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關鍵詞覆盤公募基金25載(四)|頻上新品,基金業創新活力勢不可擋

編者按:1998年,隨着首批公募基金公司獲批成立,首批封閉式基金成功上市,中國基金業開啓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如今25年過去,公募基金管理規模擴大至27萬億元,成員機構擴充至156家,不同類型產品積極創新、百花齊放,也逐步通過基金投顧、基金直播等進一步大衆化、普及化,成爲當下普惠金融的重要載體。北京商報基金券商頻道嘗試以25個關鍵詞對公募基金行業這25年進行記錄,也對下一個25年展開想象。

舶來品ETF落地生根

1993年,美國股票交易所推出的SPDR成爲市場第一隻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以下簡稱“ETF”)。八年後,ETF的風吹向了東方。2001年,上交所戰略發展委員會在研究產品創新時,首次提出了關於ETF的設想。2002年7月1日,上交所推出上證180指數,一年多後的2004年1月2日,上證50指數也宣佈誕生,爲ETF的落地、展業打足了基礎。2004年12月30日,我國第一隻ETF——上證50ETF正式成立,由華夏基金管理。

轉眼來到2013年,ETF已成爲公募基金公司重點創新的領域之一。彼時,黃金ETF、債券ETF和跨境ETF相繼獲批,一類又一類ETF創新產品接連問世。2013年4月25日,國泰基金推出首隻跨境ETF——國泰納斯達克100 ETF,喚起投資者對海外指數表現的期待。2013年7月18日,首批黃金ETF——華安黃金易ETF、國泰黃金ETF成立,將硬通貨黃金與ETF連接到了一起。2015年,上證50ETF期權上市交易,成爲ETF領域的又一大突破創新。

相比投資某隻個股,ETF作爲佈局一攬子股票的工具,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透明度等特徵,滿足了多數投資者跟蹤相關指數走勢的投資需求,被不少基民看好。這一特點也成爲市場持續推進ETF的緣由所在。

如今,ETF從開閘起步至今已然走過18個年頭,2005年末ETF剛剛起步時總規模爲66.03億元,在此後十年間迎來了迅猛發展,2010年末已達715.57億元。截至2022年年末,國內ETF總規模達到1.62萬億元,在全市場公募基金佔比近6%。不難看出,如今ETF已成爲公募基金髮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FOF助力個人養老

同樣作爲舶來品,FOF入場後,不僅迅速適應我國的生長土壤,相關產品更迎來了本土化創新。1985年3月,先鋒集團率先推出美國市場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公募FOF產品,隨着海外FOF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的逐步成熟,我國的公募FOF也在近年來被提上日程。2014年,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行管理辦法》,首次提出了公募FOF的概念,從此確立了公募FOF的地位。2017年9月,首批6只普通型FOF嶄露頭角,並相繼於同年10月、11月成立。

在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羣航看來,公募FOF具有天然的、獨特的、重要的核心優勢,使得公募FOF具有了非常優越的市場發展潛力。例如,公募FOF投資標的整體質地良好,安全性相對更高一籌,增加了一層風險防範與分散的安全墊;專業化的資產管理疊加專業化的資產管理,能對風險和收益做更高一個層級的二次平滑,同時也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伴隨着近年來老齡化的日益突出,養老保障三支柱體系的搭建被提上日程,養老金理財逐漸成爲抓手,公募FOF也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2018年8月,首批14家基金公司獲准發行養老FOF。截至2023年3月21日,市場上已成立了344只養老FOF(份額合併計算),總規模1722.31億元。截至3月21日,多隻成立超三年的養老FOF面市以來的收益率超過20%,最高達到52.9%。

2022年11月18日,證監會發布首批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129只養老FOFY類份額被納入其中。作爲個人養老金基金的代表產品,FOF在未來個人養老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

基金投顧開啓“買方時代”

隨着行業飛速發展,也有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涉足基金投資領域進行財富管理,國民理財也因此被推上高點,但事實上,急於求成的心態和“追漲殺跌”的操作一度令部分基民的持基體驗感並不好,“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也因此成爲個人投資者的痛點。

