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一架MQ-9“死神”無人機在黑海上空失事墜毀後美俄雙方各執一詞,美軍堅持認爲該無人機是被俄軍派出的2架蘇-27戰鬥機故意撞擊而墜毀的,俄羅斯國防部對此予以反駁,表示該無人機是因爲劇烈的空中機動動作導致失控墜海的,俄軍蘇-27戰鬥機沒有使用機載武器攻擊該無人機,更沒有與之發生接觸。

事實上,美軍在公佈這架“死神”無人機機頭下方MTS-B光電轉塔傳回的最後視頻的時候,有意引導西方媒體以及世界輿論,指出無人機尾部推進螺旋槳已經被俄軍蘇-27戰鬥機撞壞等所謂的“證據”。其背後的用心則是:美國政府以及軍方希望藉助這一事件造成俄軍故意“攻擊”美軍無人機的“既成事實”,從而有藉口以北約的名義,將北約國家的戰鬥機部署到黑海甚至烏克蘭領空,形成北約軍事力量與俄軍直接對峙乃至對抗的局面,實現其“火上澆油”的目的。


美軍MQ-9無人機光電轉塔拍攝到俄軍蘇-27空中放油的畫面截圖。

美國或隱去部分關鍵信息

首先,我們需要確認一下此次事件中美俄雙方的機型。美國空軍派出執行任務的型號應爲MQ-9A的增程型號,即MQ-9A ER,其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在於動力系統採用了四葉螺旋槳,而不是原來的三葉槳,同時還增加了機內燃油量並且加裝翼梢小翼,最大續航時間從27小時增加到了34小時。而俄羅斯空天軍實施攔截的爲2架從塞瓦斯托波爾的貝爾貝克空軍基地起飛的蘇-27戰鬥機,從機頭光電雷達的位置來看,應該是較新的蘇-27SM。

美軍指責俄軍蘇-27SM戰鬥機撞擊MQ-9A ER無人機,導致後者螺旋槳受損,並且將視頻最後幾秒畫面中已經扭曲變形的槳葉作爲證據,而且,在第二架蘇-27SM戰鬥機放油飛過MQ-9A ER無人機上空時,視頻信號還發生了中斷。美軍認爲,就是這個時候發生的撞擊。乍看起來,美軍說的似乎有道理,其實只要我們對MQ-9A ER無人機的結構佈局進行分析,並且結合美軍公佈的視頻,就可以發現美軍此番言論的諸多漏洞。

MQ-9A ER無人機在結構佈局上基本繼承了MQ-9A的設計,其機身後部除了霍尼韋爾TPE331-10渦槳發動機以及四葉推進螺旋槳,還有呈Y形佈局的一副V形垂尾以及單個腹鰭。無論是V形垂尾,還是腹鰭,都採用了大展弦比翼面設計,其長度尺寸遠遠大於螺旋槳的直徑,所以,按照視頻中蘇-27SM戰鬥機從MQ-9A ER無人機後部飛過來的狀態來看,無論是前者的哪一部分,包括機翼、機身、腹鰭、平尾等部位,都不可能撞擊到後者的螺旋槳。如果兩者真的發生撞擊,也只能是蘇-27SM戰鬥機先撞擊到MQ-9A ER無人機的V形垂尾。

在這裏,有必要普及一下蘇-27SM戰鬥機與MQ-9A ER無人機兩者在重量級上的差距。從視頻中的狀態來推測,MQ-9A ER無人機此時的飛行全重應當爲3.5噸左右,飛行速度大致爲350公里/小時,而蘇-27SM戰鬥機同時掛載了2枚R-73近距格鬥空空導彈以及4枚R-27中距空空導彈,再考慮到機內載油量(包括需要在空中放油的餘量),其飛行全重應當在25噸左右,飛行速度大致爲400公里/小時。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計算一下蘇-27SM戰鬥機與MQ-9A ER無人機在此時狀態下的動能差距是多少倍,如果兩者高速相撞,前者對後者形成的衝擊力有多大。事實上,不要說蘇-27SM戰鬥機這樣的龐然大物,就算是MQ-9A ER無人機在飛行中撞上一隻鳥都是極其致命的一擊。


俄軍蘇-27戰鬥機靠近美軍MQ-9無人機。

所以,退一萬步說,就算是蘇-27SM戰鬥機真的從後面飛上來撞擊了MQ-9A ER無人機,那麼必然發生的結果就是:MQ-9A ER無人機的無論哪個部位受到撞擊,都是非常可怕的重創,比如V形垂尾肯定會折斷,無人機再也無法保持方位以及俯仰上的穩定,會進入到失速螺旋狀態,一對大展弦比平直翼在機身的高速旋轉過程中會承受不住巨大的氣動應力而折斷,從MTS-B光電轉塔的視角來看就是一幅“天旋地轉”的景象。

但是,我們從美軍公佈視頻的最後幾秒可以看到,無人機還依然保持平穩飛行的狀態,MTS-B光電轉塔甚至還特意爲受損的螺旋槳葉拍了一段特寫。這說明MQ-9A ER無人機根本沒有受到蘇-27SM戰鬥機的撞擊,幾乎等於美軍自己打了自己的臉。

其實,美軍這番帶有明顯漏洞的言論只能“忽悠”對航空裝備技術並不熟悉的公衆。目前,俄方正在全力打撈墜海的MQ-9A ER無人機殘骸,很可能就是爲了找到“打美國人臉”的有力證據。但是,在美軍公佈的視頻中,我們還的確看到了無人機視頻信號中斷、螺旋槳葉扭曲變形等畫面。按照俄軍的說法,蘇-27SM戰鬥機既沒有發射機載武器攻擊MQ-9A ER無人機,也沒有與之發生任何碰撞接觸,而最後該無人機還是墜毀了。事實上,筆者分析,俄軍蘇-27SM戰鬥機很可能採用了一種精心設計的創新戰術,既達到了警告美國人的目的,又不讓美國人找到讓局勢升級的藉口。


