險保費規模從2007年的51.8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192億元,尤其是2019年以來,保費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2022年,我國農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23%。

對於1月農險保費收入同比增幅“狂飆”,在李文中看來,這是政府積極落實今年“一號文件”要求,進一步擴大農險覆蓋面和提升保障水平的結果。同時也說明疫情之後,全國農業生產因此受到的影響基本消除,生產得到了快速恢復與增長。李文中進一步指出,1月農險保費增幅近30%,與近年同期相比增幅較大。這也意味着2023年全年農險保費收入都將有較大增長。

對於農險保費收入的增長空間,李文中表示,未來仍會繼續增長,但是增長速度會放緩。主要原因包括,主糧作物和一些重要的農作物(農產品)差不多都已經被農險所覆蓋,未來增長空間主要來源於提高保障水平和拓寬保險責任範圍,但是一方面這會受到WTO規則的約束,另一方面目前一些地方財力有限,繼續大幅增加農險保費補貼存在實際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