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譚楚丹 孫翔峯

近日,貨幣經紀商報價系統暫停風波引發市場關注。截至目前,除QB(Qeubee)外,Wind、DM等平臺均已恢復債券實時報價。

上述風波涉及的“經紀商報價”模式是國內債券交易主流方式。儘管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做市商制度20多年,但該模式下的交易規模仍然較小。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此次風波能否加速國內債券做市業務發展,是業內當前探索的話題。

一名接近監管層的債市業務人士表示,透過這次風波,監管樂見未來能有越來越多做市商成長,憑藉科技能力和定價能力提高債券市場的整體流動性。

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瞭解到,目前頭部券商及部分中型券商已在債券做市業務上有所建樹,即兩手都要硬:一方面提高做市定價能力;另一方面推動打造固收金融科技。

“做市商報價”

討論重回視野

由於債券要素多、標準化程度低,因此債券交易主要靠場外交易完成,而交易對手衆多意味着交易前的報價詢價變得十分關鍵。

申萬宏源介紹,債券交易方式通常分爲經紀商報價、詢價交易、點擊成交交易等。具體體現分別對應:QB等信息中介展示報價信息、QQ羣等通訊軟件內點對點交換債券買賣信息,以及做市商報價。

回顧此次貨幣經紀商報價系統暫停報價服務,固收人士笑稱債券交易重回“QQ羣時代”。不過,多名固定收益人士向記者反映,從實際情況來看,債券交易員儘管重新加羣,但報價平臺暫停服務的兩三天內,QQ羣、微信羣並不活躍。

有業內人士稱,主要因爲從業人員交易習慣已經改變,導致彼時實際上整體債市成交縮量。另一方面,證券時報記者也注意到,有部分交易方轉向尋找做市商。

一家做市商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QB等暫停報價服務後,由於同業機構有報價需求,公司報價平臺上週幾乎日增一兩千用戶。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QB等報價平臺暫停服務的次日(3月16日)公告,銀行間債券市場92家做市商履行報價職能,爲市場提供流動性和參考定價,做市報價債券只數合計爲4871只,當天債券做市報價價差水平較此前繼續收窄。

一名債券交易服務商人士表示,近年來債券圈形成通過QB等信息中介來尋找價格中樞的交易習慣。但根據海外的OTC經驗,市場需要具有專業定價能力的做市商羣體,由他們提供雙邊報價,如此一來,市場的定價中樞就有了。該人士認爲,短期內債券交易員對QB等信息中介有依賴,但從長期來看,需要把這些交易機構扔進大海里重新學游泳。

債券做市機制

困境與機遇

做市商模式是國際上主流的爲場外債券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基礎制度,但該模式在我國使用較少。

據悉,早在2000年初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就出現做市交易模式,2001年第一批銀行間債券做市商獲批。但發展至今,債券做市規模不大,存在感不強。

對此,第一創業證券副總裁陳彬霞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外主要債券市場的交易制度大致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而我國債券做市業務起步相對較晚,在發展中面臨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國際債券做市制度是分層結構,而我國目前依然是相對扁平化的結構,層次化的結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質化競爭,鼓勵各做市商形成差異化的優勢。

二是債券市場參與機構的成熟度與交易屬性偏弱,導致整體流動性不夠充足。雖然我國債市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但債券的平均換手率不高,做市商制度的優勢尚未充分體現,發揮做市商制度優勢需要更充分的市場信息、更成熟的市場參與主體、更完善的體制機制。

三是風險對沖工具較少,缺乏充足的風險對沖工具造成做市商管理敞口的難度較大,對沖手段單一是限制做市商發揮制度優勢的重要原因。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經歷此次風波,可以看到做市商模式仍是未來重要趨勢,主要因爲QB等信息中介僅展示報價信息,但不提供真正的流動性。貨幣經紀商暫停服務事件的啓示,在於未來專業機構能否快速成長,即誰來定價、誰提供流動性。

債券交易服務商人士表示,未來信息中介會迴歸其本質,提升報價效率,而定價能力則交給專業機構,這就意味需要成熟做市商的出現。

陳彬霞也談到,債券做市制度是國際成熟市場中較爲流行和普遍認同的一種交易制度。這次風波讓市場參與主體進一步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對引導規範市場機構有序開展債券做市業務是有益的,也有助於我國債券市場做市業務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

實際上,近年來監管部門也在推動債券做市業務的發展。2020年央行發佈《關於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做市商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取消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做市商行政審批,平衡做市商權利義務,發揮做市商積極性。2023年初,滬深交易所啓動債券做市業務,首批做市商共有12家券商。

券商科技賦能

發力做市業務

目前,大型券商和部分中型券商在債券做市業務上陸續佈局,提高做市定價能力。同時,考慮到債券市場業務複雜程度高,市場對數據整合需求較大,部分券商在債券做市方面除練好報價“基本功”外,還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

證券時報記者瞭解到,中信證券東方證券中金公司等作爲本幣交易平臺的優選報價做市商,爲市場提供雙邊做市報價。

另有券商則選擇自研系統。以第一創業爲例,該公司此前開發業內首個固定收益業務的一站式管理系統——eBOND,實現業務場景的全面線上化,以及債券全生命週期管理,提升做市服務效率。

陳彬霞還表示,第一創業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定價能力和報價效率,爲全市場提供優質高效的報價服務,比如優化做市策略,提高成交效率,嘗試新品種債券的做市。

山西證券去年自主研發“山證報價板”,爲FICC行業參與機構及同業個人提供活躍券實時做市報價服務。據悉,相比其他券商的報價平臺,“山證報價板”的差異化在於強調“意向達成”屬性,通過標準化數據、標準化意向和標準化流程,提高意向達成的效率。

山西證券自營分公司數字業務部負責人向筱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債券交易市場發展的其中一個路徑可能是朝着更標準化、更數字化的方向進化。

談及證券公司如何通過科技賦能提高做市效率,向筱建議,第一,券商要有既懂業務又懂科技的多重背景金融科技人才專職專崗;第二,券商對金融科技的投入要持續、穩定、長期,而不是跟風追高,要自上而下統籌券商的數字化轉型,自下而上的推進實際數字化業務及金融科技產品的落地;第三,做市商要真正的進行做市報價,經營風險、對風險定價;第四,要明確數字科技的定位,各家機構需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

相關文章