俄軍蘇-27戰鬥機。

覆盤攔截過程

在說明俄軍這種創新戰術之前,先容筆者賣個關子。關注世界各國航展的讀者應該都見過之前澳大利亞著名的阿瓦隆國際航展上經典的一幕,即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F-111C戰鬥轟炸機噴着長長的火舌從天空中掠過的畫面。這也是阿瓦隆國際航展的保留節目,主要是F-111C戰鬥轟炸機通過兩臺TF30渦扇發動機中間尾錐處的放油口來釋放大量燃油,同時打開加力,利用加力燃燒室產生的高溫尾焰將油霧點燃。

這個噴火表演既有極其震撼的視覺效果,對於戰機來說也很安全,只要停止放油,火焰即可熄滅。雖然自2011年澳大利亞皇家空軍F-111C戰鬥轟炸機全部退役後,我們再也看不到這一精彩表演了。但是,想象一下,如果F-111C戰鬥轟炸機噴着油霧從另一架飛機上方很近的距離飛過,並且突然開加力噴火,會是一種怎樣的場景。不錯,也許是俄軍飛行員受到了F-111C戰鬥轟炸機噴火表演的啓發,將這個絕招用在了對付MQ-9A ER無人機的戰術上。

講到這裏,通過視頻分析以及一系列合理的推測,我們不妨還原一下3月14日俄軍攔截無人機的一幕:當天,美國空軍一架MQ-9A ER“死神”大型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從黑海的公海空域向北飛行,逼近俄軍重要的軍港塞瓦斯托波爾,事實上已經觸碰到了俄軍的底線。於是,俄軍緊急起飛2架蘇-27SM戰鬥機予以攔截。第一架蘇-27SM戰鬥機以大迎角低速姿態從MQ-9A ER無人機後方飛來,同時開始通過兩臺發動機尾噴口下方的放油口釋放出大量燃油,形成長長的油霧帶。不過,第一架蘇-27SM戰鬥機的飛行員顯然沒有掌握好航向和速度,最主要的就是航線與MQ-9A ER無人機形成了交叉,因此很快就錯過去了。


美軍公佈的後續視頻顯示MQ-9尾部的螺旋槳槳葉出現了受損。

在發現遭到俄軍蘇-27SM戰鬥機攔截後,位於本土基地控制站內的美軍飛行操控員便迅速接管了無人機,掉轉航向,向西方飛去,試圖擺脫俄軍戰機的攔截返航。不過,第二架蘇-27SM戰鬥機的飛行員顯然不想讓MQ-9A ER無人機就這樣全身而退,他吸取了第一架蘇-27SM戰鬥機飛行員攔截失敗的教訓,調整好航向,同樣以大迎角低速姿態,並且噴出濃濃的油霧帶,從無人機的後上方平行掠過。注意,此時第二架蘇-27SM戰鬥機的兩臺AL-31F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尾噴口是斜向下的,爲戰機提供一定的直接升力。當這架蘇-27SM戰鬥機從上方即將與MQ-9A ER無人機錯開的時候,其尾噴口正好對着該無人機的背部、接近頭部的位置。於是,飛行員猛地一推油門杆,打開加力,尾噴口噴出的長長尾焰瞬間點燃了已經包圍無人機的油霧帶,形成一條壯觀的火龍。之後,飛行員關閉放油口,加速爬升脫離。

而這條火龍點燃時產生的強大沖擊波擊中了MQ-9A ER無人機頭部鼓起的天線罩,使得其內部的衛星通信數據鏈天線失效,造成視頻信號中斷。而火龍沿着無人機機身兩側向後蔓延,燒燬了正好處於水平位置的兩片槳葉。這也是我們在視頻最後看到有一對處於相對位置的槳葉已經扭曲變形的原因,其採用的鋁合金根本無法承受如此高溫高速燃氣流的衝擊。同時,油霧帶燃燒產生的火焰以及大量高溫廢氣也衝入MQ-9A ER無人機背部的TPE331-10渦槳發動機進氣口,不僅造成發動機空中停車,也使得兩級離心式壓氣機等內部結構受損。


此次美軍墜毀的MQ-9無人機是改進型號,增加了滯空時間。

因此,當MQ-9A ER無人機的通信數據鏈恢復後,我們看到在視頻最後的幾秒鐘已經是火龍熄滅後,該機失去動力、滑翔下降的階段,螺旋槳在受損後也只是處於無動力的順槳狀態。由於無法依靠滑翔返回基地,美軍飛行操控員很可能趁着機上備用電源還有一定電力的情況下,操控無人機在海面迫降,儘可能遠離克里米亞半島沿岸。同時,美軍還利用這段時間迅速發出指令,刪除了無人機機載計算機內的敏感信息和軟件。最終,MQ-9A ER無人機在距離克里米亞半島海岸約60公里處墜海。

兩架俄軍蘇-27SM戰鬥機在“火焚死神”後,應該全程監視其墜海的過程,並且隨時向基地指揮官報告。這也是爲什麼MQ-9A ER無人機墜海後俄軍能夠如此快地出動艦船進行打撈。俄軍這次成功的攔截行動,不僅沒有給美軍任何加大軍事介入的口實,還予以美方最嚴厲的警告,同時也能夠通過打撈MQ-9A ER無人機殘骸,獲得更多的信息和尖端設備。尤其是該型無人機搭載的大量航電設備,包括MTS-B光電轉塔都是目前世界頂尖的機載設備,這樣一架先進的大型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相對完整地落入俄軍手中,對於美軍來說是極大的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