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亓寧

[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資金信託餘額爲1.22萬億元,同比下降30.52%,環比下降4.44%,佔比降至8.14%。 ]

資管新規落地一年,信託行業有哪些變化?

3月2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2022年四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信託行業去年全年的經營情況浮出水面。總體來看,去年信託資產規模整體企穩回升,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持續壓降。在資金投向方面,傳統信託業務規模進一步下降,其中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同比下降逾30%,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託餘額明顯增長,非標資產向標準化轉型的趨勢強化。

但面對業務模式轉型,加上股債市場劇烈波動影響投資收益,信託公司的業績情況仍不樂觀。去年全年,信託業經營收入同比降幅(30.56%)較當年一季度有所擴大,利潤增速降幅則高於營收增速近10個百分點,其中去年四季度全行業虧損20多億元,是有記錄以來的首次。

融資類、通道類業務持續壓降

2022年四季度,信託資產規模延續了企穩回升的趨勢,季度末資產規模同比增長2.87%至21.14萬億元,環比微增0.31%。此前隨着資管新規和“兩壓一降”監管政策出臺,信託資產規模在2018年~2020年遭遇三連降,直至2021年末才止跌回升,最新數據相較於2017年四季度的歷史峯值,降幅仍接近20%。

資產結構調整是近年來信託行業轉型的重中之重。首先在資產來源方面,2022年四季度延續“兩升一降”趨勢,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管理財產信託規模分別爲11.01萬億元、6.11萬億元,同比、環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佔比略升達到52.08%、28.89%。同期,以通道類業務爲主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爲4.02萬億元,同比、環比分別下降8.92%、1.34%,佔比進一步下滑至19.03%。

從信託資產功能來看,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作爲信託業重點轉型領域的投資類信託,規模達到9.28萬億元,同比增長9.20%,環比增幅爲0.70%,佔比達到43.92%,繼續保持首位。同期,監管要求壓降的融資類信託規模爲3.08萬億元,同比繼續下降14.10%(環比略增0.02%),佔比14.55%,同比下降了2.87個百分點。

事務管理類信託也是通道業務的壓降重點,去年四季度末雖然環比略降,但同比有所反彈(增幅爲3.68%),佔比41.53%,同比上升了0.33個百分點。不過相比2017年四季度峯值,事務管理類信託降幅已經達到43.90%。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認爲,這已經說明了通道類業務較爲顯著的壓降成果。

去年年末,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信託公司信託業務分類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相比現行的分類框架(資金信託、服務信託、公益信託),新規以信託目的、信託成立方式、信託財產管理內容作爲分類維度,將信託業務分爲資產管理信託、資產服務信託、公益/慈善信託三大類,共計25個品種,與現行披露的產品類別差異較大,尤其近幾年監管持續推進的“兩壓一降”業務“消失”。

不過銀保監會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徵求意見稿》明確堅持壓降影子銀行風險突出的融資類業務,信託公司要按照前期既定工作要求繼續落實。另有消息稱,近日上述通知已經正式下發。在業內看來,新的業務分類方法全面對接資管新規,符合行業發展要求和趨勢,監管套利現象將得到有效改善。翟立宏分析,對於信託公司而言,“新分類”的業務分類邏輯將進一步加速團隊的專業化分工,進而重塑整個信託公司的組織架構和制度文化。

信託資金繼續“大搬家”

資金投向的結構調整是信託公司向標準化轉型的重要一步,近年來傳統信託業務規模下降、非標轉向標準化資產已經成爲趨勢,最顯著的特點是資金“逃離”房地產等傳統業務領域,湧向證券市場。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資金信託餘額爲3.91萬億元,佔比爲26.00%,雖有下降但仍是佔比較高的領域;投向基礎產業的資金信託餘額爲1.59萬億元、佔比爲10.6%,同比、環比均有下滑。