在這一背景下,2019年10月24日證監會印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這意味着投顧服務從“賣方時代”大步跨入“買方時代”。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華夏財富、嘉實財富、中歐財富飲“頭啖湯”,於2019年10月25日成爲首批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5家機構。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先後又有3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3家銀行以及7家證券公司獲得投顧試點資格。

直至2021年6-7月,分別有22家證券公司以及20家基金及基金子公司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備案函,投顧試點機構迎來第二波大擴容。隨着基金投顧服務機構增多,覆蓋客戶量也不斷擴展。

近期的一篇行業報告將基金投顧試點三年來的成就公之於衆。2023年3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螞蟻集團研究院聯合發佈了《投顧業務的全球實踐與中國展望》。該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共有60家機構獲得了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其中54家試點機構已經展業,涉及440萬個賬戶,95%爲小微賬戶,管理規模合計已接近1200億元。

基金營銷、調研搬進直播間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到來,讓各行各業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在這一時期,基金傳統營銷模式無法在線下正常展開,各個環節更受到掣肘。但彼時,一個屬於基金直播的大時代已悄然開啓。

2020年5月,支付寶開放理財直播,基金公司紛紛入場。事實上,2020年以前,已有部分基金管理人涉足直播領域,如博時基金、嘉實基金等曾在千聊、映客等平臺進行直播。而在2020年後,市場才真正地掀起了直播浪潮,各家基金管理人緊抓直播風口,搬出自家“天團”爭相上場同臺競技。

三年過去,直播已然成爲基金公司當下的常態化營銷方式,基金直播的熱度也並未消退,甚至有了更多新玩法。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現場調研,力求讓投資者瞭解基金經理的工作日常以及調研內容。2023年3月,我國首場基金經理海外直播調研上線,基金經理胡超展示了在越南胡志明市爲期5天的調研,調研內容包括商場、交易所和樓市港口等地,解答投資者各式問題,賺足了眼球。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表示,直播在基金行業更規範、更成熟地應用,將對投資者教育,宣傳和普及金融知識,引導正確的投資理念,對投資全過程陪伴與溝通,獲客、活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也將在營銷和品牌宣傳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爲避免行業亂象, 2021年5月27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公募基金直播業務專題討論會會議紀要》,從四大方面對基金直播存在的問題作出規範,爲基金直播拉緊了準繩。如今,在輕鬆、有趣的直播間內,在規範、專業的講解中,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逐步瞭解到公募基金的方方面面。

公募REITs多元展業

2020年4月30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關於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正式啓航。

爲填補公募基金投資不動產設施的空白,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盤活存量基礎設施資產、豐富資本市場品種,2020年8月7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公募REITs試點“靴子”落地。

隨後,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出臺,也爲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的順利推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一年後,首批產品新鮮出爐。2021年5月17日晚,滬深兩所及證監會發布公告,首批9單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正式獲批。

在首批產品領跑的背景下,近兩年公募REITs獲批、上市也逐漸常態化。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當前,已有27只公募REITs獲批,並有25只產品成功上市。此外,截至2022年末,在數據可取得的24只公募REITs中,有20只產品的基金份額超過5億份。

爲滿足投資者需求,監管部門也開始大力推進公募REITs擴募。2022年9月27日,華安張江光大REIT、中金普洛斯REIT、富國首創水務REIT、博時蛇口產園REIT、紅土鹽田港REIT5只公募REITs相繼發佈擬申請擴募並新購入基礎設施項目公告。截至2023年3月22日,據滬深兩所官網顯示,中金普洛斯REIT、華安張江光大REIT等產品的擴募申請已獲得反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公募REITs不僅侷限於產品擴容,更向多元品類延伸,如今,保租房、新能源領域均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截至2023年3月,已上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達到了4只。2023年3月,市場首批2只新能源REITs也已正式獲批。

華林證券資管部董事總經理賈志表示,公募REITs的擴容、展業,反映了市場對其的認可。公募REITs產品的項目標的資產質量好,有良好的現金流,分紅穩定,是很好的長線投資品種。目前的REITs產品涉及了園區、高速、公共設施等領域,今後會有更多領域可以覆蓋,在優勢領域中也會有更多優質標的被挖掘。“公募REITs開局良好,後續會有更大的空間。”賈志展望道。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 郝彥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