房地產也是市場最爲關注的領域之一,近年來在監管導向、地產行業調整等背景下規模持續縮水,去年四季度房地產信託資金同比降幅更是超過30%。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資金信託餘額爲1.22萬億元,同比下降30.52%,環比下降4.44%,佔比降至8.14%。回顧2019年三季度末高峯時期,房地產信託資金餘額爲2.78萬億元,佔比超過15%。

不過從環比降幅來看,去年四季度房地產信託資金環比降幅有所收窄。“受房地產市場爆雷事件頻發的影響,2022年末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同比降幅超三成。但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房地產市場開始趨穩。”翟立宏認爲,房地產信託風險將穩步緩釋。

對比明顯的是,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託餘額同比增長29.84%達到4.36萬億元,同比增額達1萬億元;證券市場信託資金的佔比也升至28.99%峯值。同期,投向金融機構的資金信託餘額(2.01萬億元)、佔比(13.39%)也有小幅增長。

對此,翟立宏指出,現階段,做大做強做優證券市場類信託業務已基本成爲行業轉型共識,資金配置由非標類資產向標準化資產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凸顯。

另外從資金信託的資金運用方式來看,最主要的方式分別爲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45.48%)、貸款(23.14%)、可供出售及持有至到期投資(15.26%),三者佔比合計超80%。翟立宏表示,這也反映出信託投資功能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傳統的非標融資業務(貸款)被進一步壓縮。

轉型陣痛期經營壓力增大

從行業業績來看,轉型“陣痛期”遠未過去。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信託業累計實現經營收入838.79億元,同比減少近370億元,降幅30.56%,較一季度降幅擴大2.31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62.43億元,同比下降39.76%,降幅高於經營收入近10個百分點。

經營收入下降的原因在於固有業務和信託業務收入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以投資收益大幅下降尤爲明顯。從固有業務收入來看,2022年四季度末的利息收入爲53.79億元,同比下降約14%;投資收益爲79.27億元,同比下降73.52%。信託業務收入仍是信託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雖然去年收入(722.72億元)同比下降16.81%,但在經營收入中佔比爲86.16%,較2021年四季度末的71.92%有大幅提高。

資金從資產回報相對較高的基礎產業、房地產以及工商企業等領域流出,增持收益相對較低的標準化金融資產投資(特別是債券),是過去一段時間信託公司盈利持續承壓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2020年間,信託業的利潤總額同比降幅分別爲11.20%、0.65%、19.79%,直到2021年(601.67億元)得以企穩回升,但相比2017年824.11億元的峯值已大幅下滑。

到了2022年,信託行業沒能延續上年趨勢,而且在股債雙殺背景下出現了首次全行業季度虧損,全年人均利潤122.14萬元,較2015年的人均320萬元縮水超六成。分季度來看,去年四個季度行業利潤分別爲123.84億元、156.37億元、102.79億元、-20.58億元。

翟立宏認爲,利潤持續呈現負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信託業務收入的大幅下滑和投資收益的持續縮水。另外,近年來信託行業正步入創新轉型深水區,新舊動能轉換階段系統建設和團隊人員配置的成本費用明顯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淨利潤水平。

而聚焦虧損的去年第四季度,在信託業務收入季度波動不大的情況下,固有業務中四個季度的投資收益分別爲43.42億元、77.23億元、40.68億元、-82.06億元。“投資收益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2022年股市波動較大疊加年尾債市深度調整,導致信託公司公開市場證券投資收益和金融機構股權投資的分紅收益下降明顯。”翟立宏分析稱。

華北某信託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因爲去年市場表現較差,加上部分信託公司經驗不足,不少企業在轉型標品方面確實“翻了些跟頭”。從各公司財報來看,去年多數信託公司經營收入全面下滑,淨利潤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部分頭部信託公司淨利潤跌幅超過30%甚至腰斬。

翟立宏認爲,未來,我國信託業服務實體經濟將呈現出差異化、專業化和精品化的趨勢,信託公司將通過加快標品信託、財富管理等業務創新,進一步聚焦於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痛點。尤其在新的信託業務分類指引下,信託資產的投資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發揮,疊加全面註冊制加速落地等因素,標品信託、股權投資信託等業務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